艾园 (非公开的博客)

高山流水遇知音,从此为你乱弹琴.痴人说梦逢知傻,有空为你胡乱码.
个人资料
正文

ii06:她的故事(1-2)

(2006-05-19 07:03:18) 下一个

(1)生不逢时

她的外公在文革后期去世, 妈妈带着肚子里的她从当时的家 --- 新疆奎屯, 赶回四川老家奔丧, 她也就自然而然地被生在了那里.

那是个特殊的年代, 路上还时有武斗. 妈妈就把刚刚满月的她暂时留在农村老家跟外婆在一起, 而自己赶着回新疆去给学生上课了.

外婆家当时很穷, 大多数家庭那时恐怕都好不到哪儿去. 妈妈大概也没多少余钱留给外婆, 于是她从满月起就只好由母乳直接改喝米汤了.

从幸福的浪尖跌如谷底, 人们形容她的小脸就一下子从满月变成了尖嘴猴腮, 尽管姨妈后来说她吃过她的奶水. 姨妈和外婆家相邻, 她那时刚生了第三个儿子, 那个儿子比故事中的她大好几个月, 可见姨妈的奶水恐怕比米汤的营养好不到哪儿去.

姑姑来看她给她买过奶粉的事恐怕也是有的, 她那时在当兵的大伯资助下上林业中专. 顺便交代一下, 她的爸爸妈妈老家是邻居, 两家仅一墙之隔, 所以两家的亲戚常能见面. 但两三袋奶粉对一个敖敖待哺的婴儿能起多大决定性的作用呢?

所以故事的主人公这样长到了两岁的时候体重还赶不上刚满月那阵, 实际上已经奄奄一息了. 爸爸妈妈一直没有机会再回来看她, 他们在她才刚一岁零一个月的时候又不慎有了他们的小女儿, 上面还有一个比她只大两岁的哥哥, 确实是顾不上她了.

这时她的救命恩人来了 --- 她的大伯. 他目击了她的生存状态后很难过, 二话不说就把她带到了安徽 --- 他自己的那个家. 这个家里有她的奶奶, 伯父伯母, 两个堂哥和一个堂妹. 堂妹长得胖乎乎的, 很可爱.

她在这个家里感觉很温暖, 还模糊记得和堂哥一起玩的情景. 她在这里照了人生第一张相, 是和伯父全家一起照的. 照片上的她额头突出, 眼窝深陷, 但眼睛很亮. 伯父说, 一看就是个很聪明的丫头, 但她后来看了那张照片, 觉得自己很象一个非洲儿童, 没有饭吃的那种.

(2) 倔强成长

5 岁的时候, 她终于见到了自己的爸爸妈妈. 他们来把她从安徽接到了新疆的家里, 但她并没见到她的哥哥妹妹, 他们刚刚被送回了四川老家. 爸爸妈妈大概工作太忙, 照顾不了兄妹三. 不过哥哥妹妹小时候的照片看起来还满胖的, 毕竟他们四岁前都跟父母在一起.

初来匝到的她跟爸爸妈妈很陌生, 不愿意主动开口叫爸妈, 性格极其内向. 晚上虽然跟爸妈睡一个大床, 却从来是一个人蜷缩在角落面相墙壁, 等父母把她翻过身来, 看到的她常常是泪流满面的, 搞得他们一阵惊慌, 无所适从. 妈妈甚至用买新衣服来诱惑她, 让她喊声妈妈, 可她就是不喊, 颇有点牛脾气.

除了这一点, 她其实还是一个乖孩子. 她会在大人做饭时帮忙拉风箱, 踩在凳子上洗碗, 打扫清洁. 其实也不是她有多乖, 那时的小孩大抵如此, 家教很严, 父母又忙, 晚上还动不动就要开会. 她有一次受到妈妈的一个同事唆使罢工, 结果招到妈妈一顿责骂, 从此就变得更乖了.

后来跟爸爸妈妈熟悉起来, 心情也就开朗多了, 会经常跟一帮小朋友在外面疯玩. 沙沙地走在满是落叶的林边浅沟里是她的最爱. 一有空就和邻居小朋友踢键子, 丢沙包, 跳房子, 跳橡皮筋等等, 玩法虽然简单, 但却很快乐, 至少比现在的小朋友们整天坐在电视电脑前玩得健康, 不用让父母整天担心视力变坏.

比起后来回到四川, 新疆的物产丰富得多. 主食是面粉和玉米, 两袋面粉能换一袋大米, 记忆中没有挨饿的经历. 家家屋前都有一个大大的地窖, 供储藏过冬的食物用. 夏天更是有吃不完的西瓜, 床下堆得满满的.

她记忆中有一件很委屈的事, 直到现在大概他的爸爸妈妈还蒙在鼓里, 也可能他们早就忘了. 有一次, 他们发现钱包里少了十块钱. 在当时那可是很多钱, 他们一个月的工资加起来才一百元. 于是他们一口咬定是她拿的. 她一开始并不承认, 他们就打她, 并且威胁说要一直打到她承认为止. 这简直有点象拷打江姐呢. 英雄不吃眼前亏, 她只好违心地承认了.

" 拿钱去干什么了?"

"买了发卡. "

" 发卡呢?"

" 怕你们发现, 扔了."

嘿嘿, 父母还真信了这套临时编的鬼话. 可能他们也想给自己一个台阶下吧, 总不至于把倔强的亲生女儿打晕过去吧?!

到她八岁的时候, 父母决定举家迁回四川, 因为新疆的边界在闹动乱, 不安全, 父母也想念自己的家乡和孩子. 这样他们就在那年的夏天回到四川的L县, 紧邻老家.

她新疆的老师很舍不得她走, 开玩笑说只要她留在她家, 不跟父母回去, 她可以每天给她穿新皮鞋新裙子. 老师的老公是新疆军区的政委, 家庭条件自然比她家好很多, 但他们只有两个已经成年的儿子, 很想认她作女儿, 但她经受住了诱惑, 很坚决地跟父母回到了四川.

回乡之路真满长, 路上一共走了多少天, 转了多少次车, 她记不起来了. 但光从奎屯到乌鲁木齐, 就坐了一天一夜的汽车. 他们每人都带了一个可折叠的小板凳, 一路上都能坐着, 已觉十分舒服.

到了四川, 一家三兄妹终于见了面, 很快就玩到了一起. 哥哥比较淘气, 妹妹很会撒娇, 都深得父母宠爱. 她很快就心理不平衡了, 觉得父母一碗水没端平, 自己没受到足够的重视.

有一次哥哥和妹妹打架, 她在一边观望, 被下班回家的妈妈看到了. 不由分说, 三个小朋友一起被罚跪撮衣板, 理由是她没劝架. 她觉得委屈极了, 不亚于被冤枉偷钱那次. 还有一次她不小心打碎了父母很珍爱的一面小镜子, 就央求妹妹承认了去, 结果什么事都没发生, 于是更加坚定了她的不平衡心理.

怎么办呢? 书就自然而然地成了她最好的朋友. 对一个从小就内向的孩子来说, 还能有什么象书那样更能吸引人呢? 从此以后她就爱上了读书, 不管走在哪里, 只要一坐下来, 她就要看书了. 于是她的成绩在班里越来越好, 成了老师的好学生, 父母的骄傲. 可她内心深处的压抑, 恐怕只有她自己知道, 从来不敢对人提起.

初中高中六年, 她一直是班上的三好学生, 优秀干部, 性格也越来越开朗. 她的高中班主任杨老师, 在她毕业那年给予了她很高的评价, 称赞她具有男孩子也少有的宽广胸怀, 令她飘飘然很久. 如果真是这样, 那还真得归功于她童年受到的磨难, 那些磨难和心理的压抑让她对别人有了一颗宽容理解的心. 不过成家以后她的老公好象例外地受到了她的严待, 因为他不是别人嘛, 谁让他们亲如一体呢!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1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