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园 (非公开的博客)

高山流水遇知音,从此为你乱弹琴.痴人说梦逢知傻,有空为你胡乱码.
个人资料
正文

荌旎:废城的沉寂

(2006-01-25 06:33:32) 下一个

(07/19/2005)

最近上了未名bbs几次,偷偷在自己的园子里丢几颗新树苗,风过寥寥,不觉有点怅然了。果然是一座废城,如同玛雅城,待重现于阳光时朝代已改。曾经我们还以为这样的生活是永远,只要上了未名哪里都可以相逢。曾经我们也很清醒,因为总是对自己说:这样的生活转瞬即逝,所以趁现在放纵。后来风云突变,id差点死不足惜的时候,才发现手机通讯更坚固,msn space也可暂居。 

平常比较喜欢看第二大的newyork times,所以就很少光顾第一大报纸Washington Post。上了未名的一个收获是居然撞到了Washington Post写芙蓉姐姐的一篇文章,很客观,只是对此现象的方方面面有所提及,同时对芙蓉姐姐的几个有限的形容词也老奸巨猾。
 
回文的人估计是懒得看全文,只是啧啧惊叹:呀,都上了华盛顿邮报了!呀,都上了times了!“ 其实炒作的奥秘说来简单,只要放了第一把火,又确实有点底料,声势大一点,其他人就感觉奇怪,开始关注,而看透了的人也要发表深刻评论,评论这种关注,其他认为无聊的,或认为值得关注的,只要在cyperspace中吵嚷一句,就增加其火的势头。
 
正如我这篇blog,提了frjj的名字,无非也是给google 主题词”frjj“下增加了一个entry而已。从这个意义上说,华盛顿邮报也在客观推动她的进一步走红,无论新闻内容如何。 
 
网络闲人们审芙蓉的自恋审的津津有味,个个高声疾呼:不要让她醒过来。除了真正关爱她的人,没有希望她大梦初醒,成为一个思维平常的普通人。看热闹的岂能希望平静,而媒体迎合网民关注对她的报道,对于其精神健康只有反面作用,于是这个人就越发不可能醒过来了,就增长了她作为笑料的时间。
 
看到washington Post写道:fr自己也认为现在的芙蓉热潮 is crazy,我意识到她并没有把这些群体的无聊欢呼完全当作对她本人的真正欣赏,居然 不觉有点失望,然后对自己的恶毒感到了更多了失望。 We are Pretty much manipulating the poor frjj.
 
每一代人都在评价下一代的品味低下,志趣缺乏。于是人类的历史总是充满了精神的空虚,除了宗教黑暗过后的文艺复兴时代,人们享受艺术,以艺术为闲暇的时候,其余的日子,我们无不在抱怨着下一代或自身的空虚和贫乏。 当评论fr现象最终得出现代”年轻人陶醉俗文化“的时候,我知道这只不过是一个标准答案的流行应用而已。
 
可是想想,我爸爸他们一代还是有海子和北岛,艾青的,我们只有木子美。连琼遥大妈也给我们这一代辛苦的炮制一文不值的<还珠格格>。so,yeah, we are getting worse.   But we have been never wonderful. 
     
接下来这个结尾一定会让你们吐血,but i mean it.  世代是在没落的,而历史从来没有让人类感觉发自内心的幸福和美。所以说,主耶稣他一定会回来,因为我们在呼唤他, it‘s Just You don't know it。
 
嘿嘿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7)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