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亩园

溪畔觅鹤影,东篱采新菊
正文

还说北京的吃

(2017-01-22 10:03:51) 下一个

还说北京的吃

---吃货吃在北京的一点儿感想 (三)

        二十多年前回北京,表弟请我在语言学院(噢,现在都叫大学了)门口的一家不见经传的小饭馆吃了一顿饭,那家饭馆做的松鼠鳜鱼那叫一个地道。色香味俱全,端上桌是一道风景,吃一口让人久久难忘。如今和他们提起来,大家还都记忆犹新,赞不绝口。可惜后来不知道那个小饭馆哪里去了。这次在同春园也吃了回松鼠鳜鱼,这可是它的招牌菜。做得也还不错。据说做这松鼠鳜鱼的鱼只能在一斤二两到一斤半之间,大了不成,小了也不成。刀工要细,火候要准,佐料要足。做这菜的厨师不是一两天就能练成的。真不知道当初那个小饭馆能把松鼠鳜鱼做得那么好的厨师是啥来头。

       同春园的狮子头也很不错,料足,味正。吃着这狮子头,让我想起前不久去云南旅遊,在丽江一家颇具档次的酒店的餐厅里吃的狮子头。那天天气有点儿冷,我们想点个狮子头,不来个砂锅也会是个大汤碗吧,吃起来会暖和点儿。没想到,端上来的是一个小茶盅,上面托着一个肉丸子。哎呦,这哪是狮子头,连猫头都够不上,也就是个鼠头,还是只小花栗鼠。看来,还是咱北京人大气。还是咱北京馆子的菜实惠。

        哎,话扯远了,还是说咱北京的吃食吧。

        回北京,糖葫芦是一定要吃的。现在糖葫芦的花样太多了,让人尝不过来。可我还是爱吃传统的那几样:山楂的、山药的。对了,还有那山药豆的。吃着吃着就吃出了年味。想想当年庙会上扛着的那几尺长的,顶上插着小彩旗的大糖葫芦,那吃起来才叫过瘾。不过如今能吃上这口儿就不错了。吃完了,还要往回带。有一种小小包装的,一个小包中有三粒山楂,裹着糖。虽说这不能叫糖葫芦,也比不上那大糖葫芦吃着过瘾,但也有那么点儿味儿,就聊胜于无吧。关键是它好带,你总不能扛着几串大糖葫芦上飞机过海关吧!

       这次回京,京东肉饼没吃到,倒是在平安里的一家小饭馆吃了褡裢火烧。有很多种馅儿,味道不错,价格也不贵。还要了一碗疙瘩汤。好家伙,那一大碗,三、四个人喝,足够。这家饭馆还有多年不见的炒红果,甜甜的,酸酸的,很解腻。让我最欢喜的,还是他家的芥末堆儿,够味儿!想当年,家母在世的时候,每年都是会做芥末堆儿的。家母做的芥末堆儿不仅样子漂亮,而且辣味儿恰到好处,吃起来极为爽口。冬季多厚味,这芥末堆儿最能去油解腻。家母去世后,我也尝试着做了许多次,不知为什么总是味道不对,最终只好放弃了。

        近来,在北京驴肉火烧卖得也挺火的。路边看到不少卖驴肉火烧的小店。家门口就有一家,哥嫂买来让我们尝尝,味道是挺不错的。烧饼又软又酥,驴肉切得薄薄的。别看人家那店面小,可是包火烧的包装纸却印得蛮像那么回事。纸上印着''河间驴肉火烧''。这本是河北河间地区的名吃,如今也进了京。要说起来,这河间的驴肉火烧还是挺有身份的呢。据说当年乾隆爷就好这口儿,并曾专门写诗赞扬过。可我年轻时因了身体的原因,吃了很多阿胶。那时的阿胶不似如今的精炼加工过的,人称:驴皮臭阿胶。甚是难吃。所以至今对来自驴的任何食品我都无法产生好感。看来这当年造成的心理阴影的面积还够大的呢。

        每次回京,还有要吃的就是煎饼。过去煎饼果子也只有到了天津才能吃到。后来北京的满大街都是煎饼摊子了。这次回去,好像街上的煎饼摊子少了许多。但是超市里的,煎饼摊子还是满干净的。我站在煎饼摊子前看了半天,虽然很馋这口儿,但是最终还是没有买。为什么?因为一个大煎饼,总得搁两个鸡蛋吧!再加上一个薄脆,卷起来一大卷。想想怎么也吃不完。还有就是那惹人馋的卤煮火烧。虽然那碗杂碎太诱人了,可是那半碗火烧是绝对吃不下的。只好舍了吧。

          一个吃货,如果连吃的战斗力都减弱了,岂不哀哉!

         难道我真的老了吗?老了?姥姥的!

后记:

          本来只想说说我这次回京吃的一些北京小吃,没想到一不留神,拉拉杂杂扯了三大篇,也离了小吃的范围。

         这次回去,也还有许多馆子和吃食,是我盼了好久,可却因为各种原因,没吃到和没来得及吃的,比如独一处呀,馄饨侯呀等等。遗憾吗?不遗憾!因为这就给咱留了一点儿念想。咱普通小老百姓不就是总得有点儿念想,才活得有滋有味,生活才有盼头和奔头吗?您说是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博主已隐藏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