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心之旅
——再回蒙特利尔
陪了我二十多年的亲密伙伴——黑猫欢欢离我而去了,使我心情十分低落。恰逢圣诞佳节之际,在一片欢乐之中唯我感到孤独。满屋满眼都是欢欢的影子,悲伤郁闷无以消除。不得已,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换换环境,缓解情绪,散散心。
于是,来到了蒙特利尔(Montreal)。
大约三十年前,我曾在蒙特利尔工作和生活过一段时间,那时初来北美,既不会英文,也不会法文,形只影单,哪里也不敢去。再加上当时囊中羞涩,所以每天就是学校、宿舍,两点一线,几乎没有到过麦吉尔大学(McGill University)方圆一里之外, 并未领略过蒙特利尔的风光。 所以这次回去,也是想弥补一下这点遗憾。
到达蒙特利尔,已是下午三点了,放下行李,立刻去登皇家山。
皇家山公园坐落于市区中心海拔233公尺的皇家山坡顶,是蒙特利尔市最高的山峰,皇家山公园由设计纽约中央公园的著名设计师 Frederick Law Olmsted 所规划,保留了皇家山最自然的风貌,公园内两座瞭望台可一览全巿的迷人风景。春夏季绿树成荫,秋季黄枫迷人。大概前两天刚刚下过一场雪,此时斑驳的枯树上落满点点白雪。登山的台阶上满是冰雪,甚是难走。我有些心急,因为恐怕天黑下来,这样的山路如何下山。
(不怕冷的登山者)
一番努力,我们终于登上山顶。在观景台 Kondiaronk Lookout 上俯瞰蒙特利尔城全景。 这时天已擦黑,城市里已亮起了点点灯光,从这里望去,五颜六色,十分震撼。 我不禁录下了城市全貌。
在观景台前有一间Mount Royal Chalet,大厅正面內牆上掛著 13位加拿大艺术家所描绘 Montreal 历史的大型画作。大厅三面都是大玻璃窗, 通过窗子望出去,别有一番风味。 屋内有桌椅供游客休息小食。 在这里,确实缓解了我们疾步登山的疲劳。一番休整,下得山来。 还好,没有太大的惊险。可这一趟,居然把我们累得够呛。
(皇家山小屋大厅)
(登高所见蒙特利尔城)
第二天,我们首先去了蒙特利尔圣母大教堂( Notre-Dame Basilica of Montréal)。这是北美最大的教堂之一。这座新哥德式的天主教堂近似于巴黎圣母院教堂的建筑风格,与巴黎的圣母院教堂可称为姊妹篇,并以其内部金壁辉煌的装饰与收藏的众多艺术品而成为北美最受瞩目的教堂建筑之一。教堂内庄严肃穆,很多雕刻塑像十分精巧宏伟,令人十分震撼。
(辉煌瑰丽的大教堂)
(设计精美的螺旋楼梯)
之后,我们又参观了蒙特利尔美术馆(MUSEE DES BEAUX-ARTS DE MONTREAL)。它是加拿大最古老的美术博物馆(建于1860年),由工艺品博物馆和德斯玛瑞斯(Desmarais)馆组成,它于1912年完工,1976年扩建,正面是样子古板的佛蒙特大理石,还有四根巨大的爱奥尼亚石柱,与舍布鲁克大街的风格相得益彰。街对面矗立着德斯玛瑞斯馆(1991),它是由蒙特利尔著名的设计师莫什?撒夫迪(Moshe Safdie)设计的一幢现代建筑。 两个馆分别展出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风格流派的绘画作品,及其他国家的艺术品。不过,我觉得和美国的波士顿美术馆相比,还是不够令人满足。
(美术作品---颠倒着看)
(静静欣赏画作的老人)
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们乘坐摩天轮 (La Grande Roue) 俯瞰港口和老城全景。在半空中看到下面滑冰场的景象,十分有趣。
(摩天轮)
(从摩天轮上看到的滑冰场)
我们还去了Montreal Biosphere (加拿大环境生物圈博物馆) 。位于Saint-Helene岛的水文馆是由1967年在蒙特利尔举行的世博会建成的美国馆改造而成,因为建筑很有特点,所以世博会结束后并没有拆除,而是改为水文生态科技馆,常年开放。它虽经历了1976年的一场大火,烧毁了透明的胶外罩,金属圈卻保存了下來。这个未來主义式拱頂的建筑,远远地看去犹如一个圆形的透明的大球,设计相当复杂、新颖,是由很多三角形钢管结构支撑而成。
(据说晚间这个建筑是可以变换颜色的,可惜我们没有看见)
更遗憾的是: 我们去了奥林匹克体育馆(Olympic Stadium) , 那里却关门了。 被告知已经处于修复状态4年了。可见计划这次旅行的人多么不够仔细,这么重要的信息居然不知道。
在圣路易斯广场 (Square Saint-Louis) 我们看到了彩虹屋,那些古老而色彩鲜艳的房子,使人呼吸到一种沉淀的历史气息。那些维多利亚风格的住宅面向中心公园,广场中心有一个维多利亚式的喷泉。据说这里是作家、画家和电影制作人寻求艺术灵感的最爱之地。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人们可以在这里放松身心、结识邻居或只是看着周围的世界。
(色彩鲜艳而古老的房子)
更有趣的建筑是圣劳伦斯河畔的住宅67 (Habitat 67) 。 这是一个非常古怪的建筑。这个名为“栖息地”的建筑是由加拿大以色列建筑师沙夫迪1967年所设计的。入选1967年世博会;2012年入选乐高建筑。它由365个模块连接成158个住宅,共有15种不同的住房类型。158套公寓错纵地叠加,类似沿著锯齿形框架堆成的不规则方块机体。远看就象是印第安人的村庄,它是“立体派”的典范作品,至今仍堪称世界上最出色的加拿大建筑。
(一个非常古怪的建筑)
寒冷的冬日里,在温暖的地下城购物闲逛,也是一种享受。 地上白雪覆盖,天寒地冻,人烟稀少。地下城中温暖如春,商店琳琅满目,人群熙熙攘攘。地下城四通八达,连接多所大学、电影院、无数的商家和餐馆,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大都会,是人们冬季闲暇时的好去处。
(街景)
( 坐婴儿车的小狗)
(还有一个赌场)
而这次蒙特利尔之行使我最感慨的是: 三十年前,麦吉尔大学校园给我留下的印象是,满园盛开的郁金香,绿茵茵的草坪,欢蹦乱跳的小松鼠,和朝气蓬勃的大学生。可是如今校园里一片灰暗,搭着苫布待整修的建筑; 残雪覆盖的枯黄的草地。 校园里冷冷清清, 一个包裹严实的门卫,在大门前徘徊。 我即替他感到寒冷,又困惑不知他在那里起到什么作用。
(麦吉尔大学建筑)
在这寒冷的冬日,我感觉到仿佛麦吉尔老了,也许只是我老了!
写于2024年圣诞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