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家辉的美国梦
歷任美国驻华大使都是白种人,惟有骆家辉是华裔。美国驻华大使们返国后,多有高就,甚至选上总统。骆家辉离开北京,将为其美国梦揭开怎样的新篇章呢?
今年3月1日,64岁的骆家辉(Gary Locke)正式离任,结束了为期30个月的驻华大使生涯。「我为我的华裔血统和中国文化感到骄傲。」在告别记者会演讲的最后,骆家辉一如既往地以这句话作为结束,且不忘加上一句:「但我是一名美国公民,我为美国的价值观感到自豪。」
今年3月卸任返美后,骆家辉会做什么?他称,会更多地顾及家庭,照顾孩子的学业,并与家人分享时光。他还证实回到美国后不会参选公职,只会积极帮助其他候选人获选:「我现在和以后都没有竞选美国总统的意愿,因为这个工作太难了。」
有大陆媒体统计,中美建交34年来,已有10人出任美国驻华大使。他们或多或少地拥有「中国缘」:首任驻华大使伍德科克(Leonard Woodcock)在北京喜结良缘;第二任驻华大使恒安石(Arthur Hummel, Jr.)、第四任驻华大使李洁明(James Lilley)、第五任驻华大使芮效俭(Stapleton Roy)都出生在中国;而第九位驻华大使洪博培(Jon Huntsman)不仅会说流利的汉语,还收养了一位中国女孩……骆家辉这位美国歷史上首位华裔驻华大使除了外表,是个地地道道的美国人,其奋斗歷程也被视为实现「美国梦」的典范。
卸任后 做什么?
继续打拼政治生涯、期望仕途上更进一步,是部分卸任大使的首选。比如洪博培在任驻华大使一年半后宣佈辞职,就是为回国参加2012年总统大选,可惜选情并不理想。而美国驻华联络处主任老布什,回国后的政治生涯可谓一帆风顺。他先后出任中央情报局局长、副总统,直至总统,成为白宫主人,被誉为「最有外交经验的总统」。
职业外交官出身的大使,其外交生涯往往不会因卸任驻华大使而结束。芮效俭1994年离开北京,不到一年就出任美国驻印尼大使,之后他获得美国外交界最高荣誉——「终身大师」(Career Ambassador)头衔。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卸任的洛德(Winston Lord)大使,回国后也继续效力于克林顿政府,退休时官居助理国务卿,主管东亚和太平洋事务。
不过,继续从政并不是美国驻华大使们卸任后的唯一道路,选择结束政治生涯,转向学界或商界发展的也不在少数。首任驻华大使伍德科克卸任后,在密西根大学(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教授政治学。第二任驻华大使恒安石离开北京后,与一群同道者组成了一个非正式的学术组织,致力于中美关系的研究。同属此列的还有出生在中国青岛的李洁明大使,他退休后,一直在共和党智库美国企业研究所(AEI)担任高级研究员,专注于东亚关系和东亚政策。
凭藉广泛社会资源和影响力,跻身商界对大使们也颇有吸引力。曾在海军服役30余年的第七任驻华大使普理赫(Joseph Prueher),离开中国后曾在多家美国知名公司担任董事职务,年收入近百万美元。而创办过律师事务所的雷德(Clark Randt)卸任大使后,则被中国厚朴投资管理公司聘为特别顾问。这家2007年在海外设立、专注于中国的私人股权投资基金,投资者包括新加坡淡马锡控股公司、高盛、壳牌退休基金等知名海外机构投资者。
「驻华大使离任之后,前程怎样主要取决于自己。」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所长达巍表示,美国社会存在「旋转门现象」,因而这些卸任驻华大使在政治、商业、学界转换也就顺理成章,但他们也有个人的主业,所以当过商人的雷德才会继续投身商业,搞情报出身的李洁明会继续搞研究。达巍认为,骆家辉则最可能继续以政治为业。
正事杂事 做了不少
其实,骆家辉当选驻华大使,最重要的因素并不是华裔背景,而是其强悍的商界经歷。中国美国商会(AmCham China)主席迪恩(Ted Dean)曾对媒体分析说,骆家辉在对华贸易谈判中的出色表现是他被奥巴马选中的主要原因:「骆家辉很熟悉中美贸易问题,也在为此努力,他不拘一格。」在就任时,骆家辉自己也宣誓「将尽心尽力、满怀热忱地为美国争取利益」。
在成为美国驻华大使之前,骆家辉从政后最出色的表现就是在对华贸易上交出了漂亮成绩单。华盛顿州聚集著微软、波音、星巴克、亚马逊等行业巨头,骆家辉在州长任上时,访华行程里必有推广这些企业的安排。2010年骆家辉在美国商务部长任上时,美国对华出口增长了34%。
骆家辉通过美国驻华大使馆发佈离职声明说,在任期间通过提高美国对华出口,增加了美国国内的就业机会,为美国企业打开更多市场,增加了中国在美投资。此外,他还将获取签证的等待时间从歷史最高的70-100天降至3-5天,从而大幅度提高了中国赴美的商务和观光旅行人数。
中国外交部给予骆大使很高评价:「骆家辉先生担任美国驻华大使以来,为促进中美交流与合作作出了积极努力,我们对此表示赞赏。」似乎在他任期内,中美之间发生的一切不愉快都已经烟消云散。
除处理王立军、陈光诚两大敏感事件之外,美国驻华使馆监测并公佈PM2.5值,恐怕是骆家辉最被中国民众熟知的「政绩」。骆家辉称:「实际上我们没有想著要对中国政府施压。我们提供PM2.5的资讯是为了使馆的工作人员及其家人,还有所有其他在北京的美国人。但这引起了很多中国人的注意。实际上,我认为是中国人把PM2.5的资料传播开来的。很多人发微博,全北京都知道了,也传遍了全国。」骆家辉的关注加速了中国民众对空气品质监测的认识,并推动中国国家环保部在《环境空气品质标准》修订版中纳入PM2.5,实现了中国对PM2.5标准的首次制定。
「作秀」惹人爱
来到北京之前,骆家辉就在中国赢得了少见的知名度。摄于2011年的一张照片中,他自己背著背包,与女儿在西雅图机场的星巴克(Starbucks)买东西。这张照片在中国的社交媒体网站上广泛传播,许多人都对骆家辉这种外在的谦逊赞赏有加——自己背包,还用优惠券买饮料。然而,包括一些官方媒体评论员在内的其他人则提出了质疑,称骆家辉的举动可能是一场精心安排的作秀。
作为对这一争论的回应,骆家辉在2011年8月4日上任后的初次媒体见面会上就指出:「我和父母、妻子和孩子都直接代表美国以及美国作为自由、平等和机会之土地的希望。我,以官方身份,作为服务于总统和美国人民的美国驻华大使,将代表的正是这一永久希望和这些价值观……」虽然作为「代表美国价值观」的「百分之百美国人」,骆家辉从一开始就澄清了自己的工作与肤色无关,中国民众仍习惯于将他与同肤色的中国官员进行对比。关于他是节俭还是作秀的争议,更是从未停息。
2011年9月,骆家辉乘坐经济舱去参加大连达沃斯论坛。在论坛上,央视记者芮成钢向他提问时调侃道:坐经济舱来开会是否在有意提醒「美国欠中国钱」?骆家辉说,对于政府官员,不管是其领事馆的官员还是北京大使馆的,也包括总统的内阁成员,一般的规则就是乘飞机时坐经济舱。对于这番对答,某中文媒体的调查结果显示,45%的人认为这个提问「是以中国官本位的思维去审视它国行政运行机制」;而关于坐经济舱是否「作秀」的问题,有41%的人选择「不在乎是否作秀,希望越来越多的中国官员也能多坐经济舱」。
显然,尽管有人批评骆家辉在「作秀」,仍有不少中国民众喜欢他。
想当初, 骆家辉靠着中国大陆给华盛顿州订单,背靠中国,做了华盛顿州长.接着踩着中国,又做了美国商务部长.然后这厮突然降级做大使,骆大叔在美国被主流贬了,老实得大气不敢吭一声 ,在主流面前,点头哈腰,胆小如鼠.也就是广东,客家,台湾人跟在其后面瞎起哄.个人以为这种人上去,对我们这些海外大陆美籍华人(非广东,非客家,非台湾)没半点儿好处,他上去也不可能帮我们 .
为人只有观点明确才能够做出一番事业。骆家辉先生作为大使确实推动了美国和中国的交流,为中美的贸易发展做出了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