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开始启动,备受关注,因为这是习李新领导层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习李也很可能由此拿出今后五年发展的整体思路。

环境保护在「十三五」规划中佔重要位置。(Janet Lee)


 

今年4月,中国国家发改委召开了全国「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这标志著「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启动。

中国的五年规划涵盖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以及重点事业,属于中期政策运作的大体框架,整个五年规划的编制过程,将动员数万乃至上十万学者、地方官员密集讨论、调研,并由第三方评估,可以说是世界最大规模的公共决策研究。

此次规划备受经济观察家重视,因为这是习李新领导层的第一个五年规划。这一规划将直接决定如何实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和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确保中国在2020年进入高收入国家。官方的说法,是「十三五」时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非常关键的五年。要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胜利实现,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确保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实质性进展,所以说「十三五」规划具有特殊的地位。

此次规划编制之所以备受关注,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习李很可能将在规划讨论和编制过程中,拿出决定今后五年发展的整体思路。

习李治经新思路

习李治政,在反腐、群众路线、八项规定方面密集出招,大得民心,初步制止了党群离心、组织涣散、政治上领导力逐步丧失的倾向。今后思路仍会沿著从严治党、治政,凝聚意志,加强党的领导的路子走。

习李治经,除了以全面深化改革决定给出了一个改革大框架外,在整体发展思路上仍未拿出一个有自己鲜明特色、能够赢得广泛支持的新方针。

习李上台,经济局面不容乐观。这里有国际大环境一直不宽松的外在因素,更有原来高速发展所依赖的劳动力、环境、土地、资源等要素全面紧张,胡温时代积累的矛盾始终未得到解决,而调整空间、手段却几乎被用尽的内在原因。

习李执政一年多,一直想用改革激发活力。酝酿多时的全面深化改革方案颇受好评,但远水解不了近渴,何况,改革这种调整利益的大动作本身还可能激化原有矛盾。上海自贸区是开放倒逼改革的又一大举措,但从负面清单的难产即可看出,改革共识仅仅存在于纸面,具体措施分歧和顾虑极大。这些不能简单用所谓「利益集团阻挠」来概括,其中既有国家金融安全的担忧,也有地方、区域是否平衡的问题,更有改革方向是继续向资本倾斜还是向劳动倾斜的路线之争。多年的改革实践教会了主政者,深水区改革宁肯多想一些、多从周边做一些、多从整体考虑一些,贸然强行推进只能是欲速而不达。

宏观调控一直是近年来执政者操作熟练,行之也颇为有效的经济管控手段。但运用熟练的另一面是运用过多,财政金融等腾挪空间日见其狭小,结构性的矛盾也不是微调所能解决的。李克强前后几次稍一试图收紧就闹出「钱荒」,可见原有结构固化到什么程度。

就业问题,将是「十三五」的考验。(网络图片)


 

矛盾频现 见招拆招

中国经济发展已经到了一个关键点,这个关键点,从外部看,是国际大环境的宽松局面一去不復返。西方在把中国拉入全球化快车上之后才发现,原来被摁进打工位置的,如今却渗透进了全产业链并企图钻进驾驶室。今后西方将另起炉灶,重立游戏规则以全面限制中国。从内部快与慢的角度看,是高速发展阶段落幕,受各种条件、因素制约,中国经济将进入中速爬坡阶段,各种矛盾将集中显现。解决各种遗留矛盾、化解各种结构性制约因素,将成为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从新与旧的角度看,是原有模式、传统方式、旧有路径潜力耗尽,创新模式和路径不仅难度大,而且风险大、成本高,原来的低成本模仿、避开陷阱、经验借鉴等后发优势在弯道超车后将荡然无存。全面创新将是企业、产业、国家、民族不得不整体面对的问题。

这就是「十三五」规划启动全面编制的大背景,这个规划的核心就是习李将在长达一年的编制过程中,对今后一个时期的国际国内形势会有一个什么样的判断,对各类经济矛盾、社会矛盾走向会有一个什么样的估计,对今后经济发展会拿出什么样的新思路。

回顾胡温班子重大思路的谋划即可发现,科学发展观是在应对造成重大危机「非典」的过程中总结提炼出的,在讨论、制定「十二五」规划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又成为此后经济发展的主轴。尽管落实情况远不如人意,2008年应对金融危机提出的四万亿又沖淡了这一主线,但不可否认,这一重大指导思想在当时是有极强的针对性和战略性的。

危机往往是创新思想的助产士。发改委人士曾谈到,讨论、编制规划的过程往往比规划本身更重要。这是指规划的制订过程,也是研判形势、酝酿思想、探寻出路的过程。规划本身是确立目标,但制订规划过程中迸发出的思想火花对解决矛盾更加重要。在当前各项深层次矛盾全面显现的关键时期,不抱偏见的观察家有理由相信,有抱负的习李班子会提出更有实践意义的创新发展思路。

按照「十三五」规划编制时间表,今年全面展开各领域任务的前期研究,制订方案;2015年主要是编制规划,形成最终文本。不出意外的话,2015年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通过中共中央向人大提交「十三五」规划的建议,习李的中期发展思路将正式出台。

提升百姓生活水平是最终目标。(网络图片)


 

「十三五」的起点

由于规划编制还处在前期调研阶段,现在讨论发展新思路还言之过早。研判今后面临什么样的发展环境,探寻今后中国经济的发展之源和制约瓶颈是首要任务。

前一个规划的实施中期评估报告是后一个规划制定的起点。发改委已公佈了「十二五」规划实施中期评估报告,从这份报告总结的主要问题和挑战中,可看出中国官方认定的最突出问题包括四个方面:结构优化升级进展缓慢、环境污染形势严峻、财政金融风险增大和社会矛盾复杂多发。得出的结论是:「由于制约科学发展的思维定式、路径依赖、体制机制尚未发生根本改变,关键领域改革推进难度较大,科学发展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激励约束机制尚未健全,《纲要》确定的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发展要求有待进一步落实。」这份中期报告强调的解决方案,主要还是针对「十二五」规划的最后两年,但从其要解决的问题,还是能看出「十三五」的努力方向。

发改委发佈的重大调研课题,是观察「十三五」规划主要内容的参照物。日前,发改委招标公佈了「十三五」规划前期研究重大课题目录共25项,其中前三项「十三五」国际环境变化及对中国发展的影响、「十三五」经济转型升级动力机制和制度环境研究和「十三五」创新驱动的战略重点与创新型国家建设研究最值得关注。

在「十一五」规划和「十二五」规划前,有关国际发展环境的判断都有一句话叫做「战略机遇期」,也即是判断中国经济发展外部环境是宽松的,无论从政治环境还是经济环境看,外部势力没有将主攻矛头对准中国。实践证明这个判断是较为准确的:小布什反恐十年,大大减弱了对中国的政治压力;入市所开启的融入全球产业链之机和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全球资金氾滥,给中国提供了丰沛的外部需求。

今后,就中国自身而言,肯定还会抓住发展毫不动摇,但美日日渐显现的政治敌意和经济遏制意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却须认真估量。「战略机遇期」的提法是坚持还是变化值得关注。

经济「房地产化」现象将不再。(网络图片)


 

五大新问题待解决

「十三五」规划可能的看点,还包括对已经暴露出的新问题拿出什么样的解决方案。这些新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经济下行压力。中国经济增速开始明显放缓,现在从政府到市场都很明确,中国经济不可能再维持9%以上的高速度。「十二五」只是在姿态上把经济增速下调到7%,实际增速则会高于这一目标;但在「十三五」期间,中国的实际经济增速很可能就是7%,甚至低于7%。显著调低GDP增速这个核心经济指标,将给中国「十三五」规划带来完全不同的大背景。

其次,「土地经济」和「土地财政」模式将彻底地玩不下去了。过去,房地产市场吸附了太多的金融资源、政治资源和政策资源,中国的地方政府基本上都在围著房地产来转,极端的「房地产化」给中国经济和社会带来了困难。尽管现在许多地方政府对此还带有依恋,但旧梦已不能重温,政府和市场都必须适应与过去有很大不同的「后土地经济」时代。

第三,对政府的考核机制将被迫发生改变。「GDP主义」的考核机制诱导了官员,这只是原因之一;更大的原因是,只有在投资建设上不断折腾,包括政府在内的相关利益方才能有利可图。随著今后政府考核机制的改变,对官员的考核有可能採取完全不同的目标,或者多个目标的权重发生很大变化。至少有相当一批官员需要适应新的考核目标和考核机制。

第四,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的目标将会上升。与政府考核机制的变化相适应,环境与生态保护、社会发展等领域的目标的重要性将会增强。中国目前已经出现了「环境保护主义」运动的势头,有迹象表明这种势头甚至有可能演变成阻挠一切工业大项目的「环保歇斯底里」,各地爆发的反「PX」运动就是明证。随著中国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谁能保证今后在「环境与资源保护」领域不冒出更多极端的例子呢?

第五,竞争性产业将不再编入规划。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新的五年规划必然将体现这一指导思想。干预性、约束性的指标将进一步减少,另一方面,规划所应当起到的前瞻性、预见性将更加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