蛏子肉质鲜美,很多人都爱吃,但是,吃蛏子也有不能吃的“死角”,那么蛏子哪些部位不能吃呢?下面为您介绍蛏子哪些部位不能吃,烹调时要注意了。
蛏子肉味甘、咸,性寒,具有清热解毒、补阴除烦、益肾利水、解酒毒等功效;蛏子除了含大量蛋白质和钙以外,还富含碘、硒、锌、锰等微量元素,据介绍常食用蛏子有益于脑的营养补充,有健脑益智的作用。
蛏子哪些部位不能吃?
蛏子的内脏不能吃,做时要把内脏取出,不然吃时牙齿会感到不舒服,买来的蛏子泡在淡盐水里,可使沙子吐干净,水烧开后蛏子焯10秒钟,壳会打开,然后挤出内脏,并取掉壳上的黑边即可炒之。
蛏子死了还能吃吗?一般来说,死过的蛏子不建议再食用,因为蛏子的蛋白质含量很高,死过以后容易滋生杂菌,从而很快变质,吃了对身体不好。
挑蛏子一定要挑活的,如果是死的就会吃坏肚子。买的时候向店家要一点海水,用于吐沙。把蛏子放在海水里完全浸没,如果没有海水就用家里的自来水加几勺盐代替。养个半天一天的让它静静地吐沙。
如果用水煮不开壳的就是死蛏子,扔掉不能吃。把煮好的蛏子肉从壳上取下,壳上有泥沙影响口感。吃的时候要将蛏子周边的一圈黑线去掉,还要将蛏肉里那块黑色的部分去除。
蛏子怎么挑选?
首先要看蛏子壳的颜色,如果颜色是金黄色或者淡黄色,就说明壳比较薄,肉质丰厚;如果壳的颜色呈暗黑色,就说明壳比较厚,里面肉比较少。
接着要用手摸一摸。一般菜市里的蛏子都放在海水里养着,壳微微张开,手一碰就会闭合的,说明是活的;碰了不动,摸上去僵硬的就是死的,不要买。
最后再教你一招,挑选时,要看蛏子表面有没有泥沙,不要以为表面有沙的就新鲜,其实这不仅加重了重量,还说明蛏子的肉里也有很多泥沙。
蛏子的清洗方法
1、用筷子将蛏子与盆底隔开,因为蛏子的位置一直都是在水盆中央,吐出来的沙子,直接沉底了,悬在中间的蛏子再吸进来的水又是干净的。
2、买蛏子时向老板要一点海盐,溶于清水中,营造海水的味儿。然后在盆中放两只平时不咋用的筷子,目的是不让小筐沉底,最后将装满蛏子的漏筐放在上面浸泡,再滴几滴麻油,2-3小时后就会看到盆底的脏东东会有很多。
3、吐好沙的蛏子用淡盐水反复的搓洗几遍,将壳上的脏东西洗净控干水分即可。
蛏子的吃法
蛏子吃法很多,有三吃、五吃之称。
一吃糊蝶蛏。把蛏洗净后放在锅里烧,蛏壳摊开,肉露出就可取吃,这种吃法最简单方便。二吃红烧蛏。用薄刀轻轻剖开蛏子背面壳的连接处,即把蛏壳脊割断,蛏壳不会摊开,倒在锅中红烧,放上油、葱、姜佐料,有油香味。
三吃盐水竹筒蛏。把蛏插在竹筒里,烧熟可吃,清口鲜美,原汁原味。四吃炒蛏肉,把蛏肉挑出来,与其他菜一起炒吃,有多种味道。五吃铁板蛏。这是近几年在酒店烹调的新制作,吃起来有浓香脆味,风味独特。
蛏子是我们现在很常见的食物,在超市或者菜场都能够见到的。喜欢吃蛏子的人也是很多的,因为它吃起来不仅好吃,还很鲜美的哦。但是大家蛏子能分为几种吗,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下蛏子的分类。
蛏子的分类
蛏子是很喜欢呆在海水盐度低的河口附近和内湾软泥海涂里面的。我们常常见到的蛏子分为两种,一种是长竹蛏它长的比较长,还有一种竹蛏。
长竹蛏:大竹蛏贝壳长,达14厘米,一般壳长为壳高的4~5倍。亮口缘与腹缘平行,只在腹缘中部稍向内凹。壳顶位于壳的最前端,壳前缘截形,后端圆。两壳合抱呈竹筒状,前后两端开口。壳质薄脆。壳表光滑,被黄褐色壳皮,有时有淡红色彩带。生长线明显,沿后缘及腹缘方向排列。壳内面白色或稍带紫色,可见淡红色彩带。铰合部小,两壳各具主齿一枚。长竹蛙与大竹蛙近似,其主要区别是贝壳极延长,壳长为壳高的6~7倍,壳薄,两壳相等。
竹蛏:这类蛏子栖息在潮间带至浅海砂泥底,以强而有力的锚形斧足直立生活,将身体大部分埋入砂泥中,但若是遇到危险或环境不良时,会自割其出、入水管而迅速将身体全部埋入砂泥中。竹蛏大部分栖息在盐分较低,且水深大约二十到五十公分的海域中。分布在热带,在大陆东南沿海产量较多,在台湾则多产于中南部,尤其是台中及云嘉一带的砂泥海域。
蛏子的做法
杏鲍菇黄豆芽蛏子汤
准备的材料有蛏子、杏鲍菇、黄豆芽以及香菜、姜、虾皮、盐、油这些配料。
做法
1、蛏子吐净沙子后清洗干净,杏鲍菇清洗后切片备用,黄豆芽掐去尾部清洗。
2、锅预热后放入食用油和虾皮煸炒出香味。
3、倒入清水,放入姜片烧滚。
4、我们把杏鲍菇片放进去并且用大火将它煮开,最后再用小火煮到杏鲍菇软了就行了。
5、放入黄豆芽煮开。
6、再倒入蛏子,大火煮到蛏子开口,加盐调味,再煮2分钟即可,出锅后撒上香菜
蛏子的营养价值
蛏子富含碘和硒,它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孕妇、老年人良好的保健食品,蛏子含有锌和锰,常食蛏子有益于脑的营养补充,有健脑益智的作用。
医学工作者还发现,蛏子对因放射疗法、化学疗法后产生的口干烦热等症有一定的疗效。编辑转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