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幸存者---明日又天涯

(2018-04-01 08:15:15) 下一个

明日又天涯

就在叶好的初中生活接近尾声的时候,春晓再度出现。

正是初中三年级紧锣密鼓的复习阶段,人人摩拳擦掌,只争朝夕。新官上任,新来的校长有志于做些开明的小举措。毕业班学生于是在每周五下午四点后,有一个自由阅读时间。在沉闷繁重的学习压力中,大家可以换换头脑,轻松片刻。

通仁这所最好的中学之前并没有阅览室,更别说图书馆。新校长安排初三学生,利用节假日打扫出一间图书阅览室。在初中部教学楼五楼,正对楼梯口的一间大教室里,放置了几张阅览桌,房间后面摆放了一层报刊架和五排书架,不多的藏书都由校方向老师和家长们募捐而来。

这栋楼的一楼是教员办公室,二楼到四楼是初一到初三学生的教室,五楼则作为储物空间堆满了黑板、课桌椅、办公桌等废弃闲置的杂物,这些物件,大多都是断胳膊断腿儿,落满厚厚的灰尘。外部环境实在凌乱不堪,同学中又悄悄流传五楼闹鬼,几乎没人愿意去这样的阅览室看书。更何况临近中考,厚厚的试卷和参考书已经让大家忙得晕头转向,于是每个周五的下午四点,属于初三学生的自由阅读时段,出现在阅览室的学生屈指可数。

叶好主动申请做了阅览室的学生管理员,掌管着开门的钥匙。在这满目凌乱,积满尘土的楼层里,那间干净整洁的阅览室自成一个充满魔法的小天地,深深吸引着她。谁让她爱书如命,买书对她家来说是笔奢侈的开销。经济拮据的工人家庭,父母能供她念书,肯给她买一点都不便宜的学习参考书,已经够慷慨了。

叶好把这里清扫得窗明几净,享受着这一方清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坐在阅览桌前,安静阅读与思考。窗外嘈杂的校园消失了,只剩下偶尔翻动书本的声音。叶好轻抚书页,在古今中外各个时空徜徉低徊。时光象条小河,在书页之间或者掀起惊涛骇浪,或者寂静无声流淌。总要等到窗外天色擦黑,她才不舍地背上书包,锁门离开。

意外地,春晓出现在某个星期五下午的阅览室里。

他没有打搅叶好,自己到后排的书架上找了本书,坐到她身后静静翻看。直到四十五分钟后,最后一堂课结束,校园里敲响了一周里最后一次钟声,同学们背着书包络绎不绝地走出校门。春晓才用手上的笔戳一戳叶好的后背,“下课了,该放学了。”

叶好扭过身,脑后长长的马尾一甩,惊讶得合不拢嘴,身后坐着的居然是春晓。

十五岁的春晓身高一米八零,已经是高二学生。浓密的深褐色短发下,轮廓英挺的面庞,两道剑眉下双目炯炯有神。唇边有了隐约可见的胡子,喉结凸起,嗓音低沉。身姿挺拔,依然穿着白色长袖衫和绿军裤。

叶好好奇地问他:“为什么会在这里,难道又转学了?”

春晓没有多解释,只是简单告诉她:“家里有事,要在通仁呆上几个月。每周五,我可以到这儿来看看书。”

没有谈及更多近况,两人很自然地拿着各自手里的书,海阔天空,神侃起来。没想到几年不见,两人都没了之前的青涩生分,似乎有很多话题可聊。再次与春晓为伴,跳脱出呆板沉闷的课堂与课本,交流生动活泼的所思所想。天马行空,放飞理想,彼此都有些惊喜。聊到天色已暗,二人才离开阅览室,在学校门口挥手再见。

在暮色中,春晓目送叶好修长的身影渐行渐远,直到最后一拐弯消失在小路尽头,他才飞快地跑回住处——隐身于通仁电影院后面的一间高干招待所。在这里住上一晚后,第二天一早,他会赶去郊外的军区驻地,驾着直升机飞回京城,身边的副驾驶是他的陪训教练。十五岁的春晓当时一边就读于京城最好的中学,一边趁周末或寒暑假在部队受训。那段时间,他正在学开军用直升机。

他的世界,和叶好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

之后连着两个多月,春晓都会在周五下午,走进通仁中学五楼那间阅览室。房间里没有别人,只有叶好照例坐在桌前专注地看书。春晓有时会从书架上选一本书,有时会带上自己购买的书,和叶好点点头打个招呼,就在她身后坐下阅读,偶尔也在笔记本上抄录些什么。叶好坐在前面,伸手可触,在这样近的令人心跳的距离中,春晓仿佛能闻到她的马尾在空气中散发出丝丝幽香。

一节课后,校园内晚钟回荡,春晓用笔戳戳叶好的后背:“下课了。”叶好于是扭转身,两人开始聊起自己正在阅读的书籍。

十多个黄昏,两人在校园门口挥手作别,春晓一次又一次目送叶好消失在小路尽头。第二天一早,他再驾着直升机匆匆返回京城。

快到学期末中考的时候,天气陡然升温。阵阵刺耳的蝉鸣中,五楼楼顶的阅览室更加闷热了。房间里没有安装吊扇,空荡荡的室内只有叶好仍在伏案静读。春晓已经不再出现,他还没来得及看见叶好穿上那件他非常喜欢的,午夜蓝的连衣裙。现在裙子已经变短,从长至小腿变成了刚刚及膝,颜色也因反复清洗而褪色,浅了几分。

七月里,叶好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市里的重点高中。她内心忐忑,不敢肯定父母是否同意让她离家去更远的城市念书。他们之前甚至想过让她直接报考县里的职高:“女孩子不用读太多书,早点学样本事,早点出来工作赚钱。”是远方素未谋面的舅舅写来书信,劝说父母不要让孩子过早放弃更好的教育机会。叶好并不知道的是,于此同时,舅舅寄来一笔钱,才免去父母的后顾之忧,让他们欣然同意为叶好的教育继续投入。有惊无险,叶好小小的拳头捏了把汗,这才放心地松开。

炎炎夏日,春晓意外地敲开了叶好的家门。那是个工厂区内,五十平米左右,两室一厅的蜗居。叶好拉开门,再一次目瞪口呆,门口站着的英俊少年正是春晓。把春晓让进那间简单但整洁的客厅,叶好头一次发现自家的天花板很低,春晓站在这小小的屋子中央,高大而跼促。

两人在饭桌前坐下。叶好拧开电扇,拿出几个皮色橙绿相间的新鲜夏橘,一边说话一边慢慢剥橘子,耐心地把白色的细丝捡干净,再递给春晓。夏天的橘子酸酸甜甜,正象春晓心潮暗涌,欲言又止的心情。

尴尬之中,磕磕绊绊地打开话匣,春晓记起自己这趟拜访的目的。难掩内心兴奋,他激动地告诉叶好:“我考上了T大少年班,九月就要去国内最好的大学了。”对正在学海中苦读的中学生叶好而言,这无疑是个天大的喜讯。她既替春晓高兴,又有些淡淡的羡慕与惆怅。春晓已经是大学生了,自己还只是即将启程去念高中。他们之间,有了不小的差距,大学和高中本已是天渊之别,更何况,春晓上的是国内最好的T大。

“叶好,你好好努力,争取也考到京城,考进国内最好的大学。”春晓意气风发地鼓励她。

“去了市里高中,记得给我写信。如果你以后有机会到京城,一定要记得来这个地址找我。”春晓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卡片,上面是他的姓名、通讯地址、学校科系、以及联系电话。

叶好接过纸卡逐条细看,她惊讶地发现,卡片上面的名字叫周进,而不是周春晓。

“这个是我现在用的名字。”春晓草草解释。面对叶好的满脸疑问,他跳转话题不愿细谈。叶好并不懂春晓的身份特殊,公开使用的是个化名。她纳闷地想:“春晓这个名字多好听,为什么要改名呢?真可惜!”

春晓要去的是T大的计算机系。那时候对叶好来说,电脑还是科普杂志上看到的高深莫测的东西,网络的普及更要等到若干年之后。当春晓在大学里使用电脑发送电邮的时候,叶好还只能趴在高中课桌上,握着有点渗漏墨水的钢笔,在信签纸上一笔一画地给他写信。

在育英高中的第一年,叶好每个月都会收到T大寄来的信件。在仔细看完春晓的来信之后,她会抽周末的空挡,坐在无人的教室里,一字一句地给春晓写回信。除了给春晓的回信,她每月也必定会写一封家书,然后散步到校门口的传达室,把两个棕色的牛皮信封投进挂在窗口的绿色邮箱。

周末,住在市区的同学都会回家,诺大的校园里只有少许家住郊县的学生。平日里人头攒动,混乱拥挤的学生食堂悄无人影,无需奋力挤进黑压压的人龙,就可以轻松买到饭菜。闹哄哄的教学楼也格外安静,教室里只有个别同学在自修。就在这样的放松与愉悦中,叶好伏在课桌上奋笔疾书。给春晓的信,常常写满三页信纸。聊自己遇到的人和事,聊读过的书,听过的歌,练习过的小提琴曲目,有时也会谈到未来。春晓的来信更是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天南海北,话题层出不穷。虽然看上去无话不谈,对他自己的真实生活,其实并没有太多着墨。两人虽然联系紧密,落笔却始终矜持有礼,最后都是那一句:此致敬礼。

“此致敬礼”,你有多久没有写过书信了呢?又有多久没看到这句话了呢?那些写着“此致敬礼”的信札都到哪儿去了呢?是移居他国的时候,合着旧物一并丢弃了吗?还是因为太过珍贵特意藏在某处,最后由于过于谨慎反而忘记藏在哪儿了呢?

春晓追问叶好,他的第一次告白是在什么时候,她还记得吗?

叶好微笑着,想起十一月的那天,洒满阳光的高中校园。是个星期六的下午,叶好拎着小提琴盒正从教学楼迈出门。春晓,或者应该叫周进,从门厅一侧闪出来。他身着墨绿色短风衣,里面依然是白衬衫绿军裤,高大魁梧,举手投足流露出大学生的成熟。17岁的春晓已经长到了一米八五的个头,不管去到哪里,在人群中都显得十分醒目。

这是座历史悠久的中学,浅绿的主色调搭配着乳白色,簇新的教学楼清新淡雅。一楼刚进门的过厅处,一左一右各自摆放着一面两米多高的红木座镜。座镜上方,左边那面雕刻着“端”字,另一边则是“正”。两面镜子摆放此处,是为了给每日进进出出的学子们正衣冠、正仪表、正精神。叶好不知道的是,在她还在楼上做数理化习题的时候,春晓已经趁着四下无人,在这镜子前仔细端详整理过自己了。

叶好身材高挑,一米六八的个子,扎着深棕色的马尾。穿着舅舅寄来的淡雅修身的米色外套,里面是浅灰的高领薄毛衣,依然是春晓记忆中那个清丽文静的少女。

春晓接过叶好手里的琴盒,小心地替她拎着。从之前的通信中,他得知叶好在舅舅的资助下,在高中选修了小提琴课程。叶好的音乐天分得以崭露,在很短的时间内,就飞跃到了中级水平,已经可以流畅地拉出马斯奈幽美的《沉思》等曲目。

叶好把春晓带到校园的僻静处,一座爬满青藤的的两层小楼,这是叶好经常练琴的地方。一楼是宽敞的舞蹈练功房,光滑的木地板,四面全是大镜子。二楼则是几间琴房。这栋小楼在周末并不开放,没有学生会来这里练习,两个人就坐在楼前的石阶上说话。

十一月已经见冷,青藤上缀满泛黄的半枯叶。很多年以后,叶好还清晰地记得这满墙的青藤枯叶和坐在台阶上说话的两个人。

春晓从随身的牛仔背包里拿出一个纸盒递给叶好。打开一看,是一个设计精巧的的不锈钢双层保温桶。“天越来越冷,要记得吃热饭热菜,总吃凉的会落毛病。衣服够不够保暖?”春晓变得好象很懂生活,一边说话一边伸手试试她衣服的厚薄,一副家长的口吻,关切地嘘寒问暖。第一次,叶好在春晓面前感觉到自己的幼稚。无论是他的外表,还是他的成熟体贴,都让她无法再把春晓视作同龄人。“上了大学就是不一样。”她暗暗感叹,明明是同一年出生的春晓,现在好象成了无所不知的大哥哥。

春晓滔滔不绝地讲起大学生活,叶好托着腮,忽闪忽闪地眨着眼睛,侧耳倾听,满脸神往。“你知道吗?大学里男女生很多都会谈恋爱,我们班里好多女孩子都有了男朋友。”春晓忽然有些不自然地提起他的女同学。

“男朋友?”叶好没有准备,突然听到恋爱的事情,脸一下子红了。睁目结舌不知道该怎么把话头接下去。

春晓继续往下聊了几句,婉转地暗示叶好,学校里有不少女孩子在追求他。其实无需猜想就能知道,象春晓这样的男孩子,在大学一定是众人青睐。叶好没有接话,这些事情离她太遥远了,她还只是个懵懵懂懂的高中生呢,每日心心念念挂记的是能考上C国最好的大学。看她低头不语,春晓也不知道她是多心了还是生气了,只好赶快转个话题。

春晓每一次出现似乎都是为了更远的别离,更大地拉开两人的差距。这一次,他是来话别的。很快他就要去D国W军校接受一年半的培训。叶好只能暗自伤感:自己仍停在原地,春晓却越走越远。C国最好的大学依然和她有着不小的距离,W军校,更是天南海北。两人此后隔着的是浩瀚的太平洋了。

看看天色不早,春晓把叶好送到女生宿舍门口,约好第二天上午再见上一面,他就匆匆离开。几个路过宿舍门口的女生,显然都把春晓当作了叶好的哥哥,嘻嘻哈哈地夸她哥哥长得真帅。叶好微笑着叹口气,如果真是亲哥哥就好了。

第二天一早,天气连续降温。叶好按照春晓的叮嘱,换上件稍厚的嫩黄色薄呢外套,手拿一个平时很少用的玫瑰色钱夹,经过萧瑟残败的荷塘,踩着满地枯黄的梧桐落叶,往后校门走去。春晓早已经等在了校门口,还是昨天同样的衣着。咋一看,完全就是个英俊潇洒的成年人。这样灰蒙蒙一片肃杀的深秋,嫩黄色、玫瑰色的叶好径直走过来,好象灰色布景上跳动着一枝色彩绚丽,含苞待放的蓓蕾,那么清新悦目。

春晓欣喜地迎上去,牵住叶好的手,领着她向附近的一所大学校园走去。春晓的手掌宽大有力,握着叶好的手,顺手塞进了自己的衣兜。叶好在离别的伤感中,没有抽回手,象个听话的孩子,任由春晓牵着她往前走。这还是叶好第一次踏进隔壁这间大学校园,笔直的法国梧桐道上,三三两两的大学生结伴而行,其中也不乏几对恋爱中的男女,亲密地搂在一处。

春晓把叶好带到梅林后面,找了张长椅上坐下。座位前面不远处是尊高大的黑白艺术雕像。周围一片静谧,无人打扰,是个适合谈心的所在。

春晓伸出手想揽住叶好的肩头,她害羞地闪身回避开。春晓拿出裤兜里的钱包,伸到叶好的眼前,默不作声地打开。里面是一张叶好初中时的彩色相片,照片中叶好歪着头托着腮,满脸憧憬地微笑着,秀美中又有一些调皮。不知道是春晓什么时候偷拍的。春晓翻开钱夹的内页,透明的薄膜里夹着一张字条:“I love you,做我的女朋友吧!”

面对春晓炽热的目光,叶好低下头没有做声,心里反而涌起绵长的忧伤。春晓即将远隔重洋,自己还只是个前途未卜的高中生,对于那充满未知数的将来,她有着不太乐观的预感。沉默再沉默,迟疑再迟疑,最后她看着春晓摇摇头:“现在我还不能答应你。我眼下最重要的是必须考上大学。”她甚至没有勇气说出要考上C国最好的大学。就算考上了,她的父母是否允许她去到更远的京城求学呢?

春晓不是不懂叶好的忧虑,无奈、伤感、依恋,她的眼里水雾弥漫,再多说几句,眼泪就快要掉下来。他只好换个轻松的话题,怕给她更多压力。两人重新谈天说地,聊起春晓将要去的D国,说笑中两个人都暗暗舒了口气。W军校有多远?未来有多长?叶好不敢想,春晓也不愿去细想。

临近中午,叶好让春晓陪她去逛逛商场。在男装部,叶好执意用她玫瑰色钱夹里攒下的零花钱,给春晓买了条浅灰色拉毛围巾。这还是头一次正式送他礼物,没想到竟是因为离别。春晓带叶好去了一家比较贵的西餐厅,两人默默吃了一顿践行的午餐。之后春晓再把叶好送回后校门,就象初中时那样,两人在学校门口再度挥手作别。

新年将至,叶好收到厚厚的来信。撕开贴满花花绿绿邮票的信封,里面掉出来一叠照片,是春晓在W军校的生活照。依山傍水高大宏伟的砖灰色哥特式建筑,开阔明亮的学生餐厅,各具特色的营房,神秘壮观的古罗马式礼拜堂,青铜色将军身骑战马的塑像。一张一张看过去,在不同的背景下,春晓身着普鲁士蓝军校制服,看向镜头,自信沉稳地微笑。人晒黑了不少,显得更加健硕。

过完寒假返校,一个月后又收到一张明信片,画面是横跨纽约东河的布鲁克林大桥,雄伟壮观,它曾经是世界上最长的吊桥。明信片的背面匆匆写了一行字:祝春节快乐,万事如意。随后就好象应了叶好之前的预感,春晓从此如石沉大海,杳无音讯。

两封来信都没有回邮地址。叶好相信,如果一个人要消失,打听是没有用的,寻找更是没有用的。她只能守在原处,等着春晓某一天忽然再次出现。

第二年冬天,叶好因为参加高中数学竞赛,从省里获奖后,又到京城参加全国竞赛。在校方和教育局的组织下,叶好头一次离开南方这座多山的大省。拉着黄色的行李箱,和几个同学跟着随队老师,搭乘列车到了首都。竞赛的地点在C国另一间最好的大学,以古朴秀丽湖光山色闻名的P大。五天的时间匆匆而过。开幕式,连续两天的考试,然后是游览了巍峨壮丽的名胜古迹,第五天颁奖典礼。叶好获得了还算不错的名次,离她的目标总算跨近了一大步。

她没有安排独自外出,只是在坐着大巴途经隔壁T大校门的时候,有人提了一句:这是T大。她忍不住探出头多看了几眼,只见那古典优雅的青砖白柱牌坊式建筑,突兀地矗立着,十分独特。叶好心里默默地说:这就是春晓的大学。

最后一天的下午,离开之前,从住宿的校内宾馆,她拿着春晓写给她的那张卡片,拨了很多通电话。电话那头只有单调的“嘟嘟”声,一直没有人接。

那天晚上,她做了个冰冷的梦。她站在寒冷的星空下,仰望夜空。天幕中浮现出一张少年的脸庞,她隐约看出是春晓。正要向他奔过去,那张脸忽然消失,化成了漫天飘雪。鹅毛样的雪片冰冻着天与地,这沉重的伤逝猛烈地撞击着她。惊醒过来,脸颊湿漉漉的,已是泪眼滂沱。

下一章:美少年的腐蚀

前一章:幸存者---青梅竹马的春晓

××××××××××××××××××××××××××××××××××××

一次任性的精神孤旅

(关于故事《幸存者》)

首先感谢您的阅读,更感谢给我珍贵意见和建议的你们。《幸存者》是个原创科幻小说,内容纯属虚构,讲述的是怪怪的人和怪怪的事,是我的一次任性的精神孤旅。

故事结构当然也是怪怪的,我是希望阅读者将来能够跳来跳去地阅读,自己去整理出情节。既然这样为难别人,一开始就不讨好,我也没有期待热烈的反馈。呵呵,我觉得这样很好玩,敝帚自珍,这当然也是一次任性的写作。

再次感谢您的阅读,最后申明:原创作品,请勿转载。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