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文章分类
正文

徐英才新作《中国三行诗理论与技巧》技巧篇 ——— 二十一、先抑后扬

(2024-08-30 07:10:39) 下一个
二十一、先抑后扬
 
  如果说上一章讨论的先扬后抑是在具化诗歌的叙述对象时先写它表面的看似好的、积极的、受人赞赏的一面;而后在升华时,再指出它鲜为人所注意的不好的、消极的、不为人赞赏的另一面,那么,本章所讨论的先抑后扬,就是反其道而行之,在具化诗歌的叙述对象时,先写它表面的看似不好的,消极的、不为人赞赏的一面;而后在升华时,再指出它的鲜为人所注意的好的、积极的、受人赞赏的一面。由于作品先抑后扬,抑时给人一种消极的预期;扬时,就会给人一种意想不到的积极的但又会觉得十分合理的感觉。正如前一章所讨论的先杨后抑一样,这种先抑后扬的创作手法,也常给人以启发的效果。
 
例1.
 
盆松
 
铁丝
缠牵了它小小的生命轨迹
却缠不住他揽天的宏愿
(徐英才)
 
这首三行诗,就采用了先抑后扬的创作手法。我们知道,盆景艺术的特点是盆中景致有限,景外之意无穷。它咫尺千里,方寸天下,下可傍水,上可揽天。为了让盆景植物长成奇险的走势,盆景栽培人常常用铁丝缠牵它们。为了揭示“盆松”虽小,但小中有大、背映蓝天的“揽天的宏愿”,以此喻意人不可貌相,小人物也可以做大事的主题思想,作品在具化“盆景”这个叙述对象时,先写它表面的渺小、受制于人的一面:“铁丝/缠牵了它小小的生命轨迹”,而后揭示它的宏伟志向:“却缠牵不住它揽天的宏愿,从而突然打破读者心里的消极预期,使他们看到了“盆松”鲜为人所注意的积极的另一面。
 
例2.
 
夹缝的树
 
东扭西拐 寻找
光明 虽其貌不扬
心里 却活着太阳
(残文)
 
这首三行诗,也采用了先抑后扬的创作手法。为了揭示“夹缝的树”虽小,但它心里却充满希望,以此喻意人不要为环境所束缚,心里一定要充满阳光的主题思想,作品在具化自己的叙述对象时,先写它表面的扭曲:“东扭西拐....../虽其貌不扬......”,而后揭示它的心灵:“心里,却活着太阳”,从而突然打破读者心里的消极预期,使他们看到了“夹缝的树”鲜为人知的积极的另一面。这首诗,通过对一棵生活在夹缝里却仍然乐观向上的树的描写告诉我们,生活环境可能恶劣,但我们仍然需要有一颗进取心。这是一个随处可见的现象,一个古老的话题,但作品为什么会给我们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呢?这就是因为作者采用了先抑后扬的创作方法。
 
 
思考题:
 
阅读下列三行诗,指出诗内哪个部分采用了先抑后杨的创作手法:
 
1. 卷笔刀
 
你告诉笔——
锋芒,会从一堆卷缩中
独立而出
(天端)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残荷
 
颜值,虽不如当初
但那条筋骨
却始终,扎根于泥土
(老厚)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磨刀石
 
如果,你鄙视它的粗俗
嘲讽它的迟钝
就请看看刀的锋芒
(袁子林)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面对长城
 
我的诗   不需要这么长
但要硬过砖  我要把满头沙尘暴的天空
砸出蓝色来
(诗匪)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谦虚得悄无声息
严寒里开出冰花
温热里汇成流淌
(徐英才)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