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文章分类
正文

徐英才新作《中国三行诗理论与技巧》技巧篇 ——— 十二、化此像为彼像

(2024-06-21 06:21:47) 下一个
十二、化此像为彼像
 
有时候,我们选择的叙述对象本身也是实像,但我们仍然需要把它转换成另一种实像才能进行升华,个中因为,正如我在“化实像为抽象”里所讲的那样,任何一个实像,从诗的角度来看,都会具有多重特征可被诗化,而我们在升华它的时候,往往只需要它的其中一个特征。这就是为什么,有时候,虽然我们的叙述对象本身就是一个实像我们仍然需要把它化成另一个实像的道理。
 
例1. 
 
 
是只飞艇
可载你周游
天涯海角    浩瀚星宇
(徐英才)
 
这首三行诗,揭示了书的作用:它可以像一个飞行器那样,带你周游世界,渊博你的知识。
 
作品选择了“书”作为自己的叙述对象。“书”,本身就是一个实像。但“书”虽然本身就是一个实像,却并不具备飞行的功能,所以,作品开篇就用一个暗喻把它转换成另一个实像:“是只飞艇”。转换成 “飞艇”后,这个叙述对象就具有了飞行的功能,因此,作品才得以在升华它的时候说,“可载你周游/天涯海角,浩瀚星宇”,从而揭示了作品所要表达的读书可以增长人的包括天文地理在内的各种知识的主题思想。
 
例2. 
 
空房子
 
老掉牙的挂钟
已停摆
时间趴在墙上,嗜睡
(老厚)
 
这首三行诗,主要表达一种人去楼空、父已作古不在的深切怀念之情。
 
作品选择一只“空房子”作为自己的叙述对象进行切入。“空房子”,本身就是一个实像。但它虽然本身就是一个实像,却并不具备停摆、嗜睡的属性,所以,作品开篇就用一个省略了比喻词 “是” 的暗喻把它转换成另一个物像:“挂钟”。转换成 “挂钟”后,这个叙述对象就具有了停摆、嗜睡的功能,因此,作品才得以在升华它的时候说,“挂钟/已经停摆”和“时间趴在啊墙上,嗜睡”。
 
例3. 
 
初芽
 
一支绿笔
蘸着阳光   涂抹
无边春意
(康秀炎)
 
这首三行诗,描绘了一幅无边春意的图景。
 
作品选择“初芽”作为自身的叙述对象。“初芽”本身就是一个实像,但这个实像并不具备涂抹的功能。为了使它具有涂抹功能,从而可以涂抹无边春意,作品首先用一个省略了比喻词“是”的暗喻把它转换成“绿笔”。正因为这个转换,作品才得以在升华它的时候说“蘸着阳光   涂抹/无边春意”。
 
 
思考题:
 
阅读下列三行诗,指出诗内哪个部分采用了化此像为彼象的创作手法:
 
1. 夕阳
 
红如陈年浊酒
什么滋味 
都有
(肖益人) )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乱得像树杈
梢尖遥望牛郎织女星
不见鹊桥
(徐英才)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船的耳朵 竖起
听 
风云传奇
(诗匪)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月牙
 
是只犀角
这边是我
那边是你
(徐英才)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母亲额上的皱纹
 
是琴弦
颤动着游子
多少乡愁
(郑军科)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大海
 
是梦的收藏家
也是颠覆者
请听海浪细说
(饶蕾)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一头犟牛
从不绕道 从不回头
直到撞上南墙
(徐英才)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括号
 
思念的眸光  镂空玉盘
一个月牙  寄回故里
一个月牙  牵我进梦乡
(郑国贤)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