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文章分类
正文

徐英才新作《中国三行诗理论与技巧》五、三行诗的表现力

(2023-12-19 06:36:28) 下一个
五、三行诗的表现力
 
  我们知道,写成三行的诗主要有西语三行诗、日本俳句,中国汉俳。西语三行诗讲究尾韵,日本俳句专注大自然的瞬间感动,汉俳喜好格律。虽然这些偏爱构成了它们各自的特点,它们各自的表现力也因此或多或少地受到某种程度的限制是不争的事实。而中国三行诗,除为谋求诗歌形态上的小巧精湛而设限三行三十字左右的规定以外,没有任何其他限制,允许使用一切手法、调动一切因素进行创作。因此,它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几乎可以用来自如地表现各种创作意图,如立意、造境、营势、渲染、写意、描景、拼图、言趣、说心等等。下面我们来例证三行诗的一些表现力。当然,所用例子,有的也可被归入其他类别,但为了叙述的方便,我们把它归入某类后,就不再把它归入它类。
 
一、 立意
 
  立意,即确立诗的思想意义,也就是作品以表现思想内容为首要任务,比如那些以表现哲思、道理、信仰、志向等为主的作品。这类三行诗,是三行诗诗人最熟悉也是运用最广泛的一种。以立意为主要创作意图的三行诗,关键在于意象要生动,意义要深刻,意象与意义有一种内在联系。比如:
 
例1.
 
尊严
 
站在
头颅的顶峰上
你的海拔 高于心跳
(沈竞雄)
  
这首三行诗主要表现一种信仰,属于立意范畴。它通过“尊严”是站在头颅顶上,头顶又比心脏的位置要高,因而尊严高于心脏来表现“尊严”比生命还来得更重要的主题思想。它并不太在意作品是否营造了一种意境,还是渲染了一种气氛。它在乎的是思想意义的表达。
 
例2.
 
 
父亲走过的路
都粗犷地深刻在他的额上
不愿遗传给我们
(徐英才)
 
这首诗旨在称颂父亲的品德,也属于立意范畴的三行诗。它通过意象转换的创作手法,把父亲走过的路转换成他额上粗犷的皱纹,然后把额上的皱纹转换成不愿遗传给后代的基因来表达父亲为了家庭辛勤操劳了一辈子的思想内容。这首作品也并不在意是否营造了一种意境,还是渲染了一种气氛。它在乎的是作品思想内容的表达。
 
二、 造境
 
  造境,即营造意境,作品以描绘景色与表现情思从而使它们融会贯通成一种艺术境界为主要创作目的。造境诗应该注意的是,如果只有情思,而景色不能栩栩如生,则境不能生成;反之,如果只有景色,而没有情思,则境也不能成立。造境,必须既要有意又要有境,要“意”与“境”交汇,情与景贯通,才能创造出一个萦绕脑际、意境绵长的艺术境界。
 
例1.
 
岩松
 
!幡然勒住一匹
(唐淑婷)
 
这首诗以营造意境为主要创作目的。诗人用一个感叹号加短短八个字,描写了一棵遒劲的苍松腾蛇虬龙地勒着一个悬崖峭壁的情景,暗示一种勇猛无畏的精神。读完这首诗,那个苍松勒岩的“景”与由它而折射出的勇猛精神之“情”相互交融,交汇出一个萦绕脑际的意境。
 
例2.
 
老农
 
一把锄头
硬是把太阳从东边拽到西边
然后掮着月牙 下山
(徐英才)
 
这首诗也以营造意境为主要创作目的。诗人通过位移和移就的修辞手法,把锄头与太阳以及锄头与月亮之间的空间抽除掉,用锄头来拉拨太阳,用锄柄做扁担来掮月亮,暗示了一位老农起早摸黑、辛勤劳作的精神。读完这首诗,那个老农用锄头拉拨太阳与掮扛月亮的“景”与由它所暗示出的老农起早抹黑、辛苦劳作的“情”相互交融,交汇成一个萦绕脑际的意境。
 
三、 营势
 
  营势,即营造气势,作品以竖立一种磅礴的气势为主要创作目的。值得注意的是,像造境需要情景交融一样,用以营势的作品,不但要有气势,最好还要有深刻的意义,只有把两者融会贯通在一起,势景交融,景中出势,势借景出,气势恢宏,才能激荡心灵。
 
例1.
 
藏歌
 
鹰定的调
珠峰竖起拇指——
“高,实在是高!”
(诗匪)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并没有多么深刻,只是称赞西藏民歌的音通常都很高亢,但这首诗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就是因为它所营造的恢弘气势,在描写藏族民歌声调高亢的同时,描写了西藏的雄鹰,珠峰,使音高这个主题与西藏的特殊风味相交融,营造了一个势景相容的“势境”。
 
例2.
 
微诗
 
挥动心剑
截断冰川 推入大海
把生命的源藏在冰尖下
(徐英才)
 
三行诗,短短那么几行,寥寥那么数字,很可能给人以小家子气的感觉,不能成大气候的印象。而这首三行诗,恰恰以“微诗”为题,以营造气势为主,以表达含义为辅,通过夸张的修饰手法,使深藏的微诗内涵与大海里的冰山势景交融,警示读者,微诗也能含义深刻,气势如虹。
 
四、 渲染
 
  渲染,即渲染气氛,作品以营造一种气氛来激发读者的情感共鸣为主要创作目的。与营势相对,通常,营势主要表现场面的广大恢弘大气,重在激荡人心;而渲染则主要表现场景的静谧平和、闲适沉重,重在让人感到平静、萧瑟,凄凉,沮丧等等。
 
例1.
 
他乡年夜
 
三只碗碟二根筷子
一顿饭
吃出  百种味
(唐淑婷)
 
这首诗并没有什么高深的含义,无非道出了一种乡愁,但它渲染的冷痹孤独的气氛却能使读者身同感受。年三十本该全家团圆,热热闹闹,但现在只有三碗两筷,孤单一人,怎能不感到孤独寂寥呢?读完这首诗,如果你也有一种孤独感,那正是这首诗的创作目的。
 
例2.
 
渴望
 
雪野
一只缩颈白鹭
呆望着冰封的河溪,等待――
(徐英才)
 
这首三行诗,在暗示对春天的渴望这个主题思想的同时,渲染了一种冷瑟的气氛:茫茫空旷的雪野里,一只白鹭缩着头颈,呆呆地望着冰封的河溪在等待――等待什么?等待冰雪消融、生机勃发的春天,它可以再次捕捉河里的鱼,以继续它生命的凯歌。这首诗的创作意图,主要是为了让读者产生一种冷瑟,空旷,孤独的感觉。
 
五、 写意
 
  写意是中国国画中的一种绘画技巧,它用简练的线条和平和的墨色描绘人或物的神态,跟“工笔“相对。“工笔”是用精细的笔法详细刻画人或物,而写意则是用勾勒、泼墨、点染等手法表现作品的大意。以此类推,三行诗里以“写意”为主要创作意图的作品,就是用简单的粗线条来进行描绘。三行诗里一般没有工笔式创作技巧,那将留给非三行诗来完成。
 
例1.
 
佳作
 
一排排海浪,一行行诗句
我俩坐在沙滩上
成了标题
(刘和旭)
 
这首诗并没有用细微的笔法精雕细琢人与海浪的关系,而是用简单的粗线条描写了海浪,沙滩和两位主人翁,给人以一种远眺的景色,淡雅的诗意,并以此衬托出两位主人翁的浪漫心情。是一幅大写意图。
 
例2.
 
情在深处
 
朦胧烟雨 粉墙黛瓦
拱桥上 纸伞下
一对身影凝望远方的留白
(徐英才)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个实景还是一幅国画?管它呢!难道实景就不能美如画,或者说,难道画就不能栩栩如生地表现实景?这首诗里,诗人用大写意的手法,用寥寥数笔描绘了朦胧烟雨里粉墙黛瓦旁,一对恋人撑着油纸伞站在拱桥上凝望远方的情景。至于这对身影现在心情怎样,他们为何瞭望远方,无关紧要,要紧的是这种江南烟雨的朦胧感,重在那个留白处给人留下的遐想。
 
六、 描景
 
  描景,当然是指以描写景色为主要创作意图的作品。这类三行诗,有采用唯美主义手法写成的,也有采用朴素的文笔创作而成的。唯美主义诗人,在做景色描写时,比较侧重遣词的优美,行文的典雅,努力做到语言不艳死不休。语言简朴的诗人,在做景色描写时,比较侧重用简单的语言刻画出栩栩如生的图景,努力做到不让艳丽的语言遮住图景的本色。
 
例1.
 
秋露
 
遥望穹苍 独忖一夜
疲惫的眸子里
溢出数点星玲珑
(杨丽娜)
 
这首诗,以描写优美景色为主要创作意图,同时也渲染了一种寂寥的气氛,从一个特殊的视角对野外的景色作了一个点面对比。作品把秋露比作眸子,它们“遥望” 的是零星数点的“穹苍”。全诗十分注重使用“穹苍”、 “眸子”、“溢出”、“玲珑”等优美词藻,整首诗极其优美。同时,星星的点与穹苍的面相互映衬。
 
例2.
 
街 景
 
雨后的马路
车轹,碾碎了一地的星星
只有一个盲人,在认真做着星探
(天端)
 
这首诗,意在描写雨后的街景。与上一首诗的不同之处在于,这首诗侧重用普通的语言来表现场景的魅力。“雨后的马路”“一地的星星”,把浩瀚的星空从天上搬到地面。在这个辽阔的截面上,又有一个小小的点(竹竿头)在移动。这个点与面就形成了一个大与小的强烈对比,十分生动。
 
文字的优美与朴实,使我想到了中国古代骈文体与复古体在散文创作上的激烈争辩!哪个好?哪个不好?凡事都是一分为二的,它们都各有所长,这就是为什么初唐骈文“滕王阁”至今还那么令人爱不释手,中唐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文笔那么简朴却那么震撼人心。
 
七、 拼图
 
  拼图,就是用文字拼出图案。三行诗牵涉的文字较少,不利拼图,但这并不等于说三行诗不能拼图。三行诗一旦拼图成功,因所用文字较少,图案常常清晰明了,文义常常内敛含蓄。三行诗拼图的关键,是要图文贴切。
 
例1.
 
 
叠罗汉
看墙外面
是什么
(非马)
 
本诗作者非马原籍台湾。按台湾人的行文习惯,汉语文字是从上到下,从右到左排列的,把他上面这首采用大陆排版的三行诗改成台湾排版的方式,它就成了下面这个人头探出墙外观望的图案。
 
 
是墙叠
什外罗
么面汉
 
 
例2.
 
她的心
 
西
  沉
 
(徐英才)
 
满月在中国文化里象征团圆,因此月牙就表示缺失、分离。这首诗用“西/沉/月”三个字拼成一个月牙形图案,让它承接诗歌的标题“她的心”,表达了女主人翁的心像西沉的月牙那样若有所失,用文字的图形营造了一个愁绪萦绕的意境。
 
八、 言趣
 
  言趣,当然是言说趣味的意思。三行诗也可被用来表现风趣诙谐的题材。一切以表现风趣诙谐为创作意图的三行诗,首先都以立意为主,也就是说,在立意的前提下,让作品带有幽默的意味。以妙趣横生为主要创作意图的三行诗,关键是要让作品凭添趣味而不落俗套,让人会心一笑之余不禁点头称是。
 
例1.
 
成长
 
一不留神 儿子冒到了肩头
我赶紧
挺直弯曲的脊骨
(寒山石)
 
寒山石的这首三行诗,通过注意到儿子一下子就长到了他的肩头那么高而下意识地挺直了自己弯曲的脊骨来表现自己已经老了而不服老这个意念,而这个意念里又带有一种无可奈何的诙谐趣味。这首诗的看点就在于这种诙谐,不然指出儿子已经长高又有什么意义呢?
 
例2.
 
论文
 
西人把论文称作“纸”
难道其中很多
不是纸吗
(徐英才)
 
这首三行诗,巧妙地通过“纸”这个词在英语里既表示“纸头”又表示“论文”的双关含义,用反问的方法道出很多论文写得水平太低,没有价值,就像纸头一样。它并不在意表达什么高深的含义,而只是凭添一些诙谐的趣味而已。
 
九、 说心
 
  说心,就是言说心理。这类作品,不在造境,不在营势,而在表现主人翁的心理变化。表现心理变化,一般需要较长的篇幅。三行诗虽然短,寥寥几行,也是可以用来刻画微妙的心理变化的。以说心为主要创作意图的三行诗,关键在于不能直呼心境,用心说心;而要借景说心,以景显心。比如:
 
例1.
 
野渡
 
烟消,鸟飞,人散
小船荡起
丝丝惆怅
(程家惠)
 
这首三行诗,乍一看好像跟心毫无瓜葛,说的都是景。而恰恰是这些景,反映了送客人的心境。你看,送走了客人,留下的是什么?是“烟消,鸟飞,人散”,是“小船荡起的/丝丝惆怅”。为什么惆怅?惆怅难道不是一种心境吗?我们知道,处在不同心境中的人,看到的世界是不尽相同的。反过来,这个不尽相同的世界也就反映了人的不同心境。这位送客人,送走客人后,看到的世界是一个无限“惆怅”的世界,那种惆怅正是他的一种心理。
 
例2.
 
村妇
 
楼窗后
夜夜叹月远
今夜雪霁 又怨月太近
(徐英才)
 
这首诗,用象征手法把月亮喻作远去的丈夫,通过一个村妇雪夜前后对月亮发出的不同叹息,描写了她思夫心切,盼而不得的悲伤心理。雪夜前,她天天悲叹月亮太遥远,就像远不可及的丈夫;待到雪夜后,因大雪覆盖的原野没有障碍而月亮显得格外地近,她又怪月亮那么近而她仍然见不到丈夫却更加思念他。
 
 
  从上面这些例子,我们不难看出,三行诗的表现力极强,几乎可以用来表达各种创作意图。因此,我们在进行三行诗创作的时候,不要把自己的视野仅局限在一个或个别几个题材上,不要仅仅偏爱于三行诗的立意功能或者唯美功能等等,而要充分利用三行诗的各种表现力所带来的在创作意图方面的多样性、广阔性、纷繁性。我们在三行诗的创作中,要注重多方位的表现,以彰显中国三行诗的巨大优势。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