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文章分类
正文

徐英才新作《中国三行诗理论与技巧》二、从内在结构看什么是三行诗

(2023-12-02 08:13:32) 下一个
二、从内在结构看什么是三行诗
 
  从创作层面来分析,很多固定诗型,除其外部形式外,还有内在结构。比如中国的绝句,除其外部的格律外,还有内在的起承转合之说;日本的传统俳句,除其十七音、季语、切字的外部形式外,还有两个基层一个刺点之说,等等。同理,中国三行诗,除其外部的标题加三行之形式外,还有内在的三段法。
 
  三行诗的三段法是:呈现对象、具化对象、升华对象。它是一个有机体的整体,像体育运动里的跳远过程:起跑(呈现对象),踏板(具化对象),弹跳(升华对象)――直至诗的远方。三行诗的标题加三行,实际是四行,而三行诗的三段法实际是三个步骤,一个四,一个三,看上去仿佛不甚吻合。但是,三行诗为了把作品送入更高层次,常常不是采用两行来具化对象就是采用两行来升华对象。因此,三行诗的内在核心(三个步骤里其中一个含两行)与它的外部形态(三行加一个标题)是一个天衣无缝的吻合。
 
  中国三行诗,源于非三行的中国现代诗,所以,它既具有与之相同的共性,也有与之不同的个性。这个共性,就是上面所说的诗的三大创作要素:呈现对象、具化对象、升华对象。
 
  所谓“呈现对象”,就是为作品选择叙述对象后把它呈现出来,也就是确立作品所要写的核心对象是什么。如果写物,是写天空还是写大海,是写骏马还是写耕牛等等;如果写事,是写学习还是写游玩,是写告白还是写忘情等等。三行诗里的叙述对象,大多出现在标题里,也有出现在三行的内容部分。
 
  所谓“具化对象”,就是说,在你选定并呈现出诗歌的叙述对象后,你对这个被选中的对象进行具体描写,或指出它所从事的活动,或说明它所承受的动作,或置它于某种环境,或揭示它的某个特征,或对它做一些相关的描写等等,为最后的升华做准备。譬如你写月亮这个对象时,在三行诗里,因篇幅短小的缘故,你一般不会也不可能像中长诗那样去详尽地描写它、刻画它,而是在一或两行的范围里直截了当地具象化它,或描写它正在从事带有怀乡之情的活动,说它从家乡跑来,为升华它的乡愁意义做准备;或揭示它富含中国文化内涵的特征,说它圆而亮,为升华它的团圆思想做准备;或置它于象征情爱的万云缠绕环境中,说它绝不他顾而一心为追寻远方的心上人不停地奔跑,为升华它的纯洁爱情之象征做准备,等等。
 
  所谓“升华对象”,当然就是临门一脚,或揭示它的主题,或深化它的诗意,或强化它的意境等等,使作品跃然纸上。升华主题,对于三行诗来说至关重要。没有主题的升华,从内在结构来说,就不是三行诗。三行诗,毕其功于一役,为的就是这个升华。所谓毕其功于一役,意思就是说,你呈现出作品的叙述对象并对它进行具体化的描写的目的,就是为了升华它以达到你的创作意图。如果把三行诗里呈现对象与具化对象比成播种育苗,那么,升华对象就是开花结果。在三行诗里,播种育苗后都需要开花结果,它不可或缺。
 
  创作结构上的这三大诗之要素,在三行诗里虽然常常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地出现,诗人有时也会打破套路,不按次序来写。但无论怎样写,它一般都离不开这个结构上的三步骤。离开了,一般来说,不是这首三行诗不够完整,就是还可以续写。三行诗,应该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有机整体。作为一个有机整体,那就既不能缺少点什么,也不应该赘出点什么。
 
  上面是三行诗与中国现代中长诗(以下简称为“非三行诗”)都具有的共性。那么,三行诗的个性是什么呢?也就是说,三行诗与非三行诗的区别在哪里呢?三行诗虽然源之非三行的中国现代中长诗,但它们的写法却是各有各的特点。一般来说,三行诗与非三行诗在选定并呈现诗歌的叙述对象后,都会对它进行描写。三行诗比较简明扼要直接了当地写,而非三行诗则会比较详细周密尽量俱到地写。一首非三行诗虽然可能只有一个叙述对象,也可能会有多个叙述对象,但作品会从各个方面详尽地描写这个或这些对象,然后综合起这些经过描写刻画的对象来升华它(们);而三行诗则自成一体,用三行这个短小精悍的形式来迅速简洁地表达出一个诗化的过程。它通常只有一个对象,作品在具化这个对象后,会立即升华它。
 
  因此,这个结构上的三要素,在非三行的中国现代中长诗里是散漫的、中间带有其它参杂的、隐性的;而在三行诗里,它们是集中的、中间一般没有其它参杂的、显性的。
 
  如上所说,三行诗的创作过程,就像一个运动员的跳远过程,首先是起跑,然后是踏板,最后是弹跳。这个概念,用本书的专用术语来表述,“起跑”就是“呈现对象”,“踏板”就是“具化对象”,“弹跳”就是“升华对象”。这个概念,用一般的写作语言来表述,“起跑/选择对象”就是确定你作品的叙述对象,也就是你的作品要写什么东西或者什么事;“踏板/具化对象”就是具体地描写你所呈现的对象,描写后的对象就成了诗的意象;“弹跳/升华对象”,就是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或者加强它的诗意,或者营造它的意境等等。如果说非三行诗是一只装了葡萄酒的高脚大酒杯,酒精浓度不高,但很细腻,可多倒一些,也可少倒一些,饮用时要慢慢喝,细细品,那么,三行诗则是一只装满了醇厚好酒的精美三脚小酒盅,加一滴则溢,减一滴则损,观之则怡,饮之则后劲十足,回味绵长。
 
  三行诗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单位细小、内容完整,但极具表现力的现代诗诗型,它使得诗歌的创作不再非得煞费苦心、经久磨砺才能有作品可出。它短小精悍,并不一定非得坐着才能创作。你站着、走着,甚至一边工作就能一边创作,而作品常常会令人耳目一新,惊叹不已,隽永留长。当然,这并不等于说三行诗不需炼字。三行诗由于短小精悍,寥寥数笔就要出彩,所以更需要炼字方能语不惊人死不休。这就是为什么它如此深受广大作者和读者的喜爱与推崇的缘故。
 
  下面,我们来读两首非三行的中国现代新诗,然后再读两首三行诗,检测一下它们各自是否具有上面所说的那三大诗的创作要素,检测一下它们各自的创作过程是否印合了这些要素,以及它们各自的区别。
 
  非三行诗
 
例1. 
 
叶子和鸟
 
无翅膀的叶子
飞得再高
只是凭借风的力量
 
落地的鸟
还会再度飞翔
因为有双翅膀
 
叶子 本属于大地
鸟儿 才属于天空       
 
(冰花)
 
这首非三行诗,选择并(呈现)了“鸟”作为自己的叙述(对象),通过对“叶子”因没有翅膀被风吹起后会坠落的现象来反衬“鸟”因有翅膀落地后还会飞起这个(具化)过程,来(升华)作品,即不同物体具有不同属性,有的东西生来属于地面,有的东西生来属于天空,喻意翅膀对人来说是何等重要。从结构层面看,正如括号里所标注的那样,非三行诗的创作过程包括了呈现对象、具化对象、以及升华对象这三个步骤。
 
例2. 
 
荷花
 
昨夜
月光下
薰风中
你晃着婀娜的身姿
幻想与心上人同舞
一梦醒来
你依旧孑然一身
在那里
低着头
苦苦等待
默默思念
 
你纯洁,高贵,惊艳
出污泥而不染
不屑与浪荡浮萍为伍
不屑与惹花蜻蜓为伴
在那里
低着头
苦苦等待
默默思念
 
你等啊等
直到藕身洞孔熬满
你望啊望
直到蓬身满眼望穿
你的白马王子仍旧没有来
你依然一往情深
在那里
低着头
苦苦等待
默默思念
 
哪怕多事者给你一刀
你也定然藕断丝连
(徐英才)
 
这首非三行诗,选择并(呈现)了荷花作为自己的叙述(对象),通过对她详尽细致的描写,(具化)出她姣如一位正在苦等白马王子到来的少女的(特征),以(升华)她不与浮萍荡虫同流合污而洁身自好的优秀品质这个(主题思想)。正如上面的括号所标注的那样,从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出,非三行诗创作过程具有三大结构要素:呈现对象、具化对象,以及升华对象以达到作者的创作意图。
 
  我们再来读两首题材类似的三行诗,看它们的创作过程是否也印合了诗歌创作的三大要素这一说。显而易见,这两首三行诗是根据上面的两首非三行诗改写而成的,它们虽然是为了说明问题而创作的,但其写作方法则是跟其它的三行诗一模一样、毫无二致。
 
三行诗
 
例1.
 
风与翅膀
 
起飞后
叶 坠落了
鸟 一直冲向蓝天
(徐英才)
 
这首三行诗,表面看是选择并(呈现)了“风”与“翅膀”两个意象作为自己的叙述(对象),其实是用“风”来衬托“翅膀”这一个对象。它用“起飞后”三个字设置时间,然后通过其余两行“叶,坠落了/鸟,一直冲向蓝天”的描写,(具化)并同时(升华)了主题:叶子因没有翅膀而坠落,鸟因具有自己的翅膀而直冲蓝天,喻意凡事都要凭借自己的力量。从上面括号所做的标注我们可以看出,三行诗的创作过程也印证了诗歌创作的三大结构要素:呈现对象,具化对象,升华对象。
 
  这首三行诗虽然短小,但它与上面的那首八行的非三行诗《叶子和鸟》所表达的含义几乎完全一样深厚,非三行诗所表达的它都表达了出来。那么,它那么短小,是怎样表达出与那首非三行诗几乎相同的内涵的呢?它是通过“埋设”的创作技巧,把隐藏的含义埋设在具化过程中,只说叶子坠落鸟儿直冲蓝天,而不说为什么,让读者自己去揣摩。这就是三行诗与非三行诗在创作上经常出现的不同之处。三行诗的特点就是丰富的言外之意。
 
例2.
 
荷花
 
本有蜻蜓沾惹,浮萍缠绕
为何总还在月光下轻舞
锲而不舍地等待......
(徐英才)
 
这首三行诗,选中并(呈现)了荷花作为自己的叙述(对象),通过对荷花的简洁描写“本有蜻蜓沾惹,浮萍缠绕/为何总还在月光下轻舞”,把她(具化)成带有在月光下执着地轻舞就像正在等待她的心上人到来一样的(特征),然后(升华)她成为一个洁身自好、优雅高尚的少女这个(主题思想)。
 
  正如上面括号所做的标注那样,这首三行诗也印合了诗歌创作的三大要素。比之上面那首长为32行的非三行诗《荷花》,这首三行诗除了略去了一些细节外,几乎表达了与之完全相同的内涵与主题思想。它是怎么做到的呢?它是通过留白(即不把话说尽从而激发读者自己去思考的创作手法)达到的。在升华对象“为何总还在月光下轻舞/锲而不舍地等待......” 时欲言而止,让读者自己去揣摩。
 
  从这两组诗的对比中,我们不难看出,三行诗的创作过程也象非三行诗一样,完全印合了诗的三大创作要素:呈现对象、具化对象,以及升华对象。只不过,三行诗与非三行诗各自的表达方式和艺术效果各不相同。非三行诗,主要是通过对叙述对象多方面详尽细致的描写来刻画出这个对象各方面有利于升华主题的特征,然后再揭示出作品的主题思想。而三行诗则主要是通过对叙述对象的简洁描写,通过埋设、留白,象征等手法来激发读者的想象,让读者自己去发掘作品隐藏的含义。非三行诗见长于让读者细嚼慢咽,慢慢品尝;三行诗擅长于让读者即读即思,回味绵长。非三行诗当然也可以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而三行诗则主要依靠埋设、暗示、留白、象征等手法激发想象来完成作品的创作。
 
三行诗的精髓和价值在于,它虽然比之非三行诗短小到几个数量级,但其表达的内涵与外延常常与非三行诗同样厚实。三行诗的价值是丰厚的言外之意。这就是三行诗的难能可贵之处;这就是三行诗为什么值得被推广、传送、发扬的道理;这就是三行诗为什么必须被定型为一种固定诗型的缘故。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