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以此书
献给我的父母:林运淮和钟淑玉
感 谢
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先生鲍比多年坚持不懈的鼓励,我才有足够的勇气打开封存的记忆。感谢出现在我的生命里的孩子们和兄妹们。感谢百里南、立春、赵义强、张丹、林亚松、于鸿远、王敏在全书撰写、编辑和出版过程中给予我的建议、意见和帮助。
自 序
本以为只有成功者或七八十岁的人才会写自传,与昔日的同学一起回忆当年,各自的记忆也多有不同,这不由使我怀疑有些年长者,在回忆自己的青葱岁月时因记忆模糊,以至于部分“自传”并非“实录”。
我希望这本自传式杂记中的真实故事符合当年的事实。虽然出于保护人物隐私,只能取当事人姓名中的一个字或虚拟名称作为名字。
在我整理如同碎片的记忆时,经常有朋友问我“为什么……”。为什么要记录这些“美漂”生活?其实我不是做每一件事情之前都有确切的目的。往往是在做了一段时间,收集和积累了一定的资料、数据和经验之后,才逐渐清晰地看到目标,或者把这些熟知的行业和运作变成广袤的财源。
如果事事都提前预计好,甚至预想到结果,可能会在诸多繁杂的“假设”中,放弃初衷与尝试的机会,失去一些天赐的良机和意外的惊喜。遵循自己内心的声音,是我这些年来的最大收获之一。在商场交易中,我有时也会忽然改变主意,在最后的关头果断退出,从而避免成千上万美元的损失,这是我作为女人和商人特有的直觉。
在我的生意场上,似乎看不到有波澜壮阔,也没有惊心动魄的尔虞我诈。从程序上看,好像是繁琐无聊,然而这就是我在美国的生意经,一切按部就班,有法规和原则可循,以诚实、诚信、可靠为本。有钱大家赚,合作双赢,靠时间来积累财富。
我经手的交易不是每一笔金额都是天文数字,书中的实例仅供有兴趣做交易的朋友参考,并附带了许多人物事件和我的感触。那些看似不拘主题、波澜不惊的过程成就了今日的我。我并没有过人之处,无非是在大多数人遇见困难停下来的时候,我还有勇气尝试前行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
写一本关于自己的书,是我很久以来的梦想。刚到纽约时马不停蹄地上学、打工、交男朋友,当时就想把很多事和感触记录下来,可是上学、下班、坐地铁的时间都用来做功课了,始终没有办法挤出时间来写。
几年后,我看到《曼哈顿的中国女人》一书时,觉得自己在美国的创业经历和爱情故事似乎比书中主人翁的还要丰富,想写书的念头就更强烈了。但是一直没有动笔,总想着以后有空或退休以后再写。
十几年后,我为了孩子和工作忙得不亦乐乎,期间经历了失去亲人的痛楚和股市崩盘后的一贫如洗,想写书的念头再次萌发,但还是没有提笔。
二十几年后,当我的母亲被诊断为急性白血病,在陪伴她最后的日子里,我忽然惊觉时光稍纵即逝,如果再不动笔,或许我以后就没有机会写了!因此,我把记录妈妈的病情作为每天必须完成的一项工作写进日程表里,同时也把那段日子发生在商场上的交易事件记录了下来。
我奔波在家庭和事业之间,没有完整的时间坐下来专心写,就在随身包里放一个记事本,几乎用了所有空隙时间——包括在学校门口等孩子放学时、看病等医生时、在机场和飞机上……
美国人常说:“想把事做完且做好,交给最忙的那个人。”对此,我深有体会。只有在繁忙的时间表下,我才会更有效地利用边边角角的时间,以最快的方式把事情按时完成,因为不知道明天的时间表是不是排得比今天更满。更重要的是,人有时在高度精神压力之下会更有灵感和创意。
我不是个作家,之前也从来没有过当作家的梦想。当我拿起笔来,开始用中英文混搭的方式,记录自己的生活、学习、爱情、事业,从学校到餐厅、从收银台到办公桌、从懵懂少女到三个孩子的妈妈……我没有大起大落如坐云霄飞车一般险象环生的人生,而在曲折小路上的取舍、坚持、脚踏实地的平凡人生积累成为我自己独一无二的故事,如今你们读到的就是我的生活,圆了自己的梦想的生活。
吉 娃
2017年6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