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的玻璃工艺源于9世纪。当时,版图囊括摩拉维亚、波西米亚和西里西亚的摩拉维亚帝国中开始用玻璃制作装饰品。摩拉维亚帝国灭亡之后,波西米亚王国兴起,其继承了原有的玻璃制造技术,并逐渐开始制作彩画玻璃和玻璃器皿等,从而拓展了玻璃应用的领域。
1306 年,波西米亚王国灭亡,其统治区域纳入神圣罗马帝国的版图,但波西米亚地区的玻璃制作工艺却得到了进一步发展。14世纪,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查理四世迁都 布拉格,使布拉格发展成为中欧文化艺术的中心。至14世纪下半叶,烧制玻璃的窑场也从14世纪初期的几个增加到了20世纪多个。
17世纪初,布拉格的宝石加工匠人卡帕斯•莱蒙把切割宝石的技术应用于加工玻璃制品,这成为玻璃凸凹纹饰雕刻工艺的肇始。从此以后,巴洛克式玻璃装饰工艺逐渐为世人所知。
17世纪下半叶,人们用木灰取代碳酸钠灰,研制出了碳酸钾玻璃。至此,切割工艺和凸凹纹饰雕刻工艺成为捷克波西米亚玻璃的两大特色。
18 世纪中期到19世纪初,由于战争、过度保护和水晶玻璃的流行,波西米亚玻璃工艺一度衰退。但是,弗里德利希•艾格曼发表了崭新的设计作品,在技术上进行了 改良,被誉为重新唤起了波西米亚玻璃艺术的盎然生机。从那之后,随着时代的变迁,波西米亚玻璃工艺在保留了传统技法的基础上,不断汲取各类艺术之精华发展 至今,始终位于欧洲乃至世界玻璃工艺的最前沿,展示出既忠于传统又勇于创新的独特艺术风格。
第一部分 古代玻璃器
目 前已知最早的玻璃出现在公元前5000年的美索不达米亚北部地区。在小型陶瓷器表面施玻璃釉料被认为是玻璃的最初形式。大约公元前1600 年,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和近东地区出现了纯玻璃器皿。最常见的类型是将玻璃丝缠绕在粘土或砂芯表面熔融制成。以硬核成形法为主要玻璃制造工艺。公元前1 世纪由腓尼基人发明的吹制技术,是玻璃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从此人们能够制作出更大型、更精致的玻璃制品。在希腊化时期,亚历山大港和现在的叙利亚 地区成为玻璃制造业的中心。在公元1 至2 世纪,玻璃工艺从这些地区广泛传播开来,远至罗马帝国的西部地区。
酒壶
地中海地区(发现于卡普阿),公元前4-3世纪
不透明玻璃,饰有白、黄两色波纹;高11 cm
长细颈瓶
地中海地区(发现于卡普阿),公元前4-3世纪
不透明玻璃,饰有白、黄两色波纹;高16 cm
碗
东地中海,可能来自埃及亚历山大城,公元前3-2世纪
微黄色模制玻璃,有刻制痕迹;高7 cm,直径13 cm
双耳小罐
罗马(发现于叙利亚),1-2世纪
淡黄色玻璃,热成形,饰有蓝色花纹;高9 cm
此碗制作时先模制再进一步刻制加工。吹制玻璃发明以前许多玻璃器皿都用此法制作。
瓶
意大利或近东,1-2世纪
蓝色玻璃,吹制;高8 cm
香膏瓶
叙利亚,3-4世纪
蓝绿玻璃,热成形;高23.5 cm
花瓶
罗马,3-4世纪
淡绿色透明玻璃,热成形,有土沁;高16 cm
第二部分 中世纪玻璃器
在 中世纪早期(公元410 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玻璃制造中心在莱茵兰、默兹河地区以及法国北部、意大利北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染成绿色和棕色的玻璃被用来制作热压成型的器皿, 如水杯、高脚杯和碗。公元12 至13 世纪,东西方之间的联系在历经一段长时间的中断以后,随着意大利和近东地区建立起的贸易关系得以恢复,玻璃的创新工艺也随之传播至西欧地区。在欧洲,尤为 突出的是绿色调“森林玻璃”实用器皿制作在中世纪晚期的繁荣。热装饰技术是当时最为普遍的装饰工艺。在这一时期,教堂建筑盛行装饰彩色玻璃窗,除了装饰作 用,彩色玻璃窗还能够教大量不识字的人了解救赎史。
酒杯
法国或西德,6-7世纪
淡黄色透明玻璃,热成形;高6.5 cm
铃铛形酒杯
法国或西德,6-7世纪
淡黄色透明玻璃,热成形;高11.5 cm
酒杯
德国或意大利威尼斯,约1500年
考古发现表明,这种德国和波希米亚生产的“卷心菜茎”酒杯,从15世纪起一直非常受欢迎。这类酒杯的生产情况威尼斯有记录,最初只为中欧市场大批量生产,后逐渐销遍整个欧洲大陆,具体的产地只有通过玻璃成分分析才能确定。
第三部分 文艺复兴时期的玻璃器
公 元15 世纪中期,第一件用“千花”工艺和“嵌线”工艺制作的玻璃器在意大利威尼斯诞生。这些装饰方法在公元16、17 世纪广泛流行。热定型玻璃,光学玻璃,裂纹玻璃都是这个时期玻璃工艺精练的产物。随着威尼斯玻璃工匠的迁移,仿威尼斯玻璃制品传遍西欧和中欧。公元17 世纪末期,玻璃切割和雕刻在中欧得以复苏。其代表人物卡斯帕·莱曼是一名宫廷玻璃及珠宝雕刻师,在布拉格为鲁道夫二世皇室工作。除了玻璃雕刻,文艺复兴时 期的玻璃装饰技术还有钻石点刻、珐琅彩、冷装饰工艺—用颜色釉料和粘胶剂进行彩绘装饰以及热装饰工艺等。玻璃反画则是当时另一种非常流行的冷加工工艺技 术。
圈足盘
意大利威尼斯,16世纪上半叶
透明玻璃,珐琅彩绘并镀金;直径 21.3 cm
这 是一件水果盘,圈足短而外撇,通体描金并绘珐琅彩,宽沿,深腹带棱。圆形盘底镀金,中心珐琅点彩,并彩绘白、蓝、红三色。口沿贴金箔,同样珐琅点彩。随着 欧洲与东地中海地区贸易往来,威尼斯引进了新的玻璃工艺,使用艳丽的珐琅彩(约摄氏450-550度烧成)装饰玻璃,最晚从13世纪起,至16世纪进入巅 峰。
啤酒杯,绘有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和选帝侯形象
波希米亚,1597年
淡绿色玻璃,珐琅彩绘;高26 cm
这 件啤酒杯上绘有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鲁道夫二世像,其周围围绕着选帝侯像。这类题材常见于中欧文艺复兴玻璃器上,颇受欢迎,其灵感来自哈特曼·舍德尔所著的 《纽伦堡编年史》。该书以一个欧洲人的视角描述已知世界,其中包括布拉格的最早描述。绘有这一题材及其他类似题材的酒杯,宣扬并象征着中欧各国的统一,也 表达了酒杯使用者对哈布斯堡王朝的忠诚。
枪式瓶
波希米亚,17世纪
无色透明玻璃,热成形,珐琅彩绘,锡托架;长40 cm
这件手枪形长颈瓶忠实地再现了一种16世纪的新玩意儿——燧发机结构的火枪。这些简朴的长颈瓶往往只彩绘一些图案,直至18世纪还在波希米亚生产。
小高脚酒杯
意大利,威尼斯,16世纪下半叶
无色透明玻璃,热成形;高13 cm
大 批量的饮酒器,特别是大酒杯和高脚酒杯,以各种各样的形状面世。16世纪第二、第三个25年间,饮酒器类型开始自成体系,而且大多数当时创造出来的器型被 很好地延续下来,直至18世纪。欧洲许多地方的玻璃工坊都仿制威尼斯式玻璃器,这对于玻璃酒杯的断代和产地甄别造成困难,甚至几乎不可能。
执壶
英格兰,伦敦,乔治·雷文斯克罗夫特制作,17世纪70年代末
紫(锰)玻璃,热成形,镶锡;高17.5 cm
乔 治·雷文斯克罗夫特(1632–1683)曾在威尼斯住过一段时间,当时的威尼斯用铅玻璃仿制彩色半宝石。乔治开发了一种可以方便地制作玻璃餐具的工艺。 布拉格装饰艺术博物馆藏有一件相同器形和纹饰的执壶,原为沃伊切克·兰尼所有,是高品质水晶(铅)玻璃。这件执壶明显受威尼斯玻璃器和西欧威尼斯式晚期玻 璃器的影响。
第四部分 巴洛克和洛可可时期的玻璃器
巴洛克时期,为提高玻璃的纯净度,在 玻璃熔融过程中进行了重要的技术革新,于公元17 世纪最后25 年终于在中欧获得成功,首次生产出高纯净度的无色玻璃。那一时期,涌现了一批推进玻璃工艺发展的关键人物:在普鲁士,约翰· 孔克尔通过加入氯化金成功烧制出一种红色玻璃;在英国,乔治·雷文斯克罗夫特率先在玻璃配合料中加入氧化铅;在法国,伯纳德·佩罗在奥尔良皇家玻璃工厂就 制作大型玻璃的技术和装饰方面取得卓越成就。由于无色玻璃优越的可用性,轮盘雕刻和切割是冷装饰工艺的主要方法。除了波希米亚王国,这些玻璃精炼工艺同样 被邻近的德国和荷兰普遍使用,后者也成为钻雕装饰的核心地区。在中欧,公元17 世纪是珐琅彩玻璃的鼎盛期。而墨色调单色装饰是另一种装饰技法。双层玻璃作为独特的装饰工艺,在波希米亚非常流行,同时也穿越边境,在公元18 世纪上半叶流行于整个萨克森地区。许多釉下彩玻璃杰作也都创烧自巴洛克时期的中欧。
高脚碗,鲁道夫二世时期风格
波希米亚,布拉格,19世纪
天然水晶,刻花和雕花,镶银;高11.7 cm,长17 cm
高脚酒杯,刻有克罗普斯会馆的纹章
波希米亚,约1680年
无色透明玻璃,热成形,雕花;高24 cm
饰有雅各布·哈珀格家人形象的酒杯
北波希米亚,由一家位于哈拉赫领地的工坊装饰;约1730-1740
双层无色透明玻璃,刻花,金箔雕花;高8.8 cm
虽然我们至今都不知道雅各布·哈珀格为何人,他却与这件酒杯上的中产阶级家庭场景有关。根据铭文,我们知道这件酒杯的主题纹样是庆祝哈珀格的一位家庭成员的重要时刻,很可能是其妻罗莎莉的生日。画面的背景是花园建筑。
刻有星星花纹的执壶和盆(成套餐饮用具的一部分)
南波希米亚,白银山(西尔博伯格),约1790年
由卡尔·约瑟夫·莱希纳工坊雕刻,位于格拉岑(新赫拉迪)附近的山谷
无色透明玻璃,刻花和雕花;壶高21 cm,盆28×19 cm
这儿的执壶和盆作为成套餐饮用具中的一部分,通体刻星星花纹,口沿刻花边,把手结合处刻流苏纹样。这样的花纹组合体现了新古典主义和洛可可晚期风格两个元素。
高脚酒杯,刻有铭文“VRYHEID EN VADERLAND”(意为“自由和祖国”)
荷兰(英国玻璃),18世纪第三个25年,海牙的大卫·沃尔夫制作
无色透明玻璃,钻石点刻;高15 cm
钻石点刻和琢磨技术于17世纪引入荷兰。18世纪海牙、鹿特丹和阿姆斯特丹的雕刻大师们使用这一技术琢磨英国进口铅玻璃以获得精美的图案效果。
第五部分 19世纪上半叶的玻璃器
新 古典主义时期,玻璃制造业受到该时期推崇古代艺术的影响。玻璃器变得壁薄,简约,呈圆柱状。最主要的装饰工艺包括玻璃切割,雕刻,珐琅彩绘。帝国风格时期 出现了新型中空玻璃。生产的器物包括醋瓶和油瓶,水壶,长颈、短颈杯,盐钵、啫喱碗等类型。这一时期运用了一种新的切割方法。最早在公元18 世纪晚期的不列颠群岛使用,这种装饰模式很快传播到欧洲大陆。在英国,法国,勃兰登堡和波希米亚,嵌瓷装饰水晶玻璃非常受欢迎。浪漫主义的多彩风情使得玻 璃制造中更加强调玻璃的丰富色彩。在比德迈式和洛可可复兴时期,绚丽多变的彩色玻璃更为流行,波希米亚便是中欧地区制作此种玻璃的领军者。极具成就的玻璃 公司包括法国的巴卡拉,还有那些在英国伯明翰和斯陶尔布里奇的一些玻璃工厂也极富盛名。切割,轮盘雕刻以及彩绘仍是当时玻璃成型的主要技术工艺。
带盖子的糖缸
法国,19世纪早期
水晶玻璃,刻花,镶青铜鎏金口沿;高10.5 cm,长14 cm
画有德雷斯顿风光的大酒杯
德国,德雷斯顿,萨穆埃尔·莫恩制作,约1813年
无色透明玻璃,刻花,透明色料彩绘;高10 cm
玻璃杯纪念品中有的画着维也纳或布拉格的风光,也有的画着萨克森州首府德雷斯顿的风光。这类大酒杯大部分是萨穆埃尔·莫恩制作的,他儿子戈特利布也能做,戈特利布于1811年迁居维也纳。
画着维也纳圣史蒂芬大教堂的大酒杯
维也纳,安东·考特伽色绘制,约1720年
无色透明玻璃,刻花,透明色料彩绘,描金;高10 cm
安 东·考特伽色(1769–1851)是维也纳擅长玻璃画和瓷画的一位艺术家,经他手制作了很多19世纪上半叶流行题材的纪念品玻璃杯。他最初在维也纳一家 瓷器厂里任画师,后开设个人工坊,绘制了一批十分抢手的大酒杯,题材往往是维也纳和布拉格的风景以及西波希米亚的卡尔斯巴德等温泉小镇风光;有些玻璃器还 被塑造成花朵式样,有的画着塔罗牌纹样,等等。这些酒杯的毛坯,尤其是兰夫特大酒杯,均从波希米亚的玻璃厂定制,其特征为底部有一个实心的圆盘形刻花足 沿。
中国风香薰
南波希米亚,耶奇科沃乌多利(德语:格奥尔根塔尔),约1830年
黑色亚立斯玻璃,刻花,描金;高27 cm
第六部分 19世纪下半叶玻璃器
公 元19 世纪下半叶早期的西欧,致力于进行提升制作工艺美学水平的改革运动。该运动转而向历史风格寻找灵感。那些已经离开波希米亚并定居不列颠群岛的玻璃雕刻师们 对新玻璃装饰方法的引入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中欧,维也纳的罗伯迈在玻璃产业享有极高的地位和声望,从公元19 世纪60 年代开始,他专门制作文艺复兴和巴洛克风格的玻璃精品;公元19 世纪70年代,他又将东方元素加入玻璃设计。在意大利,安东尼奥·塞维提重振了传统的威尼斯玻璃艺术。在法国,世界著名的玻璃艺术家和工艺家埃米尔·加莱 在南希如火如荼地开展玻璃事业。公元19 世纪见证了新制造方法—玻璃压制成型技术的繁荣,这种技术首先发源于美国,而后传播至整个欧洲,在欧洲,利用这种技术进行玻璃装饰的公司主要集中在法国和 英国。
玻璃盘
英格兰,伦敦托马斯·韦伯父子公司出品,1878年
无色透明火石玻璃,染红色,刻花;直径24 cm
花瓶
南波希米亚,克劳斯特穆勒,约1885年
桔黄色玻璃,内套白色珐琅,热成形,描金并绘白色珐琅彩;高37.8 cm
这件19世纪80年代作品上的图案反映了由于欧洲与中国、日本的密切商业往来而带来的远东美学影响。浮雕纹饰由仙鹤和樱花构成,是这个时期流行题材。
龙纹高脚酒杯
意大利,威尼斯,塞古沙和萨内蒂玻璃工坊制作,约1885年
无色透明玻璃,用绿、金两色砂金玻璃装饰,热成形;高22.5 cm
高脚酒杯
意大利,威尼斯,V.祖非玻璃工坊制作,约1890年
无色透明玻璃,用金色和粉红色砂金玻璃装饰,热成形;高34 cm
第七部分 新艺术时期的玻璃器
在 历史复兴风格、学院派以及过度装饰产品大规模产出的反作用下,于公元19世纪最后十年诞生了新艺术风格。由此也发展出了更多创新技术,包括关键的“虹彩” 技术—通过加入锡和氧化镉达到彩虹效果。这些创新工艺带来了对“美”新的诠释,玻璃制造者们广泛使用自然界的有机形式和曲线,从中汲取灵感来创新玻璃器的 外观和造型。很多欧洲玻璃制造厂生产出仿古罗马样式的无色玻璃器,有时是绿色,甚至还有以金属光泽染色来模仿自然风化的玻璃, 或是渗透如出土文物那样的铜绿色。当时在美国的路易斯·康福特·蒂芙尼玻璃风靡整个欧洲之际,克劳斯特穆勒的玻璃工厂率先开始生产此类玻璃器。这一时期, 法国的埃米尔·加莱和多姆兄弟的玻璃制品,蒂芙尼的餐具、灯具和彩色玻璃窗,他们的新艺术风格对包括波希米亚在内的欧洲玻璃工业发展都产生了决定性的影 响。公元20 世纪下半年的第一个十年,优雅的维也纳几何风格影响了整个欧洲,实现这一成就的杰出创造者和设计师来自于维也纳创作室,这也成为欧洲装饰艺术运动的重要起 源。
花瓶
法国,位于梅桑塔的加莱玻璃工坊出品,1906-1914
吹制,多层酸蚀玻璃;高36 cm
花瓶
法国,道姆玻璃工坊出品,约1902年;奥古斯特·道姆(设计)
吹制,多层酸蚀彩绘玻璃;高16.5 cm
有盖花瓶
波希米亚,位于克劳斯特穆勒(捷克语:克拉斯特西米林)的约翰·洛茨·维特威玻璃厂出品,1924年前
吹制,彩绘、鎏金虹彩玻璃;高31 cm,直径9.2 cm
第八部分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玻璃器
装 饰艺术运动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流行起来的风格运动。以强烈的色彩和局部抽象的装饰为特点,主要影响应用艺术和世界时尚, 装饰艺术运动的名字来源于1925 年在巴黎举行的“现代工艺和装饰艺术博览会”,也被称作“1925风格”。装饰艺术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形式,通常投射出一个民族的艺术意志。在三十年代 后期,以对应这种高度装饰的视觉风格而出现了功能主义,这种风格被写入建筑体系,遵循建筑外观以理性主义为基础的理论,宣扬“形式服从功能”。功能性、简 洁且最低限度或完全不进行装饰是基本的先决条件,体现出同时期建筑及包括玻璃制品在内的日常用品的设计风格。
花瓶
奥地利维也纳,维也纳工坊协会出品;约瑟夫·霍夫曼(设计),1920年前
出品人:莫泽玻璃制品公司,位于卡尔斯巴德(现名:卡罗维发利)的法院附近;制作人:梅耶侄子公司,位于温特伯格的阿道夫,约1925年
吹制,刻花玻璃;高20 cm
带浆果状塞子的香水瓶
法国,位于莫代河畔万让的拉力克玻璃厂,1920年;勒内·拉利克(设计)
模压玻璃,吹塑成形;高11.7 cm
一套甜酒酒具
捷克斯洛伐克,位于海达(捷克语:诺维博尔)的卡尔·帕尔达公司出品,1930年后
吹制玻璃,车刻和绘制;滗酒器连塞高23 cm,甜酒杯高6.5 cm
花瓶
瑞典,奥勒福什玻璃厂;西蒙·盖特(设计),1936年
吹制、刻花玻璃;高26.5 cm
转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