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公

博客博客博博客, 客博客博客客博
正文

马背上的瓷器文化

(2015-10-22 19:32:05) 下一个

陶瓷,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陶瓷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中国的英文写法China,就有陶瓷的意思,而且历史上的中国在对外交 往中,就经常以陶瓷器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使臣。制作精美,年代久远的陶瓷在现代更是无价之宝。陶瓷,可以说是在我国拥有着无间断的发展。然而受我国民族 众多因素的影响,少数名族的瓷器充满了各种异域特色和民族风情。契丹辽瓷契丹是我国历史上,一个贡献多而且影响大的北方游牧民族。契丹族以游牧为生,性格 豪放并乐于向中原学习。契丹瓷器是在契丹传统制陶工艺的基础上,吸收北方系统的瓷器技法而饶制的,在五工和北宋时期南北诸窑的产品中独树一帜。其较为著名 的作品主要包含辽白瓷、辽三彩、辽方盘以及具有民族特色的鸡冠壶和鸡腿瓶。辽白瓷的技艺非常高超,与定白瓷极端相似,这与当时的战争和人才的流动密不可 分。辽三彩的造型也极具北方游牧名族的特色,同时因契丹人信奉佛教,故而其陶瓷又具有佛教的色彩。辽方盘丰富了我国陶瓷的种类,据考察研究,契丹族人以前 以木制盘,故而在制作陶瓷盘时,延续了木方盘的形状。

少数民族瓷器盘点:马背上的瓷器文化

三 彩鱼形壶三彩鱼形壶,辽,高15cm,口径5cm,足径7cm。壶仿鱼形,造型设计巧妙。鱼背部正中为一喇叭状菊瓣花口,一侧为提梁,已残失。鱼嘴为壶 流。鱼身、鱼鳍、鱼尾用不同的釉彩装饰并刻划不同的花纹,鱼腹下饰一荷叶,托起鱼体,荷叶下为平底实足。通体施黄、绿、白三色釉。此壶形体生动,色调淡 雅,集模印、堆贴、刻划工艺于一体,是辽代瓷器中之精品。

少数民族瓷器盘点:马背上的瓷器文化

三彩印花方盘三彩印花方盘,辽,高2cm,口径12cm,足径7.5cm。盘四方花口,口微敞,平底。盘内四面立壁均分饰2开光,每开光内饰花卉1朵,花卉两侧对称饰卷云纹。盘内底四角饰叶纹,底心模印团菊1朵。盘内施黄、绿、白三色釉彩,盘外施半釉。

少数民族瓷器盘点:马背上的瓷器文化

白 釉刻花鸡冠壶白釉刻花鸡冠壶,辽,通高26.4cm,足径7.4cm。此壶扁圆形,短流,肩上有一提梁,圈足。通体施白釉,壶身两面刻花叶纹。此器朴素粗 犷的风格反映了游牧民族豪放的气质。鸡冠壶始见于辽代。契丹族入主北方建立大辽国后,将惯用的皮囊改变成瓷器,早期的瓷壶提手部分形似鸡冠并有系绳的穿 孔,故名鸡冠壶,此种器形保留了游牧民族生活用品的特色。后来穿孔逐渐演变成提梁,体现了契丹工匠在制瓷工艺上推陈出新的创造精神。西夏瓷器项族是我国古 代北方少数民族之一,属西羌族的一支。西夏瓷器有粗细之分。釉色主要以黑(褐)、白釉为主,也有少量青、紫、茶叶末及姜黄釉色。装饰多以花卉纹为主,造型 硬朗。其中白瓷质量普遍较高,精品明显多于其它釉色瓷器。这一现象的出现,可能与西夏人崇尚白色有关。西夏瓷窑地处西北大漠地区,是由党项人经营管理,因 此其产品造型设计、纹饰题材、装饰手法均表现出较强的民族风格与特点。

少数民族瓷器盘点:马背上的瓷器文化

灵 武窑黑釉剔花瓶灵武窑黑釉剔花瓶,西夏,高38cm,口径5cm,足径10cm。瓶小口,短颈,折肩,直腹,瘦足,浅圈足。通体施黑釉近足部。腹部剔划纹 饰,两侧花形开光内各剔刻折枝花卉纹一组,开光外以划花海水纹作地子。此器纹饰质朴豪放,与硬朗的造型、粗糙的胎质相得益彰。此瓶的胎、釉特征及装饰手法 与文物工作者调查、发掘宁夏灵武市磁窑堡所获得的标本一致,由此可断定此瓶系灵武窑产品。

少数民族瓷器盘点:马背上的瓷器文化

女 真金瓷女真族属我国生活在东北亚地区的古老民族,曾被称为勿吉、莫吉、黑水靺鞨等。寒冷的生活环境一度曾使得瓷器在女真族身为珍贵。然而,金朝建立后,金 代的陶瓷业却是在中国窑瓷史上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金代,白釉黑花装饰创造性地将中国画技发以图案构图方式巧妙地绘在器物的显著部位,使其呈现白 地黑花纹样,代表了金代磁州窑装饰艺术的高度成熟。印花剔花技术也得到了高度的发展,定窑印花技艺得到提高,井陉窑出土的十二件金代印花模子更是佐证了金 代印花技艺的高超。代表瓷器有虎枕、鸡腿瓶、黑白花瓷器。

少数民族瓷器盘点:马背上的瓷器文化

褐 釉彩绘虎形枕褐釉彩绘虎形枕,金,高10.7cm,长35.6cm,宽14cm。枕呈卧虎形。虎背作枕面,其上白色为地,以黑彩绘芦塘秋禽图,残荷两枝, 芦苇数茎,水草游鸭,大雁南飞,将秋景萧瑟的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虎身为枕身,在黄釉下以黑彩描绘模仿虎皮斑纹。虎头有左向与右向之分,黄釉色有深有浅, 枕面多为腰圆形。

少数民族瓷器盘点:马背上的瓷器文化

黑 釉剔花缸黑釉剔花缸,金,高17cm,口径13.5cm,足径9.5cm。缸唇口,鼓腹,圈足。缸内口部施黑釉,外壁以黑釉剔花装饰,肩部为变形回纹,腹 部为缠枝花草纹。外底无釉。此缸造型浑厚饱满,黑釉光亮如漆,剔花技法娴熟,以黄白色的地子衬托黑色花纹,对比鲜明,具有较好的装饰效果。从其胎釉特征 看,应是金代山西窑产品。

少数民族瓷器盘点:马背上的瓷器文化

定 窑白釉印花博古图菊瓣盘定窑白釉印花博古图菊瓣盘,金,高1.7cm,口径14.2cm,足径9.2cm。故宫博物院藏。盘菊花瓣式,花口折沿,浅弧壁, 圈足。通体施白釉,釉色白中微泛灰。盘内底模印花卉纹。此盘造型优美,通体呈菊花瓣式,其器形与盘心花卉纹样都是以印模一次制成,反映出定窑白瓷印花技法 的时代风貌。

少数民族瓷器盘点:马背上的瓷器文化

蒙 古元瓷“苍狼白鹿”是蒙古人远古的图腾观念,他们相信自己的祖先身上具备蓝色和白色。所以在整个蒙元时代,整个国家尚白、尚青,致使青花瓷器得到发展成熟 和推广,元代陶瓷最大的贡献是青花的成熟。此外,元代汉族传统瓷器烧造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品种——元釉里红,也是元代在陶瓷史上的一次伟大创新。此时, 景德镇窑、钧窑、龙泉窑、磁州窑等都在继续发展,但是其瓷器也融合老人蒙古族的的特征。

少数民族瓷器盘点:马背上的瓷器文化

景 德镇窑青花缠枝牡丹纹罐青花缠枝牡丹纹罐,元,高27.5cm,口径20.4cm,足径19cm。罐直口,短颈,溜肩,鼓腹,浅圈足,砂底。内外施白釉, 外壁以青花为饰,自上而下用青花双弦线分隔成4个纹样带。颈上绘缠枝栀子花,肩部绘缠枝莲花,腹部绘缠枝牡丹,近足处绘仰莲瓣。这件青花罐造型饱满庄重。 青花色调明艳,呈宝石蓝色而带黑色斑点,表明使用的是外来青料。画笔流畅,构图繁而不乱,每层纹饰之间因有弦纹相隔,既突出了主题图案,又增加了画面的层 次感。

少数民族瓷器盘点:马背上的瓷器文化

景 德镇窑釉里红转把杯釉里红转把杯,元,高10cm,口径7.7cm,足径3.8cm。杯撇口,深腹,瘦底,下承以中空竹节式高足。通体施青白釉。杯身涂抹 3块釉里红斑,并置一小圆系,杯底和高足以子母榫相衔接,可以自由转动而不脱开。此杯装饰斑块发色鲜艳,似晚霞般美丽,实属难得之珍品。可以任意转动的杯 足更增其玩赏性,应是元代高足杯的时代特征之一。

少数民族瓷器盘点:马背上的瓷器文化

满 族清瓷满清时期,瓷器烧造水平可谓登峰造极。由上至下,对瓷器分外推崇,优秀瓷口和高超技工的出现,以及皇室的支持,都使得陶瓷业在清代发展的灿烂辉煌。 上宠陶瓷,下行瓷风。清代陶瓷生产,除以景德镇的官窑为中心外,各地民窑都极为昌盛兴隆,并得到很大的成就,尤其西风渐进,陶瓷外销,西洋原料及技术的传 入,受到外来影响,使陶瓷业更为丰富而多采多姿,也由於量产及仿制成风,画院追求工细纤巧,虽有惊人之作,但少创意而流於匠气。

少数民族瓷器盘点:马背上的瓷器文化

素 三彩暗花云龙花果纹盘素三彩暗花云龙花果纹盘,清康熙,高4.7cm,口径25.1cm,足径16.7cm。盘口微外撇,弧腹,圈足。内外白地素三彩装 饰。盘内、外暗刻云龙纹。盘内在刻划纹饰上彩绘石榴等折枝花果纹,外壁在刻划纹饰上彩绘折枝牡丹花纹两组。花卉施以绿、紫、黄、黑等低温彩釉。圈足内施白 釉。外底署青花楷书“大清康熙年制” 双行六字款,外围青花双线圈。此盘以黑彩勾绘纹饰轮廓线,将果实的饱满、丰硕表现得淋漓尽致。纹饰层次分明,色彩素雅。将釉下刻花与釉上彩绘相结合,使得 彩绘纹饰下还透着另一种若隐若现的纹饰,可谓新颖别致。

少数民族瓷器盘点:马背上的瓷器文化

青花缠枝莲纹如意耳扁壶

青 花缠枝莲纹如意耳扁壶,清乾隆,高53cm,口径7.5cm,足径16×10cm。扁壶蒜头形口,短颈,口与肩之间对称置如意形耳,圆腹,腹壁的两侧各凸 饰一个鼓钉,长方形圈足。内施白釉,外壁通体绘青花缠枝莲纹,辅以花卉、灵芝、梅花等边饰。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款。这 是一件清代乾隆时期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宫廷用瓷,其造型、纹饰皆源于明代永乐、宣德时期的官窑青花瓷器,表现了乾隆时期在陶瓷器皿制作方面尚古之风的兴 盛。转帖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