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跑的越南新娘
国庆回河南林州的老家,发现小学同学已经有了两个孩子。而另一个同学,依然还是孤零零的一人。听母亲说起,后者前年因为实在找不到媳妇,花钱从越南买了一个姑娘,但仅仅过了一个月,这个所谓的“越南新娘”,连同附近村子里两个被买过来的女人一起跑掉了。他们不知道,在外地,这种婚骗早已司空见惯。
在我的老家,一个年轻人如果不奋斗到外地,留在家乡的结果通常就是每年到建筑工地打工。作为全国知名的建筑之乡,林州外出打工的年轻人跟外地人不一样,外地人背井离乡,几乎是拖儿带女甚至不再打算回来。我家乡的情况是,每到农闲时节,这些人纷纷到附近的郑州、安阳、长治等城市打工,农忙时节再返回家里。即便是那些通过打工奋斗成为包工头的人,最终也会回到家乡,而不愿留在外地。
火爆的房地产市场支撑着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虽然工作辛苦,但是收入很可观。在林州的农村,绝大多数家庭都盖起了两层楼房。人们原本以为生活条件好转,手里有钱了,娶媳妇肯定也容易,但是,他们渐渐发现自己错了。
经济提升发展是一个连锁效应,收入高了,各项支出也在水涨船高。母亲告诉我,家里这边十几年前娶媳妇送彩礼只要一两千元,后来逐渐涨到一两万元,现在已经涨到十万甚至二十多万了。
与城里人结婚需要的花费比起来,这个数字还是少的。即便如此,这个六位数,依然在我心里掀起不小的波澜。母亲后来告诉我一个更加严酷的现实:即使能掏得起十万元的彩礼钱,也不一定找得到娶进门的姑娘。
我那个落单的同学,每年的收入也不错,家里早早盖起了楼房,彩礼和结婚的钱都能出得起,但就是无“米”下锅。据我所知,在不到三千人的村子里,与他情况类似的男青年有好多个,而周边的村子都存在相同的情况甚至更严重。
姑娘们去哪儿了
很多专家都说,这是计划生育后的连锁效应。农村地区严重的重男轻女观念,人们会选择把女孩做人流打掉,男女比例失衡,导致现在适龄的男青年都成了剩男。但实际上,村里与我同龄的男女青年比例基本持平。因此,计划生育导致男女比例失衡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农村剩男问题,是另外一种隐藏的更深的男女比例失衡,这种失衡,是由经济发展引起的。
在我的家乡,表面看起来楼房林立商铺众多。但服务性行业繁荣的背后,掩盖不住其它经济产业发展的空白。换句话说,人们外出打工挣来的钱,在家乡只用来消费,根本没想过用这笔财富再去创造新的财富。没有经济产业做支撑,人们只能选择到外地去挣钱打工,大规模的人员外流,导致男女比例失衡。
我的两个小学女同学,之前都在苏州的电子厂打工,最后都留在当地结婚生子。对于她们来说,家乡没有适合自己的工作,留在外地比回家乡结婚种田好太多。毕竟外面光鲜的世界,要比村里日复一日的单调生活更具诱惑力。
被遗忘的剩男
而家里的适龄男青年,由于从事的建筑行业里女性较少,外流女性又导致家乡女性减少,很多男性失去了选择的余地,成为一个个剩男。他们处在社会的最底层,被舆论大规模围观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他们是被孤立和遗忘的一个群体。
他们个个都是那么卖力,身体都处于过劳的状态,但是社会回馈给他们的,也仅仅是经济上的极少部分。如果他们及时转变思路还来得及,但这种转变是何其困难。思维、能力左右和约束着人的大脑,更何况,长久形成的惯性思维,很难在短时间内清除。
他们的奋斗是真真切切的,但这种奋斗还停留在维持生存的阶段。他们或许不知道,更多人的奋斗已经把他们甩出了老远。他们为了经济的发展付出了汗水辛劳,但他们的肉体连同灵魂都被卷进经济这个巨大的绞肉机里,变得血肉模糊。
要想剔除剩男标签,对他们而言,要么留在家乡创立财富,要么选择去外地奋斗。但财富的积累虽然普遍却不平均,你在积累财富的同时,别人也在积累,而且比你优越的人通常会积累得更快。
这看上去有些不公平,但在市场经济主导下,这种不公平恰恰是社会发展以及个人奋斗的最大原动力。没有这种不公平,就不会挑动人们思变的神经,更不会让人们改变一潭死水似的思维方式。市场经济是以不公平为起点,以结果的迥异为结局。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经济条件好的地方的男性,永远要比经济条件差的地方的男性更容易找到媳妇。但不管是在好的地方还是差的地方,自己的实力和能力双优,就一定不会成为剩男。不过前提是,你得去努力奋斗。
作者:金何 2014-10-20
相关文章:
遥望故国
在上海相亲:你该娶谁,你能嫁谁?
中国式相亲
凤凰男:寒门难出贵子
从社会保障看中国脆弱的一面
中国地震何以人员伤亡惨重
群体沉默的恶
夫妻间的十大期望是什么?
男女经济学
剩女是有人要,但自己宁缺勿滥不愿下嫁又高攀不上,单着做单身贵族小资也无所谓。
剩男是完全没人要,实在找不到女人,单着就是煎熬,就是迟早爆发定时炸弹。
有些西媒幸灾乐祸说中国政府有意扩大 “剩女”问题,提醒 “剩女” 快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