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松是我的许多同学的同龄人,算是高知门第,书香世家,他和我们这一批同学有着完全不同,却又惊人相似的人生轨迹。
88年他就读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雷达专业(我们是87级),但不同于许多根红苗正的理工生,他早早的就显露出对于艺术的狂热,1991年从清华大学退学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研究生预备班学习电影(我们在91年毕业,开始迈向职场)。
1994年,他以一首“同桌的你”而成为中国大陆校园民谣的领军人物(此歌囊括当年度几乎所有流行音乐奖之最佳金曲、最佳作词、最佳作曲等奖项),随后,他于1997、1998年游历欧美各国。完成小说《写在墙上的脸》、剧本《那时花开》。而那前后,我的很多同学们也开始了留学欧美,插队落户的二次人生。
中间的十几年,高晓松的人生起起落落,而我的很多同学们也是历经风雨,终见曙光。直到2012年,突然看到高晓松的“晓说”,然后是“晓松说”,听到他的调侃(当时好像说是为了挣奶粉钱,感觉他家的奶粉好贵)式的闲聊,才不得不佩服导演李安的那句话,“这世界上唯一扛得住岁月摧残的就是才华。”
直到去年,他被ET马云囊入阿里音乐集团,担任董事长,再战音乐江湖,而今年的一首歌横空出世,”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它唱出了多少人青春的无奈和中年的徘徊。
高晓松说创作这首歌最初的契机,正是歌里面引用的他妈妈的语录:“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基因强大,不得不服),这句话出自《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在他的文中摘要中说:“我妈从小就教育我们,不要被一些所谓的财产困住。所以我跟我妹走遍世界,然后我俩都不买房,就觉得很幸福。我妈说生活不是眼前的苟且,生活有诗和远方。我和我妹妹深受这教育。谁要觉得你眼前这点儿苟且就是你的人生,那你这一生就完了。生活就是适合远方,能走多远走多远;走不远,一分钱没有,那么就读诗,诗就是你坐在这,它就是远方。越是年长,越能体会我妈的话。”
对比许多的高大上类型的明星,高晓松可谓是矮小锉的典型代表,但他也是肆意青春,豪放自我的代表,“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 (晓松加盟阿里后,老狼说终于不用担心高晓松要靠朋友们接济了,此属笑谈)
当我们在”我是歌手“上看到老狼重新翻唱当年晓松的旧作”冬季校园“,听到这首当年不算流行,但意境悠远的校园民谣,是否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仿佛间看到一个熟悉的校园场景,一个心酸的毕业前夕。
几个爱情诗人
几个流浪歌手
记得校门口的酒馆里
也经常有人大声哭泣
黑漆漆的树林里 有人叹息
那宿舍里的录音机
也天天放着爱你爱你
直到高晓松出场为老狼伴唱,响起那首”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熟悉的旋律,不禁让人泪眼朦胧,曾经那个睡在我上铺的兄弟,你现在还好吗?
不管我们是否选择苟且人生,青春注定是一去不复往,而身不由己的游子还在远方,诗歌也依稀成为遥远的绝响,唯有那片海还在等待着我们的低吟浅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