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影

介紹非主流,報章少分析,商業味低,但是內涵深,能啓發思考的電影。
个人资料
傅裴湘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博文
《神聖無花果之種》(TheSeedoftheSacredFig) 又有一部伊朗片入圍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神聖無花果之種》。伊朗人才濟濟,前有導演阿斯哈法哈蒂(AsgharFarhadi):他的《分居風暴》(ASeparation)和《新居風暴》(TheSalesman)分別是2011與2016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獎主,後有自編自導《神聖無花果之種》的穆罕默德·拉索洛夫(MohammadRasoulof):拉索洛夫很直白,經常以作品控訴當權[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隔壁的房間》文藝氣味濃 名導阿莫多瓦(PedroAlmodóvar)又出大作了-《隔壁的房間》(TheRoomNextDoor)。他一向既編又導,隨心所欲地編織故事。2019年他在《痛苦與榮耀》(PainandGlory)中自嘲江郎才盡,然而2024年這部新作,證明了他寶刀未老,還獲得第81屆威尼斯影展的金獅獎。 這次角色以英語對話,原著來自西格麗德·努涅斯(SigridNunez,1951-)英文小說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隔壁的房間》文藝氣味濃名導阿莫多瓦(PedroAlmodóvar)又出大作了-《隔壁的房間》(TheRoomNextDoor)。他一向既編又導,隨心所欲地編織故事。2019年他在《痛苦與榮耀》(PainandGlory)中自嘲江郎才盡,然而2024年這部新作,證明了他寶刀未老,還獲得第81屆威尼斯影展的金獅獎。這次角色以英語對話,原著來自西格麗德·努涅斯(SigridNunez,1951-)英文小說之《你正在經[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ACompleteUnknown)甜茶詮釋搖滾詩人 為了認識奇人巴布·狄倫(BobDylan,1941-),我去看了《巴布·狄倫:搖滾詩人》(ACompleteUnknown)。1960到70年代,美國反越戰意識正酣,連我們在島嶼接受「反共抗俄」口號的青少年,也免不了哼幾首流行民謠:《答案風中飄》(Blowin'intheWind)和《時代在變》(TheTimesTheyArea-Changing),都是狄倫的作品。他特立獨行、憤世嫉俗,常[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管虎的新作《狗陣》與舊作《老炮兒》 中國導演管虎的新作《狗陣》(BlackDog),今年獲得第77屆坎城影展一種注目單元最佳影片。男主角是彭于晏。片子拍得很爺們,使人想起管虎2015年的舊作-《老炮兒》(Mr.Six),領銜的是馮小剛。兩片的導演都是管虎。《老炮兒》的編劇是董潤年、《狗陣》劇本由管虎、吳兵與葛瑞合作。 《狗陣》的地理位置在甘肅省赤峽鎮,說的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4-12-22 17:49:05)
歡喜的邂逅11月15日那天,聖地牙哥的溫度忽然下降,可是我們興致還是很高。城中心的觀光規劃很完備,最吸引人的就是隨上隨下的巴士之旅(HoponhopoffTrolley)。全程共有11個大站。遊客可以在感興趣的地方下車,攬勝後,再憑票上巴士遊車河。 這些地標站均具特色:老街區(OldTownMarket)留下當年墨西哥人的遺址、巴爾博亞公園(BalboaPark)建築了各類博物館、煤氣燈區(Ga[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電影世界/《教宗選戰》神職人員的爾虞我詐 終於等到一部有潛力問鼎奧斯卡的片子-《教宗選戰》(Conclave,另譯《祕密會議》)。它的導演是愛德華·柏格EdwardBerger、配樂是豪施卡(Hauschka,原名沃克·貝特曼VolkerBertelmann)。他們兩人合作電影「西線無戰事」(AllQuietontheWesternFront,2022),得了第95屆奧斯卡最佳外片與最佳原創配樂。《教宗選戰》原作出自羅伯特·[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10攀珠峰登峰女王療癒之路》(MountainQueen:TheSummitsofLhakpaSherpa) 在Netflix看了一部爛番茄影評給了滿分的紀錄片-《登峰女王拉卡帕·夏爾巴》。一般冒險犯難登上聖母峰(MountEverest)的電影,焦點全是那些男性英雄,很少著墨當地嚮導,甚至不見任何女人;但是此片的主角是道地的尼泊爾女子-拉卡帕·夏爾巴(LhakpaSherpa)。她從小就嚮往攀上自己家鄉的喜馬拉雅山的最高[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碰觸》(Touch/冰島片名:Snerting) 疫情之後,在洛杉磯戲院裡,找非好萊塢製作的電影困難之極,七月底我竟然看到一部冰島片-《碰觸》(Touch,冰島片名:Snerting,另譯《心動50年》)。它的內容多元。科馬庫(BaltasarKormákur)負責本片的製作加導演兼編劇,原著改編自奧拉夫松(?lafurJóhann?lafsson)的小說《Touch》;?laf?lafsson也作寫手,一起費工夫,完成了一部羅曼蒂[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電影世界/「弟弟」與「腦筋急轉彎」致青春 暑假中不斷推出青少年電影。我看了兩部口碑不錯的片子:《弟弟》(Didi)與《腦筋急轉彎》(InsideOut2)。它們都針對青春期分泌的荷爾蒙,怎麼刺激了青少年?《弟弟》的票房比不上《腦筋急轉彎》,但是戲院裡的觀眾各族裔、老、中、青都有。也許因為爛番茄網站給了它高分,加上少年成長的內容,容易引起關注的緣故。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1]
[2]
[3]
[4]
[5]
[>>]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