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热播的电视剧《三十而已》讲的是三个女人的故事,她们的家庭背景、教育程度、社会定位,有一定的差距也有诸多的相似,都是有颜值的现代女性。本剧的看点很多;繁华的都市,特殊的人群,不同的职场,激烈的竞争,编剧找到了时代的节奏,也抓住了年轻女性在某个年龄段,必然经历的种种选择和放弃,剧情很容易让观众感受到,这些角色离大家都很近,代入感及其強烈。
顾佳的角色最具争议,因为她敢想敢干敢冒险,各方面的综合能力也很强,一个有野心的女人,既有勇又有谋是件好事,但是在别人眼中很可能,就是虚荣就是不择手段的。退一步想她首先是个母亲,对儿子的爱是她最大的动力,她为自己的小家庭所做的一切,难道还不够合情合理吗?林有有这样的小三,不过是帮了个大忙,让顾佳早日认清婚姻的本质,所有的背叛在理性的处理下,是一块弹力巨大的助跳板,人生的漫漫旅途,有多少坎坷就有多少坦途,有多少耕耘就有多少收获,顾佳的人设在这部剧里有非常正面的引导!
漫妮的角色张驰有度,这让我想到了买车,大太阳底下谁不怕热,第一个离开他那舒适的办公室,基本上我就会为他买单了。漫妮就是这样一个员工,销售人员对客人的一视同仁,很大程度显示一个人的教养与修为,她能卖出上百万的定制手饰也就不足为奇了,因为公司的一个奖励让漫妮有了后来邮船上的邂逅,实际是猎人与猎物的相遇,男人的嫖也有不同风格不同档次的,仗着年轻有事业有模样的男人,用一场又一场的艳遇標榜自己的成功,很大程度依靠像漫妮这样的女子成全,姿色不俗又不甘平庸,而她们最大的软肋是,把婚姻当成了终极目标,按说游戏人生的主题永远不变,该不该先问问自己玩儿得起吗?答案是否定的话,就不该用青春去换车换房了!
晓芹的角色颇大众化,大都市上海的快节奏快餐快递闪结闪离,缺乏耐心也不太懂沟通,是独生子女的一个通病吧?这一对儿最贴近时下年轻人的婚姻状态,两个孩子的结合,不能共同成长只好分道扬镳了。只不过到了三十岁还长不大,多少有点说不过去了,再不深度捡讨一下,有首歌的名字就叫做“为什么最后受伤的总是我?”说明有其普遍性的。
不得不说林有有这个小三,最大的看点是装,清纯是假的,随意是假的,赞美是假的,哭也是假的,笑也是个假的,有人说她是本色出演,有人说她就是爱上了有妇之夫,要我说她就是另一个女猎人,无论是谁家的男人她只想着拿下,不就仗着自己年轻有大把的青春挥霍,有些女孩子的想法就是这么简单粗暴!她们的存在是时代的产物,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股难以抑制的趋势。她不偷不抢,法律也拿她没办法!
最后八卦一个男人小三,Eric自己开一家设计名片设计餐牌的印刷工作室,也接一些招牌灯箱制作的活儿,有一个姐姐早已出嫁,他与父母同住照顾老人家的生活起居,也许因为这个原因,他一直单身未婚直到五十岁那年,他陪朋友回广东娶亲,看上了一个比他年轻二十岁的离婚女子,才动了娶媳妇儿的念头……这么说吧他与一个有夫之妇搞了二十年的地下情,不单单是女人红杏出墙,还给她丈夫戴绿帽子,男人小三的杀伤力好像更大呢,当我听到这件事的第一反应是,居然有这样的事儿?这不乱得有点串味儿了吗?看他平时正常男人一个,想不到私生活却如此不堪。二十年后不费吹灰之力,老牛照样吃嫩草!
美国的小三很少,一是男人离婚损失太大,而是女人要脸。
离题了。三十而已这部剧,我记住了一些经典台词,比如说:你是个追求完美的人,可是养儿子最大的重要性不是追求完美,而是顺其自然。
现在有点姿色年青男女是不是把找小三当小三成为弦酷的部分了?鱼儿再接着研究研究。
我认为人还是得有些底线的,不能一切不管不顾。实在受不了,这个社会也给你出路,光明正大光明离了再说。
马哈分析得很好,最赞同“不得不说林有有这个小三,最大的看点是装,清纯是假的,随意是假的,赞美是假的,哭也是假的,笑也是个假的,”,她真是太假了,就没有一点是真的,所以看人不能看表面,表面的甜言蜜语不代表任何问题。
生活中的小三也够电视剧。片片也配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