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读《人间词话》想到的

(2020-10-23 10:50:33) 下一个

        2006年,无意间在报纸上看到连载,介绍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当时正在解说第六十节“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入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见到这句话,不禁又惊又喜,因为它说出了我心中想了许多年而又不知如何表达的话。

       《围城》与《平凡的世界》是两部著名小说,拥有许多喜爱它们的读者,但是我觉得这两部小说是蛮好看,却远非博大精深的杰作。《围城》的缺陷在于没有“入乎其内”,《平凡的世界》的缺陷在于没有“出乎其外”。

        钱钟书看人看事极聪明透彻,对人对事却无同情之心,没有理想浪漫之情。路遥则刚好相反,他有远大理想,对人有许多感情,但是他缺乏看透人事的聪明,不能想到同样的事,不同阶层、不同性格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平凡的世界》有不少感人的情节、篇幅巨大,却表现不出恢宏的气势。

        钱钟书“出乎其外”的这一卓越能力和不能“入乎其内”的重大缺陷体现在整个《围城》的写作中。《围城》主人公方鸿渐对唐晓芙一见钟情。一个未婚年轻人在茫茫人海里终于见到了喜欢的异性,会有多少喜悦、期待、忐忑、幸福,这些都没有足够的描绘。方鸿渐的饶舌倒是描写了十足十。确实,“出乎其外”来看,不管方鸿渐自我感觉如何,他当时做的也就是为了引起唐晓芙注意,说了许多话而已。方鸿渐后来的失恋、恋爱、结婚,在三闾大学的困境等等,也都被钱钟书冷眼旁观,写了个仔细。

        方鸿渐并不向往出国深造,但是他大学毕业后,意外得到一笔资助,轻松留洋。因为他没有远大理想,所以到了欧洲以后,生活懒散,学习随意。过了三年多,钱快花光,想要回国时,才发现回国没那么容易!他的父亲和留学资助人都执意索要他的博士学位,无奈之下,他只好买张文凭。方鸿渐虽无志向,有着不勤奋不上进的缺点,却也有着正直、聪明、清高的优点。他买这张文凭,只不过为了哄家人开心,并不想在社会上招摇撞骗。对于博士学位,他也并不羡慕向往,听说苏文纨得了博士学位就要登报张扬,心里还笑话她虚荣。哪知转眼就见到他的“博士照”和苏文纨的博士照登在同一张报纸上,而且把他吹得天花乱坠!这样被出名,他是既羞愧又愤怒,却又没法在留学资助人面前表达,只能吃哑巴亏。钱钟书十分了解方鸿渐及其家人得性格和心思,做到了“出乎其外,故能观之”, ”故有高致“。但是,钱钟书对方鸿渐此时的难堪羞愤缺乏同情心,没有做到”入乎其内,故能写之“,”故有生气“。

        《平凡的世界》开篇就非常动人。我没有去过黄土高原,看了小说,却似身临其境,感受到春寒料峭时黄土高原的贫穷萧索。一个县中学在操场上开饭,在一群并不富裕的学生中,主人公辛少平比别人都更贫穷,他不仅长期吃不饱饭,还要在同学面前掩饰窘境,怕人瞧不起。看到辛少平出场吃饭,不禁潸然泪下。因为关心辛少平的命运,迫切把小说看下去。

       然而,我很快就失望了,因为这部作品中不能“出乎其外“的缺点显示出来。辛少平因为嫉妒班长顾养民,有意找茬,在顾养民点名的时候故意不理,看顾养民怎么办。结果顾不知道该怎么处理,就算了。顾养民家境好、学习好,但是不曾倚仗这个去欺负辛少平。当然,他也不曾注意到辛少平的困难,去主动关心和结交辛少平。好的情况,两人井水不犯河水,和睦相处也就行了。辛少平却因为嫉妒而去挑衅,从利益上看,这样为人处世是会在社会上碰壁的;从一个人成长来看,应该注意克服嫉妒心,加强教养和修养。可是作者对辛少平缺乏批判,甚至借辛的好友金涛表达了对辛少平此举的赞赏,认为辛取得了胜利!

       路遥对辛少平一家的贫穷十分同情,但是对另一些人的不幸则十分冷酷刻薄。侯玉英是辛少平同学,她因为积极求上进,就去揭发辛少平学习时不遵守纪律,偷偷看小说。侯玉英这样,确实不讨人喜欢,但是她揭发辛少平,并非欺负人,并非搞权术,而是因为想上进而多管闲事。她是自私的,但是也没啥心机,她的揭发谈不上卑鄙,但是作者在第二章却这样写道:

告密者就是离他座位不远的跛女子侯玉英。这是一位爱关心别人私事的女同学。生理的缺陷似乎带来某种心理的缺陷:在生活中她最关注的是别人的缺点,好象要竭力证明这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是不完整的“   

       这完全是从辛少平,一个不谙世事的高中生的角度和高度去看待问题,而不是一个作家应有的高度。残疾的人,正如贫穷的人,不应该遭到歧视,而又往往遭到歧视。辛少平挑衅班长有部分原因是因为贫穷,侯玉英揭发辛少平有部分原因是因为残疾。但是对侯玉英的处境,作者只予歧视,不予同情。

        至此,《平凡的世界》的缺陷就完全暴露了。路遥在这篇小说里,没有做到“出乎其外,故能观之“,“故有高致”。这一毛病贯穿通篇。我在十几年前初次阅读《平凡的世界》,看了相当长一部分,后来就看不下去,只好跳过大段,看了结尾,以了解辛少平的命运。现在,为了写这篇评论,我又捧起《平凡的世界》看,依然不能卒读。

        路遥写《平凡的世界》可谓呕心沥血,想要写出一部深刻展示大时代历史进程的恢宏巨著。奈何一个作家,写陕北农民的生活和奋斗,非得了解、理解他们才能写得生动,但是仅用一个陕北农民的角度去看待他们的生活和奋斗,缺乏一个现实主义作家应有的洞察力和批判能力,写得再长,写得再生动,也无法达到恢宏巨著的目标。

        在《人生》之后,路遥十分想写一个长篇超越《人生》,然而,不得不说,《人生》的成就远远超过《平凡的世界》。

        老舍创作《骆驼祥子》时既能“入乎其内”,又能“出乎其外”。他对祥子理解、同情,知道祥子的苦处,拥有一辆黄包车对于有钱人来讲不值得一想,对于祥子而言却是得付出多少血汗还未必能实现的理想。祥子为了这理想奋斗,健康向上,但是社会对他极尽盘剥,最终他不仅物质上一无所有,连精神上也一无所有,彻底走向堕落。祥子也有些弱点,如不喜欢学习新的技能,无力抵抗虎妞等人的诱惑,喜欢小福子又患得患失。这些弱点,让祥子在那样的社会,成为虎妞的猎物,让他错过小福子,身体和精神一直走下坡路,最终穷途末路,

       《骆驼祥子》同时达到了“故有生气”、“故有高致”的水平。

      《人间词话》五十六节云“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词脱口而出,无娇揉装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诗词皆然,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可无大误矣。”

        这一节用来评价《人间词话》本身也合适。《人间词话》篇幅不长,不是洋洋洒洒的长篇巨作。但是作者引经论典皆信手拈来,每一段话都是真正有感而发,与前人无雷同之处。在我看的文艺理论著作中,此篇最是登峰造极。

 

2010年夏初稿,第一次看《平凡的世界》大约在2003年至2006年之间的某个时候。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