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微知著

成功是人生,失败也是人生。 辉煌是人生,平凡也是人生。
个人资料
文章分类
正文

原创小说连载:学者复仇记(十五)

(2015-08-02 11:24:33) 下一个
八。无枝可依
    离开计算机系后,许枫到了首都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决策管理中心。许枫其实没有想好,今后的路怎么走。只是认定,首先要离开计算机系。从柳倩发现许枫自己在出书后的疯狂反扑就已经证明,这一步是完全必要的。即使自己在校长支持下,打退了她的疯狂迫害,今后一段时间内,也许她不敢公开侵犯自己。但是,她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迟早还会发生冲突。除非自己放弃原则,与她同流合污。这当然也是绝对不可能的。所以,在她手下终究是被动的。她的花招层出不穷,并不是每次都能抓住她把柄的,也不可能老去找校长帮助。即使能够预防或抵制她的歪门邪道,自己也不能专心搞业务了。到决策管理中心是应急措施。因为校内调动比较容易些,而如果再要调动,保持首都大学的身份也比较有利。到决策管理中心是因为许枫对管理学有兴趣,有思考。而且,在自己软件开发实践中,有成功的经验。他是想改行搞管理。管理虽然是个古老概念,但现代管理学对中国还是新学科。管理的含义很广,这个决策管理中心主要由经济学背景的人构成,而他的兴趣是研究像孙子兵法那样的管理哲学,看来并不适合自己。最好还是搞计算机。但是,到其它大学搞计算机,也有困难。许枫觉得,自己可以去的地方很多,也很少。说很多,是因为到处需要计算机。这是一个新学科,人才缺乏。许枫的资历,经验,才能,应该到处受欢迎。尤其首都大学是国内顶尖名校,身价很高。那为什么又说可以去的地方很少呢?原因很多: 
       1。等级制度。以前许枫曾经想过离开首都大学到其它知名度低一点的大学去创业。虽然许枫的学术水平在首都大学也是突出的,但由于种种原因,使他的发展受限制。比方,文化革命一结束,许枫已经看到了计算机发展的广泛前景,包括计算机的各种应用,将对社会发生重大影响。而当时国内大多数科技工作都停止了,加上闭关锁国政策,所以,普遍对软件为何物,一无所知,更不用说它的深远意义。许枫希望把计算机的许多应用开展起来,但没有助手。因为他还没有资格招研究生,要副教授以上才可以。即使有资格招研究生,最多也就1,2名,因为要在各位导师之间平衡。这远远不够能满足他的要求,因为他想要有30名助手。但整个计算机系都不可能有30名研究生,因为受物质条件的制约。当时中国的研究生都是住学校宿舍,首都大学没有那么多房舍接纳。所以,他只好眼看许多发展机会丢掉了。他想,到其它大学去,也许有更大发展余地。但后来发现,中国的大学也是论资排辈的。经费,项目不是按照科技成就来发放,而是大学的等级。重点大学高于一般大学,首都大学是重点的重点,更是得天独厚,条件是一般大学无法比拟的。而且,还有现实的例子。首都大学计算机系一位教员,原来经常得到来自电子部的项目。一旦调到另一所非重点大学,项目就不给他了。
       2。保护主义。中国大学教员的职称名额是有限制的。你去了,就要占掉那里的一个名额,那里的人会不高兴。人家等待多年,眼看要得到这个高级职称了。你去了,由于业务能力强,一下子拿走了这个高级职称,他有什么感受,可想而知。即使没有职称问题,你的能力强,别人也不高兴,因为他的相对地位降低了。许枫也有例子。他的一个同学,因为夫妻两地分居,不好解决,调到另一个大学。业务能力没有问题,但受到排挤。一个健康的社会,应该是优秀的人得到提拔,重用,而现在,有些地方不接受你,不是因为你业务能力太弱,而是因为你业务能力太强,这是一个不正常的现象,但现实就是这样。除非到新成立单位,或者是是新参加工作的年轻人,情况好一些。  
       3。柳倩的势力。柳倩在计算机领域有广泛影响。她有着许多全国性机构的职位,头衔。如果你想去重要单位,柳倩可以利用她的势力,向接受单位施加压力,阻扰你的成行。比方,计算机系原来有一个教员,因为不顺从柳倩,柳倩把他职称卡了。他愤而要调离首都大学。他原打算调到中国行政大学,这也是一个重点大学。柳倩知道他活动能力很强,去了以后,今后在争取国家项目方面会成为竞争对手。打听到他的去向,就给中国行政大学计算机系主任去了一个电话,说你们不能要他。如果你要他,请你考虑今后与首都大学的关系。那位系主任是个老实学者,知道柳倩的能量,不敢再要那位教员。他只好到一个比较小的大学去了。有时,还不必柳倩出面,对方只要知道你得罪了柳倩,就不敢要你。许枫的一个同学,在上海某重要单位,是业务骨干。想把许枫调到他那里。但他的领导一听许枫与柳倩有矛盾,马上拒绝接受。以后,许枫通过同学,熟人,也联系过一些单位。都很难。有的已经听说许枫与柳倩的冲突,一口回绝。有的开始不知道这个冲突,态度很积极。但过了几天,大概知道这个冲突了,态度马上变化。有的倒是始终不知道这个冲突。但人家总要问一下调动原因,这是很自然的。许枫业务很优秀,首都大学又是名校,为什么要离开首都大学呢?很难回答。如果讲因为与柳倩矛盾,人家很可能拒绝。长篇大论的讲述事情经过,控诉柳倩,显然不合事宜。人家不会来判断是非曲直。如果不讲真实原因,别人很可能怀疑,你是否犯了什么错误,在首都大学耽不下去了?后来,许枫觉得,即使对方现在不问调动原因,以后总会知道。如果自己去了以后,那里的领导感受到柳倩的压力,后悔了,自己将处于进退两难的地步。即使那里的领导非常好,出于正义,顶住柳倩的压力,但他们很可能为此付出代价,自己不是连累了人家吗?除非你到特别偏僻的地方,知名度很低的大学。这样,业务很难开展,等于放弃事业,心情会非常压抑。这当然是许枫不愿意的。
      尽管他的副教授职称在第二年得到了。柳倩迫于舆论压力,没有敢再阻挠。但这丝毫也不能让他高兴起来。想到柳倩品质恶劣,为非作歹,不但没有受到惩罚,还日益得势。而自己空怀一身本领以及报国热忱,却无处发挥。许枫心中充满悲愤。他决定放弃事业,离开中国,也就是退出江湖。哪怕靠打工生存。因为在中国,即使愿意打工,也无法与众多的民工竞争。这样远离柳倩,与原来的环境也没有可比性了。什么论文,成果,职称,都不存在了。至于出去以后会面临什么样的前景,他心里也不清楚。尽管在美国生活过两年,但那时是国家派遣,一切有国家作后盾。现在就不同了,一切要自己负责。不管怎样,许枫知道自己今后多半不可能搞学术了。想到自己要离开中国,放弃自己的事业,心里是很伤感的。他回忆自己走过的道路。从大学毕业以后,不停的下放劳动,政治运动,没有做多少专业工作。好容易文化革命结束,国家百废待兴,自己热切的希望为国家作贡献。首次出国进修,当时中国还很贫穷,当地华侨有人劝他留下,他毫不考虑。他觉得在中国更能发挥作用,中国更需要自己,愿意与这个国家同命运,还提前回国了。回国以后,废寝忘食的工作,才能,贡献,为大家所公认。还采取与世无争的方针,满以为不会与人发生冲突。没有想到回国才三年多,遭到暗算,无端受害。只是因为自己没有猜到恶霸的心思,没有把自己的成果全部奉送上去。最后,没有立足之地。以至50岁还要远涉重洋谋生。记得文化革命刚结束,大学重新招生。由于转折巨大,许多人思想还迷茫。过去的努力奋斗,想当科学家,工程师的思想,在文化革命中被批判为想成名成家,出人头地,是资产阶级思想。文革中拼命宣传知识无用,知识越多越反动。知识份子不被尊重,知识反而成为罪过。现在文化革命结束,政治生态发生重大转折,文革一套思想教育显然不行了。但对文化革命的思想路线没有全面清算,还没有新的一套意识形态来代替。于是,人们心中一度思想真空,感到茫茫然。学生学习也无动力,积极性不高。但在许枫的课堂上,学习气氛很浓厚。因为许枫对学生讲了这样的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现在大家心里有点迷茫,可以理解。对于一些主义,一些理论,也许我们一时搞不清。但有一点是清楚的,中国还要存在,中华民族还要发展,知识总是需要的。我们已经耽误很多了,不能再耽误了。”学校党委宣传部还派人下来,想了解他的经验。其实,早在文化革命之中,他就做过类似的事。文化革命开始,他也积极参与。后来发展成武斗,学校两派整天高音喇叭互相叫骂,实在没有意思。许枫把一些学生召集起来。他对他们说,这么吵骂,毫无意义,还是跟我学点东西吧。你们进大学,刚学了点基础课,运动开始了,专业课什么也没有学到。我给你们讲点程序设计吧,今后可能有用。于是,他就在高音喇叭的喧闹声中讲课。那时,领导机构已经瘫痪,没有人要求他这样做,也没有人有心思这样做。许枫还对学生讲过,不要埋怨环境,在没有路的地方走出路来,才是英雄。可是,现在自己面临着无路可走的处境。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