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谷歌电脑下棋软件战胜了世界围棋高手,韩国李世石,这是人工智能的一个重大进展。赛前,人们预计电脑在五局中只能赢一局,结果电脑赢了4局。这个结果说明了什么?有人担心未来世界电脑会控制人类。其实,完全是杞人忧天。
如果我说,豆腐脑不是人脑,你一定会说,废话,谁会把豆腐脑看作人脑。可是,在象棋,围棋等领域,电脑没有战胜人脑以前,我们已经把这种机器叫电脑了,你怎么解释?也许你会说,原来的确是叫着玩的,谁也没有认真把这种机器当作人脑。现在不同了,它下围棋已经比人高明了,围棋可是高智商游戏。如果机器在某一个功能上,比人强,就要把它当作人,那么起重机力气超过人手,为什么不叫“电手”?汽车速度超过人腿,为什么不叫“电腿”?电脑下围棋比人强,就像起重机,汽车比人强一样。围棋手输给电脑,一点也不丢脸。要不我们找世界举重冠军与起重机比赛,找世界长跑冠军与汽车比赛,看看谁赢谁输?起重机的出现,没有淘汰举重比赛,汽车的出现,没有淘汰长跑比赛。同样,电脑下棋软件的出现,也不会淘汰围棋比赛,只是人不要再与电脑比赛了。下棋软件可以帮助人训练,可以陪人玩。
人们所以被误导,就是被这个“脑”字搞糊涂了。包括著名学者。在专业领域很高明,在哲学领域就未必高明。
电脑下围棋,神奇是神奇,但时间久了,习以为常了,就不神奇了。这种神奇的例子,多的是。如果一个古代人复活,看到汽车和起重机,看到电话,电视,电脑,不一样感觉很神奇吗?但今天的小孩子都不会惊奇。几十年前,有报道,一些非洲部落,看到照相机很神奇,认为会摄人灵魂。
早在二十多年前,我已经写文谈论这个问题。我指出这已经是一个哲学问题,所以不能仅仅从技术上考虑。因为从技术角度,讨论什么事情机器做得到,什么事情机器做不到,恐怕很难说清楚。今天做不到,明天可能做到。问题的关键在于,在谈论这个问题时,有人偷换了概念。他们随便使用这些名词,“电脑的智力”,“电脑的学习”,等等。作为日常谈话,作为小说或影视作品,这样说没有关系。但作为严肃的学术讨论,这种说法完全是错误的。电脑根本没有智力,电脑根本没有学习能力。人们见到的所谓电脑智力,电脑学习能力,其实是人的智力,只是通过电脑来表现。也就是说,电脑智力是“物化”了的人的智力。它体现的是智能软件设计者的智力。这种误解在历史上早就有过。1959年,设计跳棋软件的赛缪尔,被自己设计的软件打败。于是人们纷纷谈论电脑战胜人的问题。我本人指导过一位学生,编写五子棋程序。结果也是战胜了她本人。我表扬了这位学生,而不是那台电脑。这是她的胜利!所以,这种所谓机器胜过人的现象根本不稀奇。赛缪尔本人也不承认机器超过人。因为他知道,他设计这个软件花费很多力气,而他与机器对弈,只是一瞬间。所以,这个比赛结果,只是说明,是多年的赛缪尔战胜了瞬间的赛缪尔。是物化的赛缪尔战胜了生物的赛缪尔。
也许有人说,电脑与起重机,汽车不同,它有智力。在机器与人的关系上,没有不同。要说智力,在电脑以前机器就有“智力”。自动售饮料机,假定$0.75一罐可口可乐,你投入$0.74,它不理睬,你投入$0.76, 它找你一分。不是也有“智力”吗?你会认为它会做算术,已经有三岁小孩的智力了吗?机器根本没有人的智力,只是人制造的一个工具,模拟,反映人的思维。就像水银温度计,它知道温度吗?根本不知道。它只是有热胀冷缩的本性,然后人用一些刻度,表现温度。水银柱只是起了模拟作用。
是人输给电脑吗?不是,是人输给人,输给设计这个软件的人。就像有评论说的,这根本不是通常的比赛。电脑围棋软件,集中了多少人的智慧?参考了多少战例?(比方,电脑可以分析100万个战例,人根本不可能。)
关于电脑的“学习”能力,道理也一样。所谓电脑学习,其实还是人的设计,并非电脑自己主动要学习。有“学习”能力的电脑,无非是这个软件不像普通软件那样,按照人规定的算法对外界作出处理,而是搜集外界的反应,作为以后处理同样问题的依据。比方,一个自动卖衬衫的软件。简单的系统,可以规定每件衬衫$20。但复杂一点,可以根据销售情况决定价格。比方,如果平均一天卖出一件,调整价格,每件降价20%。如果平均每小时买出一件,调整价格,每件涨价20%。也就是不是事先规定固定价格,而是根据外界反应来决定价格。这不是电脑很聪明,会学习。这仍然是规则,或者说是规则的规则,复杂的规则,动态的规则。这个例子当然过于简单,但道理是这样。这与人的能力不是一回事。人有主动性,电脑很难模仿,或者不值得模仿。人只要电脑发挥它的长处,而不是替代人。比方,还是以卖衬衫为例。商店规定了价格。但假定有一位顾客喜欢一件衬衫,不过发现这件衬衫有一点小的瑕疵,要求经理打折。瑕疵的情况千差万别,打折多少完全取决于经理的判断,甚至心情,或者顾客的谈判技巧。或者甚至衬衫没有毛病,但顾客正好少带了一元钱,也没有卡,要求经理通融。这些怎么告诉电脑?即使可以告诉,也非常繁琐,根本不值得让电脑来做。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机器的智力到处见到,但人工智能软件与普通软件的确有重大不同。比方,一个飞机订票系统,可以很复杂。比方,假定有一千家航空公司,有一万个航班,每天有十万旅行者。这个订票软件可以轻松处理所有要求。因为电脑速度足够快,搜索成千上万记录,非常容易。这个软件设计是有明确逻辑规则的,电脑只要穷尽搜索,就可以满足用户的各种要求。但是,对下棋程序,就不可能。因为下棋变化太多。以象棋为例。象棋总共32个棋子。每个棋子的走法有明确规则。电脑是否可以穷尽搜索各种可能性,从而人只要走第一步,电脑就可以看到结局?从逻辑上是可能的,但事实上是不可能的。为什么?我们只要简单估算一下就知道了。一盘象棋平均多少步。就算30个回合吧,也就是双方总共走60步。假定,每次走法,平均有10种选择。假定人先走。人走第一步,有10种选择。电脑走第二步,对人走的每一步,电脑都有10种选择,这样,电脑的第二步,总共可能有10 X 10 = 100种选择。也就是10的二次方种选择。以此类推,电脑要穷尽分析一盘棋的所有可能走法,总共有10的60次方种可能。假定考虑每种选择,电脑需要时间1秒。这样电脑总共需要时间10的60次方秒。这是多长时间呢?一小时3600秒。一天是3600 X 24 秒。一年是 3600 X 24 X 360 秒 = 3 X 10 的 7次方秒。就算 10 的 8次方秒 。也就是就算一年有 10 的 8次方秒。那么,10的 60次方是多少年?大概是 10的52次方年。这是什么概念?到那时,地球是否还存在,还不知道。所以,这是不可能的。就是电脑考虑每种选择只要百万分子一秒,情况也没有根本改变。所以,人工智能软件一定要有其他算法。也就是学习人的能力。棋手下棋,不是穷尽所有可能走法,而是判断“势”。什么是势?比方占据交通要道,势就好。比方,压制对方棋子通路,势就好。比方,我方的车,马包围了对方的车,势就好。反之,势就不好。对各种因素打分,正分或负分。最后选择综合分值最高的走法。
总之,我们为人工智能的进展欢呼,但也要对人机关系有正确态度。在某个具体领域,机器“超过”人,是正常的,自然的,必然的。但电脑的智慧与人是不同的。它有它的优势,但也有它的劣势。比方,有时它很“聪明”,有时又像白痴,因为软件设计者没有考虑到某种情况,电脑就完全不知所措。与李世石对弈的第四局,就出现这种情况。这种情况在电脑翻译软件中也经常出现。比方,有一家机构,为了对外交往需要,把有关部门名称用机器翻译成英文。结果出现一个部门叫“男性事务处”,谁也不知道什么意思。原来中文原文是“公务处”。但中文的“公”,可以是指公共事务,也可以是指雄性动物。机器把两者搞混了。是设计者没有告诉电脑,如何区分。
有人担心,人类设计出这样聪明的,可怕的机器,是否会反过来控制人类?这个问题我不必正面回答,只要以核武器为例。人类发明了核武器,是否会失控,反过来毁灭人类?其实,在没有核武器以前,人类发明了多少杀人利器?人类历史上的战争已经造成多少生灵涂炭?有没有灾难,还是在于人。人类发明核武器很聪明,但用核武器自相残杀,又很愚蠢,不是吗?人工智能表现了人类的智慧,如果人工智能会带来灾难,那只是人类的愚蠢,哪里能怪机器?对高科技,无意“失控”,不会造成大问题。汽车车祸天天发生,没有人主张取消汽车。我们担心的是人为的恶意利用高科技。人类在科技上很聪明,发展非常迅速,但在社会领域,还很落后,与科技进步太不相称。人类在管理自身,在处理相互关系,等方面,问题重重。
只说一点。我开始就讲,机器的能力没有上限。但它的能力是因为人的能力增长而增长。所以它处于从属地位。你讲,电脑走的下一步,设计者自己都不知道。这非常正常,不然我们为什么要电脑?人发明显微镜,就是要看人自己看不到的微生物,人发明天文望远镜,就是要看人自己看不到的天体。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