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微知著

成功是人生,失败也是人生。 辉煌是人生,平凡也是人生。
个人资料
文章分类
正文

原创小说连载:学者复仇记(一)

(2015-06-26 13:51:05) 下一个

[引言] 

利用小说反腐,也是一大发明。

只要还能够做梦--当然是美梦--就还有希望。

一本小说,两份传记。一个从学者变政客;一个从学者变黑客。

罪恶的阴谋诡计,奇特的复仇方式。
 
正邪不两立,顷刻间分道扬镳。 
善恶终须报,二十年讨回公道。

事业付东流,不堪回首繁华时。
异国历艰辛,心路历程有谁知。 

 

外科手术可以解剖人的心脏。

心理分析可以透视人的灵魂。

 

目录


一。喜从天降           
二。飘飘欲仙         
三。变生不测         
四。余音袅袅         
五。电脑先驱         
六。与世无争         
七。冲冠一怒         
八。无枝可依         
九。脱胎换骨         
十。原形毕露         
十一。天下围城         

*************************************************************************************************

一。喜从天降
      2006年7月中旬的一天,柳倩像往常一样,清早去她的信息学院办公室。她是信息学院主任。信息学院是首都大学的几个学院之一,下面管着好几个系。大学是没有坐班制度的。尤其是她,外面活动很多,有时在外地,也时有国际交往。即使她在本市,一周来三天就不错了。即使来了,也很少坐一整天。有时就过来拿一下信件,随后就走了。今天,她也是来拿信的,上下午都有会议要参加。她是中科院院士,她的信件是很多的。有的是邀请她参加鉴定会;有的是请她审阅学术论文稿件。这些稿件有来自学术刊物的,有来自其它院校的博士生论文的;还有邀请参加学术会议的。有的会议主题其实她完全不熟悉,但人家就是冲着她的院士头衔来的,好给会议增光,因为不是每个研究领域都有院士的。所以,像其它院士一样,许多人都要向她靠拢,希望与她挂钩。有的通过别人介绍,有的就直接慕名而来。有一半以上信件都是这类捧场,沾光的活动。有的院士,厌烦俗务。即使这样,人们还是纷纷找上门来,有些推掉了,有些推不掉。她不像那些院士,她喜欢揽事。人家来沾她的光,她也借机扩大影响,提高知名度,也增加了自己的”资源“。自己帮了人家忙,下次自己也许有地方可以用他们。所以她的信件格外多,也就不奇怪了。她心里想的是,联系越广,表明她的影响力越大,她可以利用的资源也越多。所以她是多多益善。即使有些事她办不了或有些活动去不了,也好意回复。人家谅解之余,对她颇有好感。觉得她平易近人,没有厌烦或不理睬他们。不像有些专家,不通人情世故,尤其对一些弄虚作假,华而不实的活动,往往不给面子,直接拒绝,甚至批评,斥责,搞得人下不来台。柳倩喜欢这些活动。至于这些活动是否有学术意义,她自己是否懂行,这对她不重要,因为她对院士,学科带头人的理解与一般学者不同。一般搞学问的人理解院士,学科带头人,是了解国际国内动向,提出新的思想,经过分析和试验,得到新的结果,或创立新的理论,等等。他们也要参与一些行政事务,如申请,分配科研项目等。但这些是为科研创造条件,根本目的是在科研创新。对科研项目的申请,分配原则也是基于申请者的专长和能力。柳倩不是这样想的。或者说,她的兴趣,专长不在科研本身,她的兴趣,专长是在控制学术资源,包括如抢项目,抢经费。在这方面,她很有本事。所以她的原则不是谁的能力适合,胜任,项目归谁,而是,谁有本事抢到,项目归谁。至于她怎样能抢到项目,项目抢到以后如何完成,如何通过评审,她自有办法。反正不是靠学术水平,而是靠关系,靠手腕,利用制度漏洞。关键是拿到项目,只要项目到手,成果自有办法。
    打个比方,假定有一个建筑工程项目,有两个建筑公司想承包。建筑公司甲比建筑公司乙水平高,造价低。如果按通常办法竞争,当然应该由建筑公司甲拿到项目。但是,建筑公司乙通过走后门,或者贿赂有关主管,拿到了项目。建筑公司甲如果仅仅失去一个项目,不会有大问题。如果一系列项目都失去了,也就失去竞争能力了。因为你没有项目,怎么证明你是优秀建筑公司呢?只有建筑公司乙是“优秀的”了。建筑公司甲最后没有生存的余地,只好倒闭。也就是通过不公平竞争,不优秀的公司把优秀的公司搞垮了。这就是逆向淘汰。不是“优胜劣汰”,而是“劣胜优汰”。
    柳倩就是通过这一套,使她的“事业”越来越发达。对她来讲,这比提高学术水平容易得多。因为她与一般人不同。一般人,尤其是知识份子,有时即使走点后门,拉点关系,往往是节制的,胆怯的,多少还要想着自己业务能力是否胜任问题。有时甚至是不得已的。因为明明自己有资格获得项目,但没有关系,门路,还是得不到。柳倩搞这一套是自觉的,一贯的,全方位的,也是很有魄力的,没有那么多顾虑,没有那么多不好意思。她有丰富的人脉,她有巧妙的手法,对这一套已经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广泛的社会关系就是她重要的“资源”之一。
      见她到来,秘书小安招呼以后,就把一摞信送过来。柳倩已经两天没有来办公室了,所以信件很不少。顺便,小安向她报告这几天的事情。包括有人来找她的,来电话的。对信件小安也已经浏览了封面。把她认为重要的挑出来,向柳倩交代一下。小安一般不拆柳倩的信,因为有时有私人信件,也寄到办公室。还有些是公私兼顾的信,就更不好判别了。然后是柳倩自己浏览信的封面。有时小安挑出来,认为重要的信,柳倩知道不重要,或者还不急,就扔一边去了。也有小安认为不重要的,柳倩挑出来先看了。今天有一封信,特别引人注目。因为信封很大,很厚,而且印刷非常漂亮。是英文信,从美国首都华盛顿来的。柳倩用拆信刀小心拆开。信纸也非常漂亮。因为下面急着要开会,所以没有时间细看,再说柳倩早年是留苏的,英文能力不强。信的大概意思好像是邀请参加什么活动。先把它收好,晚上回家再好好看吧。
      忙完一天的事,回到家已经是晚上快六点了。请的钟点工小贾已经把晚饭准备好了。因为柳倩事先已经打电话告诉小贾,自己大概六点到。柳倩的先生汪华还没有回来。小贾告诉她,汪华已经来电话,大概要七点才能回来。汪华也是首都大学教授,是微电子学专家,也是中科院院士。所以她们家是双院士之家。有的杂志曾经报导过,中国有哪些双院士之家,也包括她们两位。汪华也是忙人。所以,多年以前,她们就请钟点工帮做家务,尽管柳倩自己做得一手好菜。在她成名以前,常常请人在家吃饭。那时上馆子是昂贵的,工资又低,个人是很难常去的。所以,她的烹饪手艺对她的交际是很重要的。现在已经不大需要了。要请客,可以上馆子。现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各种高档餐馆多的是,首都大学里面就有高档餐馆。要请的人,也往往是有地位的人士,自己的家常手艺和家庭环境不合适了。因为急着想看那封美国来的信,而她的英文能力有限,得化点时间。所以她也不等汪华,自己先吃了。吃完饭,照例要休息一会,今天也免了。稍吃了一点小贾准备的水果,就到书房去读这封信了。柳倩是建国初上的大学,专业是数学。在大学时,学过一点英语。后来中国是一边倒,向苏联学习,就改学俄语。毕业后留校任教。后来派往苏联进修电脑,当时叫计算机。1956年,中国制定了发展科学的12年规划,其中包括要发展计算机。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是1946年才在美国宾州大学制造出来的,当时人们普遍对计算机的意义不了解,12年科学发展规划已经把计算机纳入其中,这是非常有远见的。根据12年科学发展规划精神,决定在首都大学建立全国第一个计算机专业,并且派人去苏联进修学习。柳倩就属于这少数进修人员之一。从1956年到1959年,柳倩先后在苏联科学院,莫斯科大学进修计算机。后来又以专家身份在苏联的社会主义国家联合核物理研究所工作。直到1964年才回国。当时计算机只用于科技计算,很昂贵,也很少。军事部门是重点。联合核物理研究所是研究原子弹的,所以配备了当时苏联最先进的计算机。在那里的几年,柳倩的任务就是写程序,为核物理计算写程序。1957年,中国在首都大学数学系建立第一个计算机专业,教师都是从数学专业调过来的,其中就有柳倩。所以她是首都大学,也是全国有数的计算机先行者之一。她的俄语是没有问题的,但英语能力就有限了。借助字典,直到7:15汪华回来,她刚刚读完主要的邀请信,附件没有来得及读完。邀请信的内容是这样写的 :

尊敬的柳倩教授: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是一个致力于发展科学,造福社会的机构。几十年来,已经为科学发展作了巨大贡献。我们的一个任务是加强国际科学合作。科学是没有国界的,许多事情是世界性的,如生态,环境,传染病等。我们都是地球村的居民。科学要造福人类,还有赖于各国政府良好的科技政策。所以,科学家也有责任向政府提供咨询建议。计算机是二十世纪新科技,是当代科技宠儿。计算机发明以来,其进步速度令人震惊。计算机正在,还将对人类社会产生巨大影响。但是,由于计算机科学还相对年轻,许多方面还不如传统科学成熟,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计算机的发展正在形成一种新的文明。从而在经济,法律,道德上引出许多新问题。在计算机发展历史上,人工智能,软件工程(软件危机),都有过曲折,有过教训。电脑病毒,电脑安全,仍然严重威胁着建立在计算机文明上的现代社会。虽然计算机在商业上,经济上对社会有着巨大影响,但在学术上,理论上,还不成熟。
      为了提高计算机科学的地位,也为了更好掌握计算机发展方向,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决定成了一个专门机构:世界计算机科学家论坛。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选拔一批世界上最权威的计算机科学家,成为这个机构的核心,即这个俱乐部成员。它的活动包括:举行会议;讨论计算机发展政策;向各国政府提供建议;委托专题研究;组织演讲,交流;出版刊物(先出版内部通讯,以后出版正式刊物)等。我们将对获选的科学家颁发证书。这个俱乐部的成员享有崇高的荣誉。另外,我们还将建立计算机博物馆。美国首都华盛顿已有航空博物馆。计算机比飞机的影响大得多,当然更应该有博物馆。从第一台计算机到今天最先进的计算机,都会展出。这个博物馆内,将有一个展室,专门存放对计算机发展有重大贡献的人物肖像,以及相应简历。包括计算机发明的先驱,如维诺(Norbert_Wiener),图灵(Alan_Mathison_Turing),冯.诺意曼(John_Von_Neumann)等。这次选出的世界最杰出的300名计算机科学家,也将在该展室内陈列肖像及相应简历。我们相信,这些人中的许多人,可以在该国被称为“计算机之父”。第一台计算机产生地宾州 大学,将授予每位获选科学家荣誉博士学位。 
    我们的设想,得到了良好的反应。共和党参议员山姆.布朗贝克(Sam_Brownback)说:“早该如此。”民主党参议员约翰.布雷克斯(John_Breaux)说:“这相当于计算机世界的联合国。今天的世界,在涉及领土,民族,信仰,贸易上,往往还有很多分歧,但在科技领域,也许更容易达成共识。”美国前付总统,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阿尔.高尔一直是信息技术的鼓吹者,也对这个设想积极支持,并提出了许多建议。财务上,我们也得到了广泛支持。除联邦政府外,也得到了MicroSoft, IBM, HP, Sun, Oracle 等大公司支持。HP 的执行付总裁 罗伯特.魏曼(Robert P. Wayman)说,光是一个Melissa电脑病毒造成的损失,就远超过这个机构预计年度经费的几十倍。我们希望从现在起的半年之内,完成这300名科学家的选拔工作。明年4月份,举行第一次会议(成立大会)。我们将为当选者提供机票和旅馆费用。地点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希望能请到美国总统或付总统或议长,与会议参加者见面,合影。前付总统高尔已表示一定与会。
    实际上,提名已在几个月以前开始。经过严格审查,我们很荣幸地通知你,你已被提名为候选人。所以我们向你发这封信,告诉你这个好消息。希望你按规定办法和时间要求,填写并寄回有关材料和资料,以便最后确认。为了保证公平,参照诺贝尔奖选拔办法,提名和选拔过程是严格保密的。也希望你遵守保密规则,不要向任何人泄露或询问有关选拔事宜,否则将取消资格。详细选拔办法见附件。
    为了便于跟踪,我们给每位候选人一个身份号码。你的用户名(ID)是 5428QLIU,以后所有的通讯,请都写上这个号码。

联系办法:

邮件请寄:
Dennis Smith
World Computer Scientist Forum(简写为 WCSF)
P.O.Box 4810
Washington DC, 20001

电子邮箱:
Dsmith@wcsf.org

    网站正在建设中,一旦完成,我们会通知你。网站需要口令才能进入。你的用户名是5428QLIU,初始口令为WOSHIEBA。

    由于机构新成立,人手少,暂不接受电话询问。

此致敬意

(签名)
丹尼斯.斯密司(“世界计算机科学家论坛”筹备委员会主任)

    汪华吃完饭,过来问了一句:“什么事,这么忙?”考虑到邀请信中的保密要求,柳倩没有告诉他这件事,自己还要想想,就随便说了一个理由:“对,有一个稿件已经拖了好久,人家来催了,今天得搞完。”好在汪华与她不是同一个领域,不会来细问。
    附件是关于这个机构的筹备过程,经费来源,经费预计,筹备处工作人员名单,以及300名科学家的选拔办法。最重要的是一张申请表。以及申请的有关事宜。
      柳倩顾不上仔细研究这些附件,只是大概浏览了一下。首先要确定如何对待这个邀请。初步的反应当然是高兴,激动。意想不到的好事。回想这些年走过的路,到今天,可以说自己已经是功成名就。中国最有名大学的博导,信息学院院长,中科院院士。还有无数的头衔,荣誉。还要什么?一般学者再有成就,到年龄还得退休,院士可以永不退休。但是,柳倩还是有遗憾。自己虽说是教授,院士,其实自己的才能,兴趣在行政上。自己所以能有今天,其实主要也是靠交际能力,社会关系。自己的理想是当校长,部长,甚至主管科教的付总理。但没有机会了。虽然院士不退休,但校长,部长是有年龄限制的。要不是文化革命十几年耽误,也许自己可以上升到更高职位。另一个遗憾是,有些人对她不服气。认为她没有真才实学,她的头衔,荣誉不是靠学术成就得到的。指责她霸道。不是学者,是政客。如果能入选世界300名计算机科学家,别人就没有话说了。这次可是美国主动邀请的,自己没有走后门。原以为自己的事业已经到顶了,没想到还可以更上一层楼,走向世界。如果能入选这个机构,那些流言蜚语即使不销声匿迹,至少更没有市场了。而且,这个机构的宗旨包括对政府决策的建议,咨询。那等于变相的实现了自己当部长,付总理的愿望。而且,以更权威的形式出现。现在,也常常有领导机关来咨询,或自己提出建议。但听不听,听多少,主动权在人家手里。并且,他们往往还征求其他专家意见,自己还没有一言九鼎的权威性。而这个论坛由于它的地位崇高,政府不得不格外重视。不仅限于中国政府,而且是世界范围各国政府。既然这样,那就赶紧申请吧,还犹豫什么?柳倩还是有顾虑,虽然已经被提名,还是人家主动的。
      在国内,人家无论怎么吹捧她,她都没有顾虑。自己在这个领域的资历几乎无人能比。首都大学建立全国第一个计算机专业,她是创始人之一。文化革命结束以后,首都大学建立计算机科学系,她又是积极的促成者和创始人。比她资历高或相当的人,本来就没有几个。在校内,楚先生一直在计算数学领域,没有转入软件。在校外,中科院的孔先生,早就转为行政工作,不搞什么业务了。南方大学的傅先生,人际关系太差,连院士也没有当上。国防大学的施先生,虽然资历高,但原是计算机硬件的,软件资历不如自己。年轻人有不少有成就的,但资历太低,不符合WCSF要求。WCSF规定,候选人至少要在这个领域工作40年以上。中国的计算机事业开始很早。不过,直到1966年文化革命,计算机还是冷门专业,没有多少人知道,以致有的第一届毕业生毕业后改行了。文化革命使一切科技活动都中断了。不过,首都大学有幸在1970年就开始搞软件。当时还是四人帮为了与周总理领导的国务院对抗,表示他们也抓生产,就要首都大学制造中国自己的计算机,称为051工程。柳倩是软件组负责人。经过三年多奋斗,项目搞成了。虽然没有什么理论成果,也没有个人署名。但还是对首都大学的计算机事业有重要作用。文化革命中,因为国外计算机发展正热火朝天。有几个美籍华人,搞计算机的,也是出于对祖国的热情,就主动回国来讲学。到了首都大学,讲完以后,请大家提问。不料柳倩小组的提问,把他们难住了。他们其实在公司写程序,不是进行计算机科学研究。他们原先听说中国对软件一无所知,他们的思想准备是来进行软件启蒙。没有料到有人会提出这样理论性问题,完全没有准备,搞得很狼狈。文化革命结束后,首都大学的软件在全国是遥遥领先的。问题是,在国际上,柳倩没有把握。在自己留苏年代,那没有问题,那时软件没有深奥理论,自己也可以算国际水平。后来,苏联计算机不行了,计算机主流早已经是美国了。这些年柳倩虽然名气很大,但其实早已不搞具体学术。现在要申请世界顶尖300名计算机科学家,如果申请失败,会不会丢面子?这好像没有问题。这个选拔过程是保密的,估计落选是不会公布的。何况,即使公布也不是太丢脸的事,诺贝尔奖光被提名就已经是光荣了。尤其如果中国没有别人被提名,只有自己被提名,还是光荣的。问题是,如果被选上,自己学术水平不行,加上英语困难,会不会弄巧成拙,进退两难?在国内,自己有一整套办法,来应付各种局面,在国外,这些办法肯定行不通。放弃这个机会又实在太可惜。是谁提的名呢?既然保密,当然不可能知道。这些年,自己接待的国外来访者不计其数。是华人,还是洋人?是因为真正赞赏自己的学术成就,能力,还是仅仅因为赞赏自己风度,热情?赞赏我的哪个学术成就呢?好象没有什么过硬的东西,应付国内还行,应付国外恐怕不行。想来不至于仅仅因为赞赏自己风度,热情吧?要是这样,那可就害我了。这可是要真才实学的呀!自己毕竟在国际上没有发表过像样的文章。再一想,也不一定。这个论坛强调的是对政府建议,不是具体理论,技术。还强调资历,这是不符合一般国外常规的。对了,美国不是也有终身教授吗?也就是由于过去的重大贡献,永远供着你了,即使以后不再有贡献。我对中国计算机发展的贡献份量足够了。而中国是个重要大国,如果按绝对水平,也许找不出一个人,可以进入世界300名计算机科学家行列。这也说不过去吧?而只要有一个人选,我是绝对有资格的。这个机会的最大好处,一是,要求候选人有40年从事电脑的历史,这就淘汰了绝大多数人。因为大部分电脑人才都是改革开放以后培养的,都是自己的学生,或学生的学生。二是,选拔过程的保密要求,这就避免了许多纠纷。尽管能与自己竞争的人很少,但还是有。一个是南方大学的李修,另一个是中科院的宋清。不知他们是否收到这个邀请。如果他们没有收到邀请,那就一定不能让他们知道我收到了邀请,不然他们一定不服。如果来争,或去说我坏话,事情就麻烦了。他们可是内行,如果要攻我,不好对付。中国人就这样,自己上不去,也不愿意让别人上去,宁可谁也上不去。想了一阵,一看钟,已经九点多了。先放一下吧,今天已经是星期四了,等周末再好好考虑吧。于是赶紧把明天要做的事,包括周末的事安排一下。 
      到了周末,星期六上午,还得处理一些家务事,包括采购食品等,下午没事了。为了避免干扰,她干脆躲到办公室去了。对汪华说,自己要到办公室去处理一些事情。她反复思考利弊,觉得出洋相的可能性不大。是他们来找我的,又不是我自吹的。有责任也在推选者,以及审查者。这么严肃的事情他们不会稀里糊涂吧?何况,还有正式确认一关呢。如果不行,这一关卡下来也就是了。如果他们还让我通过,那说明他们的标准也就这样了,我的确是合符他们要求的。就怕还有别人入选,最可能的是李修和宋清。如果他们没有被提名,那没有问题,我被提名,已经比他们高了。他们不服气,最多说我坏话。这不是在国内,他们总不能去闹吧?如果他们也被提名了,我和他们最后都没有通过,那也没有问题。就怕都通过了,但我以后耽不住,那就比较糟糕。不过他们没有被提名的可能性是不小的。论交际能力,他们两人都不能与我相比。而且,李修单位不在北京,接触国外的机会比我少得多。看来,宋清出线的可能性较大。别的事,可以想法去打听动向,这件事,恐怕打听不到,如果他被提名,显然也知道保密的规定。他再书呆子,也不会透露口风。看来,也就这么一点风险了:“推荐的人胡推荐;最后审查又马马虎虎;进去以后我又严重不合格,非要把我除名;而且正好宋清也被提名了,通过了,并且耽下来了。”这样的可能性太小了。为了这么一点风险,丢掉这样一个重要机会,太傻了吧,以后终身后悔莫及。如果被人知道,也是笑话一场:“柳倩放弃这么一个机会,说明她心虚,说明她的学术水平是假的。”这也是一种风险。这些年,自己经历了多少风险,艰难,自己的业务水平有时也面临出丑的局面,还不是都过来了。博导对自己博士生论文不懂的现象很普遍,又不光是自己一个。导师就是把把关,争取项目,争取经费,哪有时间把细节都搞清楚?国外恐怕也是这样吧?忽然她又想到,自己光顾担心了,真有点“作贼心虚”。其实,应该再想想这个机构的宗旨,看自己到底是否适合。也许它就是要找我这样的人呢,不然怎么会选上我?这个机构的宗旨很有道理。计算机发展很快,但理论跟不上发展。不象数学,物理那么成熟。其它领域也有这样的例子。据说,空气动力学是在飞机发明50年以后才完善的。电脑的确还存在不少问题。所以建立这个机构,是为了使计算机事业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另外,进行国际合作也是符合潮流的。现在是所谓地球村时代,许多事情需要国际合作。如气象,环保,缉毒,等等。根据这个宗旨,我是完全适合的,胜任的。自己早已不做具体学术工作。这些年,不就是做规划,咨询,务虚的工作吗?这个机构显然不是讨论具体学术论文的。要是这个目的,ACM的有关组织就可以承担了。这个机构显然是研究战略问题,需要的是有宏观管理决策眼光的人。但又不是一般管理人员,还必须对计算机有深入了解。看来,是要从计算机的发展历史上总结经验教训,所以要求有40年从业经验。这不是一般的MBA所能胜任的。这么一想,她就更有信心了。对自己刚才居然想打退堂鼓觉得太可笑了,太没有出息了。说不定,自己在那里不仅不比人差,还能崭露头角呢。不过,想到自己的英语水平,又有点气馁。先不管它吧,毕竟内容是关键。也许自己可以在每次开会之前先作好准备,就可以主动一点。
    想定以后,她就着手申请准备工作。先再仔细看一下候选人条件和选择过程吧:
    1。历届图灵奖获得者是这个俱乐部特别成员,不计入300名计算机科学家名单之内(图灵奖是计算机领域的最高奖,每年评选一次) 。
    2。从中找出 9人为评委。
    3。候选人的基本条件是:
         1)必须在计算机领域工作40年以上。
         2)有许多“第一” (不一定要世界第一,例如,创建欧洲第一个人工智能实验室) 。
         3)有100篇以上论文。
    4。候选人的提名由评委向一些计算机科学家发提名表,每人提名名额不限。提名者和提名过程是保密的,25年后可以公开。
    5。初步候选人数450名。低于450名,扩大提名计算机科学家范围。高于450名,由评委淘汰到450名。
    6。向450名候选人发申请表。
    7。由评委从中选出300名。统称世界300名顶尖计算机科学家。
    8。这个位置是终身的,成员只进不出。
    9。以后,每三年增补由于原成员死亡而留下的空额。
    10。于2007年4月召开首次会议。
       柳倩这才知道,自己是属于450名第一轮候选人。她还发现,候选人选上以后有“只进不出”这一条款,心更宽了一点。只要入选,以后没有人再审查自己了。入选的三个条件,第一条最简单。要求40年工龄,我早超过了。不过,怎样证明我说的是事实呢?是否要人证,物证?填表说明中没有讲。大概不会有人作假吧?不过自己最好还是给些旁证,比方,在文献中列出一个40年以前发表的作品就可以了吧,这是有案可查的。第二条,要求“第一”。这应该不难。世界第一没有,中国第一是有的。文件中举欧洲第一为例子。中国的领土,人口,重要性不亚于欧洲吧?第三条,要求100篇以上论文,这也不是问题。下面的问题就是具体填正式申请表了,这就比较费事了。
      首先,柳倩想到要把申请表复印几份,万一填错了好再来。但发现不大好办。因为这份申请表不是几张单页的纸片。它有好几页,还装订起来了,像一本杂志。每一页都是正反面都有内容。平时复印都是秘书的事,这份东西不能让秘书做。问题还在于,原表的纸张特别高级,自己复印的纸张太差,拿不出去。的确,申请这么高级的位置当然不能用普通的纸。看来只好事先打好草稿,然后小心填写上去了。填完倒是要复印一下,留个底。不然以后自己忘了原来怎么填的,前后不一致就不好了。申请表内容是这样的:

如果有的项与你无关,填N/A。
1。姓名。
2。性别。
3。出生日期。
4。国籍。
5。目前职位。
6。通讯地址和住址。
7。电话。
8。电邮。
9。简历。
    与美国一般求职简历不同,时间要正写,最早的经历先写,这倒是与中国写法一致 。包括学历,科研,教学,工程,咨询等。
10。列出你起主要或重要作用的重大事件,项目,活动。包括内容,时间,作用,效果和影响。
11。荣誉和奖励。
12。出版物清单。
    作者,出版社名称,出版物名称,日期或卷期。
13。曾经和现在的头衔,职位(指明何时到何时) 。
14。论文选件:
    要求提供3到5篇论文全文。如果原文不是英文,要附上原文,并说明文种。这 3到5篇论文应当是你的代表作。诺贝尔奖往往一篇文章决定获选。我们与诺贝尔奖不同,要求3到5篇。
15。填写日期。
16。签字。       

    必要时,我们会要求提供出版物清单中的其它作品全文。
    必要时,我们也会要求提供有关事情的人证物证。
    读到这里,柳倩发现,原来果然要人证物证,不过只是在“必要时”。如果提供人证,他们一定会以其它名义调查吧,不然不是泄露秘密了吗?关键是这3到5篇论文。翻译让研究生张若立,赵克利做好了,当然要找个理由,不能告诉他们为什么要翻译老论文的真正原因。选3篇还是5篇?WCFS让自己决定,这意味着,如果你认为3篇够份量,就3篇,不然就4篇或5篇。自己没有传世之作,当然选5篇。问题是选那几篇,好像哪篇也不够份量。再想想吧。
    以后的几天里,柳倩把表的其它部分填好了,只剩下选论文这件事了。为了保密,她把有关这个事情的材料放在一个专门的公文包中,这个包放在家中书房的一个角落里。她决定,连汪华也不讲,直到事情有了眉目,再告诉他。  
    费了3,4天功夫,柳倩才把5篇论文选定。其中4篇都是她作为第一作者的合著,只有一篇是她单独署名的。本来她想都用合著的,因为真正有点水平的都是她的研究生做的。但她觉得不妥。虽然WCSF没有规定作品一定要有自己单独署名的,杨政宁,李政道的成果不是合作的吗,但还是觉得有一篇单独署名的为好。这篇文章其实是在一次有关发展战略会议上的发言,不是计算机学术论文。但那次会议规格较高,而WCSF不是也强调要给政府咨询吗,想来也是可以的。好在已有4篇垫底,最多这一篇不算数就是了。其中,关键的两篇是一个以前的博士生叫李远飞写的。此人才能很高,现在加州伯克莱大学当教授。当时她想把他留下作助手,但他还是走了,也许是对我没有让他在这两篇论文上署名第一不满。因为过去已经有多篇他的论文,让我署名第一。这两篇,他认为份量重,不乐意再让。但柳倩也不愿意让步。自己作为导师,如果论文不如学生,怎么说得过去?本来自己是坚决要把他留下的,希望成为自己的得力助手,但后来一位副校长出面干预,自己不好坚持。据说李远飞女友的父亲认得这位副校长。这次WCSF要论文,幸亏有这两篇,不然还真拿不出有份量的论文呢。不知他会不会发现我用这两篇文章作为申请WCSF成员资格的事?如果知道了,会不会去抗议?或者WCFS会不会去向他询问呢?首先他不会知道我提交了什么论文。即使知道,或者WCFS去向他询问,他也不至于如此与我过不去吧?他离开时表面上还是尊重我的。中国人尊师的观念是很深的。反正他年轻,没有资格入选。阻挠我入选,对他没有好处。再说,我如果当选,也不仅靠论文,还由于我的资历。这么大的荣誉,这点风险值得冒。
      然后她就找来两个研究生张若立,赵克利,要求他们把论文翻译成英文。要求快一点,并且质量要好。嘱咐他们不要对别人讲。两个研究生对导师的要求当然一口答应。不到两周,任务完成来交稿了。她很高兴,赞扬感谢了他们一番。然后,利用一个周末,一个人悄悄到办公室,把这几篇论文的中文稿,英文稿,以及申请表,复制一遍。足足化了她近一个半小时。回家后,放到那个专门的公文包内。现在她要“冷却”一下,过两天再来从头检查一下,看所需材料是否完全,无误。美国信件邮寄要两周,如果有遗漏或差错,往返一个月,过了截止期就糟了。这方面,她做事是很细致的。英文虽然自己没有能力检查他们,但还是要大致看一下。不过,如果真被选上WCSF成员,这几篇论文还要熟悉一下。都是以前的学生做的,何况时间已久。必要时,找原作者再谈一下。理由可以说是,她想让现在的研究生继续做这方面工作,所以再对这个论文交换一下意见,其实是不明白的问题想问一下。有的论文第二作者或排名更后的作者,也就是论文实际的主要作者已经不在北京,或者已经在国外,那只能找署名的其它作者了,总比我清楚一些。实在不行,让他们与主要作者联系一下就是了。因为。对研究生的论文,柳倩是充分利用的。不仅自己署名第一,还让她的亲信署名第二,第三,……。这样,下次要提拔她的亲信时,都有足够的“成果”。自己是老大。提拔老二时,老二把这篇论文算上。提拔老三时,老三把这篇论文算上。也就是“一文多用”。别人谁知道老二,老三没有贡献?李远飞有一篇论文,本人署名第七。他当然很不满意,但也敢怒而不敢言。一个月以后,柳倩终于把申请表和5篇论文都寄出去了。复印件她还保存在那个专门的公文包内。总算了结了一件事,下面就等对方的回应了。
      以后的日子,一切如常,没有什么异常情况。说明没有人知道这件事。有时,她也有点担心,WCSF是否会知道国内有不少人反对她?有的还很强烈。这些年,在争夺国家项目上,她是得罪了不少人。许多人指责她,抢了项目,经费,但没有成绩。比方,她的软件开发环境项目,名声搞得很大。实际上,拿了国家大量的钱,却没有什么实用的产品。鉴定会请一帮熟人捧场,通过招待,送礼,以及其它利益交换,总能过关。评语都是事先商量好的。所以别人奈何不了柳倩。她的交际手腕,别人是比不上的。尤其在科研领域。许多人在搞学问上是专家,但在交际手腕上,多数是不行的。柳倩心想,这些书呆子们,只会强调他们的业务能力。他们以为,项目,经费,应该给有才能的人,单位。可是,他们不想一想,什么叫有才能?关键是要靠你表达,要主管机构领导认可。就像做生意一样,产品好的,不一定卖得好。项目,经费在主管单位手里,如果主管单位负责人不认可你,你再有才能,也没用。所以,关键要把主管单位负责人搞定。主管单位负责人,即使有高学历,但最多只是某个领域的专家,对其它领域是不懂的。你的学术才能高,他未必理解。在交际手腕上,柳倩有一整套手法。其实,在社会上,善于搞关系,走后门,这样的人不少,胜过柳倩的有的是。问题是既有学者身份,又有交际手腕的人难得。总不能请一个有交际手腕,但不懂电脑的人来抢项目吧?柳倩在这方面的确是个异数。虽然她的专业才能平常,但资历很高,加上电脑是个新学科,上面没有更高的权威了,她的交际手腕使她脱颖而出,从一个普通教员,发展到今天成为这个领域的“顶尖权威”。对于指责她抢项目,抢经费,她的想法是,这是竞争,是合法的,公开的。谁让你们没有本事。假定你开一家餐馆,另一家餐馆比你价廉物美,你会承认自己不行,把顾客赶到另一家餐馆去吗?况且,她这样做,也是为了首都大学的利益。每年,她为首都大学搞到几百万经费,所以她在首都大学的地位很巩固,校领导也仰仗她,别人谁也没有这个本事。她相信,外国人不会知道中国人内部的矛盾,也搞不清楚。如果告状的人是无名小卒,WCSF也不会理睬。如果是有地位,有知名度的人,即使与她有矛盾,对她不满,也不敢把事情做绝。学界如政界,既有利益冲突,又有利益相关。他们也怕,如果把事情做绝,她会报复他们。况且,整个这件事是在保密状态下进行的,等我入选以后,他们再提什么也晚了。到那时,他们要反对我就更困难了。看来,自己人生的颠峰时期即将到来。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落英缤纷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carox' 的评论 :

谢谢你们欣赏(Carox,石墨)。不过第一章,第二章只是铺垫。我想星期三发第二章,星期五发

第三章。
carox 回复 悄悄话 太精彩了,快来下文
石墨 回复 悄悄话 鼓掌,第一章就这么精彩!期盼后续。。。悄悄再说一句:这差不多是点名了吧:)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