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微知著

成功是人生,失败也是人生。 辉煌是人生,平凡也是人生。
个人资料
文章分类
正文

五七干校的包子

(2014-05-17 04:59:01) 下一个

    文革中,大批知识分子下放五七干校。所谓干校,其实就是农场。不过,这里的成员都是知识分子,不是农民。北大清华的干校在江西南昌附近的鲤鱼洲。据说选址时毛泽东亲自去看过。好算是皇恩浩荡,格外关照。我也在下放名单之列。
    这次下放与过去下乡下厂不同。那时知道是临时的,锻炼而已。这次就没有说临时的,所以全部家当都搬去了,打算一辈子在那里了。只是户口还在北京,所以回来希望还是有的。不过大家都一心听从党的教导,没有那种回北京的渴望。 
    虽然生活条件不能与城里相比,但比农民还是好得多。工资还是照发。劳动量很大,但大家干劲也十足。吃得也多,睡得也香。没有什么要操心的,所以身体比如何时候都好。吃饭有食堂。因为就在鄱阳湖边,所以常常有鱼。就是菜的油水少。当时也没有感觉。 直到离开干校回京时,才意识到这一点。
    三个月以后,我和其它几人,得到紧急通知,马上回校参加一项科技工程项目。结束了干校生活。根本没有想到。 
    临走时,干校食堂专门为我们几人做了一次油渣包子,算是送别。做了许多,吃不完,还带着回京的路上吃。让我惊讶的是,这包子味道之鲜美,无与伦比。我一面吃,一面在骂原来北大的食堂。北京条件那末好。怎么从来没有做出过这样美味的包子呢?可是,没有多久,我才知道,我冤枉了北大食堂的大师傅了。是因为三个月没有油水,所以这个油渣包子才这样美味。我什么时候认识到这一点呢?从江西回北京的火车上。火车上提供盒饭。现在大概没有人欣赏火车盒饭的吧?可是,当时我吃到盒饭,马上把干校带来的包子丢一边了。因为包子无法与盒饭相比。回到北京以后,盒饭又无法与食堂的饭菜相比了。    
    这个经历也使我想到慈禧太后吃窝头的传说。当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出逃。路上没有东西吃。老百姓只有提供窝头给她,她觉得鲜美无比。事件结束回北京以后,她还怀念那窝头,要御厨房给她做窝头。御厨房的大厨还算聪明。知道如果真做窝头给她吃,准得掉脑袋。于是他们用栗子面等做成窝头样子。这就是现在叫“爱窝窝”的北京知名小吃的由来。虽然慈禧吃起来不会有当年吃窝头的感觉,但也不至於太难吃。原来听说这个,只是当作故事。没想到干校的包子,让我真切体会到慈禧当年的感觉了。 
    由此还引伸出一个道理,幸福是相对的。如果你没有机会吃到山珍海味,不必遗憾。只要把自己饿几天,或者家里一个月不起油锅,再吃什么,都是山珍海味。相反,天天吃山珍海味的人,没有幸福感。慈禧平时每餐100道菜,还说没有东西可吃。所以,如果做什么“你幸福吗?”这种问卷调查,实在没有意思。对一个有钱人,一桌酒席,他不感到幸福。对一个乞丐,一碗肉丝面,就很幸福。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9)
评论
activcard 回复 悄悄话 五七干校主要是机关干部,知识分子。毛泽东的女儿都在五七干校“劳改”过,只不过现在的一些JY把五七干校说成是“牛棚”。
落英缤纷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七荤八素' 的评论 :

抱歉。我是不懂爱窝窝。不记得在哪里看到过,御厨用栗子面等做成窝头样子,对付
慈禧。看来你说得对,主要材料可能是糯米。
laha 回复 悄悄话 那时五七干校都是有问题的,不受重用的或出身不好的干部去的地方。我父母在不同的干校,在不同的省。一家人在4个不同的地方。不过也没啥,想想小小的年纪,又火车又汽车去看老爸,也是一种回忆。那地方鱼又便宜又新鲜。
打工的 回复 悄悄话 博主比较正直, 没有痛骂干校。事实上他们下放的知识分子比农民的生活还是好很多。但许多知识分子根本不想人人平等。
石假装 回复 悄悄话 什么都没有的时候、家里突然来了个亲戚,留她吃晚饭。我是家里的小主人,用仅有的一点油渣炖了菜,那亲戚说好吃极了。过了一阵她见到我时非常怀疑地问我:你那菜用了什么?本来穷得只能用油渣就够不好意思了,再经她这么一怀疑更不好意思说了。估计她到死都怀疑我用了怪东西。
李操星 回复 悄悄话 我是随父母在江西永修县滩溪公社的卫生部五七干校,呆了三年多直到小学毕业。看了本文感到很亲切,早晚一天我要把那段生活写下来。近年回去过几次,还是住在当时房东的家,只是感到现在人更少了,更荒凉了。老表都去广东打工去了,昌九高速没有从我们那个地方过,国道上的车还没我们那时多。
yuntai 回复 悄悄话 要是有个人写一本系统的《五七干校》专著就好了,年轻一代就不会凭一己的想象来随意描摹它了。
七荤八素 回复 悄悄话 您说的爱窝窝不是栗子面的小窝头吧,爱窝窝是爱窝窝,是糯米做的;小窝头是栗子面的,不一样。
lisi 回复 悄悄话 说道57干校,很多人都很矫情。57干校就是现在各级党校的前身。不是党员或积极分子,根本不能到57干校学习。
有一年,我们学校的大部分老师都到57干校学习,一个月。那是刚改革开放的第一年,老师比较受重视,大部分人都去了,有一个出身不好的老师没有被容许去,那个老师还开骂了一天。
aussie-2 回复 悄悄话 老毛不可能参与干校的选址。69年,他老人家还在琢磨着办不办大学呢。
我在非洲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鲤鱼洲' 的评论 :
江西是鱼米之乡这是肯定的,今天还是,但不代表这个地方没病没灾呀,血吸虫病现在还有,但想再得这种病的机遇很少了。
我父母58年支援内地建设时从上海来江西安的家,文革期间也随父亲下放到农村很多年,你和楼主都在江西短暂的生活过一段时间,知道江西的困苦,我倒没有责怪你们的意思,就是想借机宣传一下改革开放后的江西。
看你写到“经常梦里回到鲤鱼洲”,很是感动,童年的回忆是最美好的,希望你就不要梦回了,还是亲自来看看吧。
落英缤纷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我在非洲' 的评论 :

你是否冤枉我了。我没有埋怨江西老表亏待我。我已经说了,我们生活比农民还是好。

我只是想说明“感觉”的相对性。
鲤鱼洲 回复 悄悄话 天哪,终于找到组织了,潜水N年,这次可得上来喘口气儿。我七岁就随父母去了鲤魚洲,最会唱的歌是:"我们是小五七战士"。我那时学会了插秧,弟弟负责送秧苗。
你们怎么不说说那地方是血吸虫的重疫区,还鱼米之乡呢? 许多人开始得病,北大一教师死于此症。周恩来才发恩把北大清华的人给撤回来了。回来后许多人得肝病。包括我的姨父,清华教师。
经常梦里回到鲤鱼洲。
颐和园 回复 悄悄话 我记得一个冬天从北京到江西去干校探望老爸,还记得在一片荒芜的背景下,满树的娇嫩的茶花灿烂开放,反差特别大。LZ那一代人挺不容易。
Dkong20 回复 悄悄话 同意楼下的。发展经济少讲点GDP,这就是个狗屁。提高白姓生活品质才最重要。天天吃肉又如何,高质量生活是天天无污染蔬菜,水果,野生的新鲜鱼。我们可能有吗?一条野生的鲜鱼,不用什么佐料,就能做出鲜美的美味。
我在非洲 回复 悄悄话 呵呵,忘恩负义的家伙,为什么这样说?
江西一直是个鱼米之乡,文革期间江西接待了很多北京来的大干部和大叛徒(如邓小平、胡耀邦等),江西老俵对他们不薄,文革后陆续走人,走时只记住了吃的没有油水。你可知道我们那时南昌每个人的月定量只有三两,大量的米油都支援全国了。之后的改革开放,江西也就被忘记了,没人感恩,到现在还是以农为主的落后的穷省。老天有眼,那些五花八门的污染也随之远离了江西,至今赣江的水还是那么清,山还是那么绿,希望楼主有机会回南昌看看。
activcard 回复 悄悄话 五七干校好啊! 父亲上十多年的胃病在五七干校彻底痊愈。劳动对人的身体却有好处,而且这种劳动并不影响到生存。
Dkong20 回复 悄悄话 可现在的食物,没人敢乱吃。鬼知道有什么
zzyzx 回复 悄悄话 经过那种年代的人是不容易忘记过去的。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