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微知著

成功是人生,失败也是人生。 辉煌是人生,平凡也是人生。
个人资料
文章分类
正文

聪明的商鞅

(2014-01-21 16:24:04) 下一个

    东周列国志有许多精采故事,涉及哲学,政治,军事,外交,人生,充满著智慧。许多成语典故来自东周时代的故事。有许多故事众所周知,但也有些故事没有被广泛了解。  
    人们知道商鞅变法。知道他为了建立信用,在城的南门放一根木头,宣布谁能搬到北门,赏五十金。起初,人们当然不相信,做这么容易的事能得这么高的报酬。不敢去试。后来有一个勇敢的人去试了,商鞅果然兑现了承诺,这个人真得了五十金。商鞅这么做是为了建立信誉,为他以后的变法打基础,从而推动变法的成功。但人们没有注意他当宰相之前的一段小故事,也很有意思。这里就是讲这个故事。    
    商鞅原是卫国人,在卫国宰相门下做事,没有名气。但宰相知道他的才能。有一天,宰相病危,卫国国王来看宰相。看到宰相病势沉重,国王问宰相,万一你不能康复,谁能继承你的位置?宰相回答说:商鞅。国王无语。宰相知道国王不想用他,就又说道,大王如不用他,一定杀了他,以免为别国所用。国王也没有接话,只说,你好好养病吧,就走了。国王走后,宰相把商鞅找来,说我在国王面前推荐你,但看来他不想用你。所以,我建议他杀了你。这是忠于君。但你又是我的朋友,所以,我现在通知你,赶紧逃跑。这是义于友。宰相似乎做著矛盾的事,以顾全忠与义。但商鞅的回答出乎意料。他说,你不必担心,我不需要逃走。宰相问,为什么?商鞅说,你叫国王用我,或者杀我,两者虽然态度相反,但出发点是一致的,都认为我是一个杰出人才。既然国王不想用我,说明他不认为我是一个杰出人才。如果他再来杀我,又说明他认为我是一个杰出人才。这是矛盾的,所以是不可能的。      
    这里我是阐发了一下。商鞅的原话没有说得这么明确。商鞅的原话只是说,既然国王不听你的话来用我,怎么会听你的话来杀我呢?我开始并没有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总觉得商鞅应该先逃走才是啊。宰相向国王推荐他,已经暴露了他的才能。后来宰相又建议国王杀他,他不是处于危险境地吗?经过仔细思考,发现商鞅这句话逻辑严密,商鞅的确没有什么危险。这句话的意思是,国王要么认为他有才能,用他。要么认为他无才能,不用他。不可能既认为他无才能,不用他;又认为他有才能,杀他。也许有人会认为,反正国王有权力,国王是否会这样想:“不管怎样,杀了商鞅总没有坏处,以防万一”。所以商鞅还是应该逃走,才保险。一般情况下,一个人是不会违反逻辑,或做无意义的事情的。国王也不例外。不会按照“反正杀了他没有坏处,以防万一”的想法,而去杀一个人的。宰相要商鞅逃走,是因为他深知商鞅的才能。你以为商鞅应该逃走,也是因为你已经知道商鞅后来成功的故事,知道他是有才能的。而国王当时不知道,不相信商鞅有才能,认为只是一个普通人。他认为宰相病重糊涂了,才推荐商鞅。他为什么要去杀一个普通人呢?国王可能错杀无辜,但那是因为偏听偏信,国王主观上相信自己是杀得有道理的,并不是国王主观上就想错杀无辜。如果这个国王,喜怒无常,经常滥杀无辜,是否商鞅就很危险了呢?也不是。如果那样,那就任何人都可能遭殃,任何人都应该逃走,不会因为宰相的建议,商鞅比别人更危险。因为宰相的建议,出于理性,而国王的行为是非理性的。商鞅的确聪明。一般人遇到这种情况,赶紧先逃走再说,以防万一。而商鞅看到了根本没有这种可能。不能用之而杀之的情况是有的。那只有这种情况,即国王知道他的才能,想用他,但他不愿为国王所用。我承认,商鞅比我聪明。我虽然想通了这个道理,但经过了一番思考,而商鞅是立即反应,作出判断。 

* * * * * * * * * * * * *

    顺便说一下,商鞅最后的结局。重用他的秦孝公死了以后,继位国王不喜欢他,要杀他。他开始逃亡。想住旅馆。结果因为没有“身份证”,被旅馆拒绝。因为按照商鞅规定,没有身份证,旅馆不能接待。商鞅最后被处极型。一般人们都把商鞅被旅馆拒绝看作是他作法自毙的笑话,其实,这是庸人之见。他被旅馆拒绝,恰恰说明他的成功。他立的法,已经深入人心,不需要监督,也没有人敢违反。从“立木为信”,到“作法自毙”,他成就了自己的事业。他也为自己的变法事业而殉道。秦国由他而强大。秦始皇最后统一六国,有商鞅的功劳。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