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获五块诺贝尔奖牌,加州大学赢麻了!
UC Wins Big: Five Nobel Prizes in Three Days
今年的诺贝尔奖,可以说是属于加利福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UC)系统的。短短三天之内,加州大学的教授和校友接连斩获五项诺贝尔奖,创下了世界纪录,成为史上单一年份获奖最多的学术机构!
三天五奖,震撼全球
第一天:
Frederick Ramsdell(UCLA、UC San Diego 校友)——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共享)
第二天:
John Clarke(UC Berkeley 名誉教授)——诺贝尔物理学奖
Michel H. Devoret(UC Santa Barbara 教授)——诺贝尔物理学奖
John M. Martinis(UC Santa Barbara 名誉教授)——诺贝尔物理学奖
物理学奖三剑客同出加州大学,充分显示出 UC 在量子物理的基础研究上的深厚实力。
第三天:
Omar Yaghi(UC Berkeley 教授)——诺贝尔化学奖
三天五奖,UC 系统的诺贝尔奖得主总数也随之达到 75 位,堪称全球学术界的“奖牌收割机”。UC不止获奖,更在改变世界。
其实,这并不是 UC 第一次站在人类文明的高峰。从基础科学到工程技术,从生命医学到信息革命,他为人类社会创造了一系列里程碑式的成就:
UC 作为一个世界一流公立大学体系,持续推动着人类知识的前沿,造福全球,成为世界变革的引擎。
我是复旦的本科,上海交大的研究生,对复旦、交大比较熟悉,这两所学校在中国的排名都要高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UCLA。但是在自然科学基础研究方面,复旦、交大实在拿不出什么可以与加州大学相比的成果。中国在诺贝尔奖的竞赛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事实上,加州大学并非真正的公立大学。很多人并不了解,加利福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UC)与加州州立大学(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CSU)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高等教育体系。严格来说,CSU 才是加州真正意义上的公立大学,而 UC 系统则是一个“半公立、半私立”的混合体。从办学经费来源和学校管理来看,UC 更像是一所私立大学。政府提供的支持比例相对有限,学校更多依赖科研经费、校友捐赠和学费来维持运作。这种体制使 UC 既保留了公立大学的包容性,也拥有顶级私立大学的科研竞争力,这正是它能够在世界舞台上长期保持领先的重要原因之一。
加州大学的实力,扎根于它生长发展的这片独特土地之上。加利福尼亚州的经济在全球范围内堪称“一枝独秀”,其经济规模之庞大令人瞩目。加州一个州的 GDP 竟然高达 4 万多亿美元,如果将加州视为一个独立的经济体,那么这片人口仅有三千多万的土地,居然可以跻身全球第四大经济体!这不仅是美国的奇迹,更是世界经济史上的传奇。正是这样一片充满创新活力、经济实力雄厚的土地,孕育并支撑了加州大学体系的蓬勃发展,使其成为世界顶级的知识与科技中心。
当年出国前,我们学校里有一位来自美国中西部的外教托马斯教授,他平时与我关系很好。1983 年,我办妥了去 UCLA 的所有手续后,兴冲冲地告诉他:“我很快要去你们美国了!”
谁知他却非常认真地对我说:“你要知道,加州不是美国!”
这句话当时让我感到非常困惑,也有些不解。但四十多年在加州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经历,让我逐渐体会到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加州确实与美国其他地区有着截然不同的气质、节奏和精神面貌。我越来越觉得:加州不是美国,加州是美国中的美国!
作为加州大学这所伟大学府的一员,我深感荣幸,也期待它在未来继续书写属于人类的辉煌篇章。
母校赢麻了,我与有荣焉!
徐令予 作于南加州 (2025年10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