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处理第二代华裔文化冲突的想法

(2015-05-15 10:45:38) 下一个
按说这个问题应该等到孩子再大一点,才会更明显,伴着青春期孩子和父母之间的代沟,就象Joy Luck Club 里表现的,不光是移民的问题,还有代际差异本身的问题。在这些更复杂的问题来临之前,我觉得我自己的基本原则是想好了的:

1,不强求孩子的政治认同,不强迫孩子认为自己是 ”中国人“。首先 “中国人” 是一个很难定义的概念,我已经分析过。从国籍和法律意义上说,第二代毫无疑问就不是“中国人”,从情感和文化上说,可以是“中国人”,或者华人,但这种纽带是自然的。孩子如果说,我爸爸was from China,而且对中国文化有亲近感,其实就很足够了。第二,父母特别强调要孩子认为自己是中国人,在我看来还有点奇怪,因为大多数的父母并不是被强迫移民,不是被贩卖,被绑架,不是逃难,也不是被政府分配。自己当初出国的时候其实就已经自愿作出了永久离开中国,和可能不再做法律意义上的“中国人”的决定,为出国不少人还在签证官面前撒了谎(OK 往事不要乱提,人生已多风雨),现在又何必强求自己根本没有出生在中国的孩子认为自己是“中国人”呢。这里有父母一代的纠结和分裂可以理解,但这个纠结不必由孩子来承担。

2, 孩子应该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我完全反对给孩子带中国饭菜做午餐。尽管家里自己按中国习惯做菜,但决不往学校带菜,另外经常在外面各种餐馆吃饭,在家里,他不习惯的中国口味,比如麻辣,也不勉强。原因很简单:不想让孩子因为觉得自己特别与众不同而产生不舒服的感觉。父母应该了解,孩子有自己的世界,需要在那个世界被认同,而那个认同和父母的爱是不一样的。即使很中国地说,如果孩子觉得自己因为总是吃得和别人不一样而“没面子”,那父母也必须顾及孩子那小小的“面子”,而不让孩子感觉自己过分与众不同,“weird”。

3,希望孩子想到“中国”的时候,不是无聊,累,和boring 的。中国不是他们的负担。我偶尔在儿子面前磨墨展纸,写几个不三不四只能骗骗海二代儿童的毛笔字,除了让自己心平气和,提高修养,少骂点人以外,也有润物细无声,让他感受中国文化之苦心也。看到我写大字,儿子就会说,和墙上挂的书法是一样的!我问,美吗?他说,美。我写他的名字(我儿子不用英文名字,这一点我反而更中国),也让他自己尝试写自己的名字。他觉得好玩,我觉得仅此就够了,不让他真正去苦学。另外,他听到中国音乐有亲近感和美感,喜欢看周星驰,看灰太狼,甚至看黑猫警长(我顺口翻译成Black Cat Police Officer),这些都是让他快乐的。实在想不出有什么必要,要让他去因为中国而纠结。

4,那么,你是American? Chinese?我问。儿子说,都是!5岁的时候,有一个美国小孩问他“Are you Chinese”? 他就已经感到困扰,变得有点防卫,但是一瞬间却有点狡猾地答复:“My name is not 'Chinese'.” 后来我说, 你可以认为自己是Asian American. 在我看来, 多元文化是美国的特点,也是全球的趋势,与其让孩子纠缠于“是” 或者“不是” “中国人”,不如及早认同自己的hybrid 身份,并以这种多元,混合的背景为傲。正是这种自然而然的多元混合及其独特经验,我觉得才是第二代超过普通白人孩子的优势,也应该成为他们心理优势的基础。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博主已隐藏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