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文章分类
正文

谈国共两党抗战中各自的战略角色

(2014-06-26 20:52:48) 下一个

谈国共两党抗战中各自的战略角色

        共产党曾经在评价抗战历史的功绩问题上犯过以偏概全的错误:过于强调共产党的抗战功绩,而轻忽了国民党的抗战功绩。这是事实。在两党相互视为政治敌手的时代,这种错误也是可以理解的;正如国民党在同样的历史领域及其统治地区,也曾经轻忽过共产党的抗战功绩一样。只是国民党占据的地域相对窄小,影响力没有那么大,所以现在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罢了。当然,共产党这种对于历史评价以偏概全的错误不能因为可以理解,而且国民党也曾同样轻忽过共产党,就认为可以接受。不,历史事实是任何人都不可以抹杀的。好在共产党方面现在已经撇开政治因素,较为全面客观地评价了国民党在抗战中的功绩,给与曾经的政治敌手以客观而积极的评价。这是一种政治自信的表现。

        现在,有人为了所谓“真正的历史”而犯同样的错误。他们以偏概全地罗列了国民党在抗战中一系列的战役、阵亡将领的名单等等,却不屑于提及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作用,还美其名曰“真正的历史”。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正犯着以偏概全的错误。其实,无论国共,只要从民族大义出发,坚决抗敌,都属民族英雄,都值得全民族的称颂和纪念。

        本文的目的,不是从战役角度来评判国共两党在抗战中的功绩,只是想从战略角度分析国共在抗战中的各自角色,以及各自角色所应承担的责任。

        日本侵略中国,是甲午战争的延续。中国在甲午战争失败后赔偿日本的巨额财物,养肥了整个日本民族,也使日本朝野食髓知味,更加觊觎中国这块肥肉。日本侵华,可以说不仅是政府行为,也是得到社会、民间上下认同的民族行为。至少到目前为止,找不到日本民间哪怕稍有规模的反战活动和反战组织的有力记录。所以,日本是积四十余年时间和举国之力来进行这场战争准备的。反观中国,自甲午战争之后,积贫积弱,经历了八国联军的蹂躏,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虽名为战胜国却惨遭世界列强分割主权的痛苦,民间底层遭受地主买办、土豪恶霸、地方官吏和军阀割据层层盘剥,苦不堪言,加上国民长期精神麻木,一盘散沙,让外人不断滋长宰割我中华沃土的企图心和可能性。

        当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时,日本无论经济实力还是军事实力都远远超越中国的综合实力。日本正规军的数量虽然少于中国的正规军数量,但作战质量却远超于中国。且看陆军对比:日本陆军数量近七十万人,中国陆军两百万人;日本有经过训练的预备役七十余万,后备役近九十万,及补充兵员两百五十万,中国仅有预备役五十万。日本一个常设师与中国一个整编师相比,步骑枪比中国多1.5倍,轻重机枪多1.1倍,野榴山炮多3.1倍。另外,日本一个常设师还多有炮兵车和辎重车1000余辆,坦克24辆。海、空军对比更是日本占尽优势。显然,日本的整体作战实力远远超出中国当时的整体作战实力,这个结论是当时国共两党及知识界的共识。日本虽然远涉东洋,但它是有备而来,它首要的战略选择就是寻求决战,最好就是速战速决,力求发挥自己的种种优势一举歼灭中国的有生军事力量,然后通过对中国广大地域的殖民统治达到以战养战和为日本资源短缺输血的目的。那么,怎样才能充分发挥它们的战略优势呢?当然就是通过正规的大规模的战役来歼灭中国的军队。因为在将士相向、枪炮交集的战役对决中,日本的优势显而易见,它们不仅不怕而且渴望得到战场上的决战机会;它们害怕的是后方不稳、后勤供应不上、将士休眠不足、令它们的兵力优势无以发挥的游击战以及长期的持久战争。凡此种种,毛泽东在他的《论持久战》中分析得淋漓尽致。坚持以游击战为主,在取得局部优势时适时发动战役性的运动战或阵地战,同时最大范围内开展敌后武装斗争,是共产党当时的抗战指导原则。我想,这就是共产党在抗战中与日本作正面战役不多的原因之一吧?这种扬长避短的战争形式选择本无可厚非。那些指责共产党在抗战中发动战役少于国民党的人,是否考虑过当时敌我双方的实力和敌人的战略意图?

日本全面侵华,不仅是民族对民族的战争,更直接的是政府对政府的战争。哪个政府对哪个政府呢?人们总不会认为是日本政府对延安的那个影响有限的共产党地方政府吧?当然是日本政府对蒋委员长领导的中华民国中央政府了。作为执掌军政财经外交大权的一国政府,领导军队抗击外敌是理所当然、义不容辞的职责,即使不是承担全部也应该承担主要的抗敌责任。遗憾的是,日本侵略军大跨步的入侵中国广大腹地,占据了中华大半河山,蒋委员长的中央政府自始至终都没有正式宣布对日宣战。连松沪会战、台儿庄战役都敢打的堂堂中华民国中央政府,发一纸宣战书激励军民全面抗战又有何难于启齿?共产党的八路军、新四军在抗战中发动的有规模的战役确实不如国军那么多,除了上述所及原因之外,看看八路军、新四军的军队规模、武器装备、财务状况和后勤供应及其驻地条件就可以知道何以如此了。何况到底是蒋委员长的中华民国中央政府及其武装力量国军实力强大,还是共产党的八路军、新四军实力强大?名义上是前者在后者的领导之下抗战,还是后者在前者的领导之下抗战?两相对比,答案不言自明。

大敌当前、亡国丧土危机之下,作为民族一分子,无论政党领袖还是乡野村民,无论学者教授还是年轻学子,无论富商巨贾还是贩夫走卒,其所应尽的抗敌责任都是一样的: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目的都是救亡救国。然而,每个人的能力、职业、地位不同,所能够动用的人力、物力、财力、战斗力和影响力不同,其所承担责任的效果必然有所不同。论战场杀敌,文弱书生难比赳赳武夫,论宣传动员,草莽英雄难比学者教授,论御敌作战,杂牌武装难比国家精锐,论经济财气,地方政权难比中央政府。这些都是常识。何以历史过了这么些年,有些人就健忘了?在抗战时期,难道手握大权重兵的中华民国中央政府不该承担抗战御敌的主力,反而需要与其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计较谁该成为抗敌主力?共产党以前自称是抗战主力固然有误,他们现在已经承认国民政府的国军抵挡了日寇的正面主力。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历次大小战役战斗,确实是可歌可泣、值得永久载入史册的,这一点中国人都没有疑义。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不屈不挠、浴血奋战同样可歌可泣,同样值得永久载入史册,这一点难道有人还有什么疑义吗?如果有什么疑义,就请提出来大家讨论;如果没有疑义,就不要用以偏概全的春秋手法来否定共产党的抗日功绩,好像不如此就不足以成为所谓“真实的历史”。抗战的真实历史就是国共以民族大义为重合作抗敌是历史主流,相互之间信仰分歧退居于次要地位。

最后,谈谈关于日本战后至今对于侵华的态度问题。日本政府乃至民间,至今拒不向中国等二战期间受害国认错,似乎他们并非战败于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各受害国,而仅仅是战败于美国等西方盟国。回顾历史,日本战败的根本原因也确实如此。他们不服,自有他们不服的道理。二战结束后,作为战胜国之一,中国政府也确有失误之处,就是不该对狼一样的国家过于仁慈。有人在网上发了一幅日本投降的油画,冈村宁次毕恭毕敬地躬身向何应钦递交投降书。可是事实上真实的情景却是冈村宁次让其参谋长小林浅三递交投降书,从相片上可以看出何应钦在接受投降书时其弯腰的程度较小林浅三更甚,如果不加注释,人们很可能会将何应钦误认为是投降一方而小林浅三是受降一方。这一细节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出日本的投降是不服气的,也是没有诚意的。

我们中国是热爱和平的国度。我们历史上受够了战争和外辱的蹂躏。如果世界上只有几个国家是从心底里祈望和平的,那么中国绝对是其中之一。我们不希望再度让国家经历战争的动荡。但是,如果下一次再发生中日战争,日本就别指望中国还会发慈悲。中华民族会让日本连同甲午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所积欠的债务一并偿还,决不再次怜惜。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