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字牌,回力牌,美好人生始于足下
我一提起这两个牌子的球鞋,你如果是过来人,少年儿时的美好或痛苦经历就会涌入脑海。球鞋不会像穿过的衣服裤子,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容易忘记。脚下的鞋子连着十指,十指连心,又通过神经肌肉,进入大脑并深深地留在记忆中。
学龄儿童少年有双白球鞋是标准装备。课外活动,体育课,运动会需要穿上它。大型的集体活动要求统一服装,白衬衣,蓝裤子,白球鞋,必须的!
当年学童鞋子耗费颇大,很多家庭需要母亲为儿女自制鞋子,但这球鞋是现代化的橡胶产品,不能手工制作,需要在商店里购买,这项不菲的开支负担也会给往事留下印记。
球鞋的两大名牌就是京字牌和回力牌。京字牌是北京的老字号产品,1927年就开始生产的球鞋;回力牌为上海的拳头品牌,4,50年代就开始建立了它的声誉。这两家鞋厂占据了全国很大的市场份额。49年后,国内消费品市场上基本见不到进口货了,因此,无论你是中南海红墙里长大的,还是边远城镇的市井小民,脚蹬一双京字或回力球鞋,自豪和NB的感觉都是一样的。
那时代,同时拥有两,三双鞋是不可以想象的。家境最好的无非是可以大胆放开穿鞋,穿坏了可以买新鞋。孩子多的人家,这双鞋就要好生珍惜了。穿脏了,当天晚上赶紧刷洗干净,用粉刷墙壁用的石灰球涂上白粉,期盼着鞋子快点干啊,好第二天穿去上学。大概很多人都有穿着半湿不干的球鞋去上学的经历。
其实,京字牌和回力牌代表了两种不同式样和风格的球鞋。功能上也有一些差别。京字牌的典型产品是那种轻便的“小球鞋”,总体设计简约轻便,老少皆宜,正宗货的鞋底是草绿色或淡蓝色的。非京字鞋厂生产的同类产品也被人们冠以“京字”球鞋。从60年代到改革开放初期,京字牌的价格大概在4。5元到7元左右。
上海生产的回力牌,俗称“大球鞋”,档次价格要略高一些。最典型的是它的高帮篮球鞋,有红白两种颜色,黑色极为罕见。当时可能是神州第一牛逼运动鞋了,鞋子的脚弓处有3个透气的小孔,另加一块标志性的半月形红胶贴片,穿起来简直酷毙了!这种回力鞋除了上海,别处很难买到。另外,鞋子的价格在10元以上,你家要是有三个以上孩子的话,就别想了。
上海运动鞋厂也生产其它运动鞋,特点是厚重耐用,支持及平衡性强,更适合专业运动员使用。它当年生产的高质量运动鞋多是淡黄色或肉色的鞋底,非常地结实,用旧还具有相当的摩擦力。专业运动鞋的产量有限,一般市场上是见不到的,你偷眼看一眼那人的鞋子,就能大体猜到他是啥路子的运动员了,呵呵。
上海人超精明的啊,当年他们生产了各类专业用鞋。足球鞋,排球鞋,田径鞋(不是钉鞋),乒乓球鞋等等。你拿来仔细一瞧,就是在总体材料结构的框架下,根据不同运动项目的特点和需要而设计生产。人们不禁感叹,京字牌怎么多年不变呢?梅花厂(天津)让我们穿了30多年的“大裤裆”绒裤啊,运动员年年自己动手改绒裤,退役时手艺也练出来了,这是题外话。
我要特别感谢我的父母。小时候,我妈告诉我们兄弟三人,体育运动,打球疯跑,所需的运动球鞋她将满足供应。当然,母亲上班劳累一天后,灯下给我们缝补鞋子的情景还历历在目,那份大气和慈爱永远地深刻在我们兄弟的心里。
早期的京字牌你穿过吗?
回力鞋就是这是这个样子滴
引起共鳴的是我那支“紅雙喜”,五塊四角五買的,去參加集訓時媽媽給買的。平時我們用的拍子不超過一塊錢。紅棉、盾牌、上海、友誼、活力都沒有看上,用這拍子與莊則棟打過。
物质上是挺贫穷匮乏的,但那时兄弟姐妹在一起的美好时光现在的独生子一代也没机会体会了。
哈哈,小红皮鞋伴随你幸福有痛苦的少年:))
没想到第二天,收音机里说伟大领袖终于万寿无疆了。我只好把只穿了半天的鞋又放回到象照片那样的纸盒里装进箱子里,打道回府去参加追悼会了。
可伟大领袖尸骨未寒,全国人民上大街庆祝他老人家成为反革命家属时,我在游行队伍中才敢穿上这上海大回力在班里亮相。
谢谢教练的好文,让我想起这一段往事。
鱼王姐,从性格上看,当年你我要是有缘做同学,战友肯定是哥们:)
念研究生时,别的女孩已经开始穿漂亮的皮鞋了,俺一直穿一双回力(不会篮球哈,只是穿着走路跑步方便), 好像班里班外男生背后嘀嘀咕咕给俺起外号,跟俺的球鞋有点关系,弃一鹅,切!
然后就穿着回力出国了。
然后就拍了一张照片给爹妈寄回国,穿着回力。
当然,俺穿回力,就是穿着龙袍,不像太子 - 教练兄穿回力,一定是雄姿英发!
我小学4年级时的年轻女班主任就穿一双回力球鞋,落个外号叫“大回力”。我那时都不懂那是球鞋的牌子,还以为是她走路一弹一弹的而得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