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糖妈手记 (四) 半支香蕉

(2010-01-19 12:32:12) 下一个

这自残功,只要能咬牙,能哆嗦,都能练。反正按时按点的,扎点血出来就算完工。但是,最难的莫过于调整饮食了。这四个字说起来文绉绉的,不疼不痒的,冠冕堂皇,真做起来才知道它的威力。

糖妈的饮食就只有一个调整法,就是少吃碳水化合物。多容易啊。那就看看什么食物属于碳水化合物吧。从中国人南北通杀的米饭,馒头,到包子馅饼,再到面条,年糕,这个容易想象,带淀粉嘛,就统统划归到黑五类里。然后就是甜食,因为糖也属于碳水化合物的杰出贡献者。还有一项,容易被忽略的就是水果,这个健康食品因为果糖的含量也不幸的被统治了。最后,伪装的最好的就是一些蔬菜类,土豆,南瓜,红薯也都在列。美国人早餐最常见的cereal,是提高血糖的最好办法,好在很少有中国人爱吃那东西。牛奶。。。也算啊。总而言之,吃任何东西之前,先挣眼睛后张嘴,看了标签再吃饭。

好在网络上很容易找到各种食品的碳水含量,护士也都配发常见食品的碳水量。只要数学不是太差,总能算出来该吃多少的。数学在糖妈的生活里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举个例子:加餐15g碳水。你打算喝一杯牛奶,一杯8oz,一查,12g碳水。不超标。那么问题是:剩下的3g碳水怎么分配?不要很没同情心的说:“剩下的3g就算了吧。”等你真糖了,数着米粒吃饭的时候,你就知道3g碳水是多么的宝贵,怎么能浪费呢!!浪费是可耻的!然后,你就看到了你想了很久的饼干,一查标签,3块饼干5g碳水。问题来了:该吃几块饼干?说这是小学数学不为过,但是要做到完全心算,还要准,就有的玩儿了。这个还算简单的,难的是当你面前的食物不知道碳水量的时候。。。吃?还是不吃?吃多少?姐吃的不是碳水,是寂寞啊~~

再回到加餐上去,15g碳水,刚好是半个香蕉。说是刚好,是因为半个还比较容易分辨,如果很不幸的来个7/8,你说咋分?游标卡尺的干活?

半个香蕉啊~~我以前都是两个三个的吃啊!第一次吃半个香蕉,我为了防止个人主义泛滥,自控能力薄弱的问题,把香蕉皮只扒了一半,以化学实验的眼光,目测1/2线,然后,一小口,一小口的咬。在嘴里慢慢咀嚼,慢慢把滑滑的香蕉咽下去。如果人类有反刍功能,估计我也会开发利用的。10秒钟后,我发觉自己正在不继续扒香蕉皮的前提下,用牙齿往香蕉的中间啃,已经啃出了一个小坑了。。。先自责一下,然后自己辩解一下:我没犯规啊,原先扒好的皮我没动啊。这个时候,我意识到,半支香蕉快把我搞疯了。一怒之下,我把剩下的半支扔垃圾桶里了。

在数学和意志的双重挑战下,我的朋友来电话了。“好久没见了,我做了汤圆,还特意做了些咸的,过来吃吧。而且,我最近在学习意大利面,也做了很多,小朋友都很爱吃,但是小朋友不喜欢肉酱,所以就做的素酱拌意面。。。。。”我的耳朵里嘤嘤的反复重复的着两个字:“碳水,碳水”通通都是碳水。我只好说,现在不能吃这些东西呀,我就过来玩玩儿吧,看你们吃。

朋友家过生日,去了,拣着能吃的吃了。然后在蛋糕开切之前,找个借口走了。2个小时以后,朋友来敲门:“看你们走的早,特意留了两块蛋糕给你。”我激动啊,多好的朋友啊!蛋糕放桌上,儿子要吃,我把盒子盖打开,给儿子切了一块出来,手上沾了大概米粒大小的一块糖霜,我习惯性的把它舔了。。。妈妈咪啊。。。我从来没觉得糖霜好吃过啊,今天的怎么这么美味!

然后,吃完晚饭,和儿子玩儿着玩儿着,忽然看见儿子衣服上沾着什么东西,扯下来一看,是一粒米饭。这么点小事值得一提吗?然而,当时,我犹豫了,有一只无形的手,正在拉着我的胳膊把这粒米往嘴里送。我把头扭开了。然后咬着牙把米扔垃圾桶去了。老鼠有没有糖尿病啊?天天吃那么多米!可恶!

由于习惯了吃水果,这被限量以后,就不知道如何是好了。那天,我买了一大棵芹菜。晚饭后,拨了两根长长的芹菜杆儿,在那儿喀蹦喀蹦的吃,以解对水果的相思。要知道,我是不爱吃芹菜的,从来不买。同样的一幕,在胡萝卜身上也上演了。儿子看见我举着那硕大的芹菜吃,问:“妈妈,那是什么?”(知道了吧,我从来不买芹菜,儿子都不认识)我说:“芹菜啊,你尝尝?”儿子看着我示范大嚼,皱起了眉头,吐了吐舌头,说了声:“yuk!"就跑开了。儿子啊,你真有未来获奥斯卡奖的潜力!妈的养老金就靠你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