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原创

唱给月亮的歌 宁静是一种 慈悲 是魅力也是 震慑 天上宫阙不闻 何年依旧 奈得圆缺 拎两盒打包的 月光 酥皮五仁的另装
正文

周作人的日本情结

(2008-07-26 23:56:27) 下一个
大哥把文学当成严肃的事业,小弟则更多出于自己的兴趣・・・・・・

      周作人的日本情结是从一位日本少女轻盈走动的赤足开始的。
      1906年秋天,周作人赴北京应考,获得官费留日的机会,即随大哥(鲁迅)乘海轮经由上海前往东京。到达东京时已是傍晚,周作人尾随大哥弯弯转转,来到东京都本乡汤岛二丁目的伏见馆,拖鞋登玄关,周作人一眼看到了一位十五、六岁的日本少女――乾荣子,被她那双轻盈走动的赤足所打动......

      他想起了自己绍兴的表姐......
     但此时的中国文人,并没有离乡出国的失落,相反,他油然而生的,倒是一种淡淡的温馨,好像没有漂洋过海,没有出国,没有紧张,没有好奇,眼前一切似乎都在预料之中,情理之中,包括异国少女的那一双赤足。
     周作人初到日本,便完全没有现代留日学生普遍存有的“异文化磨擦”,日本的一切,在他眼里,都值得推敲与欣赏,甚至,连绝大多数初来日本的中国人无论如何也难以习惯的饮食,他都津津乐道,从“轻淡无味、少油无盐”中,品出一代文人乐于咀嚼的异国韵味。

      周作人很快全盘接纳了日本的生活方式,读书逛古旧小书店,悠闲自得,史料称之“悠堕生活”。这段时间,他帮大哥筹办杂志,写书译书。
     但兄弟俩终因大哥性情“急躁”、小第“懒惰”而发生不和,其实,后来真正引起不和的原因是周作人的“日本女人”。
 
      一双赤足虽然打动了一代文人,但是,周作人并未与“赤足”延续深层的交往。

      留日第四年,周作人娶了日本妻羽太信子,成了家,彻底过起了“和服”、“酱汤”的日本日子。
     这段时间,他以复古的视觉观察体验日本文化,发现了另一种意义的东方神韵。在这样的神韵里,“他有了一种与前期不大一样的轻松与自在感。”

      周作人到了晚年,还念念不忘这一段时光。
      日本的史料中记载关于周作人和鲁迅留日的文献也很多很多。

      其中平凡社(日本出版社)曾推出中岛长文的作品,里边有这样的记载∶
      鲁迅有三兄弟,鲁迅、周作人、周建人。周作人留日期间结识了日本女子羽太信子并娶之为妻;后来,周家与羽太家亲上加亲,小第周建人又与羽太信子的妹妹羽太芳子“共同生活”。但是,羽太信子后来随从夫婿前往中国后,把对环境的不适转嫁到了鲁迅的头上,这种矛盾,致使兄弟不和甚至濒临“绝缘”的地步,兄弟决裂的根本原因是“经济问题”,鲁迅强调∶不要去追究钱由谁来挣?而是要过问∶谁在浪费?周作人对此放任不究,只管守住他的《苦雨斋》。问题是,沉重的,是父亲。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