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希堂

历史和现实;东方与西方;独立,自由的观察及思考。
三希堂博内文章多属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
个人资料
三希堂客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敬祝习主席万寿无疆”

(2024-06-14 15:37:00) 下一个

1960年代末, “ 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 林副主席永远健康”,成为亿万人民的口头禅。各种学习班,批斗会,早请示,晚汇报,睡前和吃饭前,不用说了,谁敢不做或怠慢,分分钟被打成“现行反革命”,被活活打死的惨剧,有几个大学找不到? 家中任何人如有点历史“污点”, 那一定会被打成“历史反革命”,命运也好不过现行的。我当时就纳闷了,以那时的沾边定罪标准, 毛林周朱。。。个个都应该是100倍大的“历史反革命”啊,他们哪个没当过军阀或国民党?

毛的夫人江青也是崇拜的偶像, 从服饰,发型到嘶哑的喊口号模式, 女人们纷纷追捧, 后期还冒出了江青裙。不过, 几乎有文化的成年人,大都知道她的艳史。江的像片, 是不是让许多男人流口水,我不敢肯定。但生活中一个经历,难以忘却。我家的邻居中,有一位举止优雅,服装整洁的夫人,平时对人和蔼可亲, 一向受人尊重。但在敬祝最疯狂的时期,她家出名了。因为午晚饭前,总是有人故意打开门,让万寿无疆永远健康的声音传出来。后来才理解,这给邻居的压力太大了。不久, 老夫人的身世被悄悄揭露和传开;上海滩开妓院的老鸨,专门招待达官贵人的, 妥妥的“历史反革命”。所有的孩子见到她,全翻白眼,她一转身就听到老鸡婆的嘲笑。

那个年代的故事,如今听起来,像似开玩笑或天方夜谈。不过今天大陆的习近平, 早已做起了万寿无疆梦。不用再举例, 他的一班马仔,太监们正在朝毛时代的末日努力中,让“敬祝习主席万寿无疆”响彻“神州大地”, 正是他的中国梦的主轴。6月15日, 是习近平的出生日, 网上已经开始有人为他祝寿了,但他们全都遮遮掩掩,忠诚不绝对也太虚假, 我的建议是他们至少应放开喉咙,齐跳忠字舞, 高呼:“敬祝习主席万寿无疆”!要超过老毛,马仔,太监们, 你们还得撸起袖子,看着彭麻麻画像,别只顾流口水,要加油干啊!

不过习近平的生日并不平静, 海内外的敌对势力都在挖空心思, 有人说他家族贪了七亿多美金藏在海外;也有人挖出了1995年习在福州风流的照片。虽说是普通男人的生活, 但习近平在香港迫害他的女人风流书的“铜锣湾书店”事件,让全世界都在关心他下面的生活,尤其是在福州时期。这让我想起了赖昌星的引渡风波,赖和习的关系,国际大媒体早有关注:

“在中国国内外许多观察家看来,以习近平为核心和最高领袖的中共当局对赖昌星案十分敏感是十分自然的,因为赖昌星从1994年至1999年在福建发迹并弄出据称涉及金额830多亿元人民币的所谓特大走私案的时段,恰巧跟习近平在福建任职并获得升迁的时段重合。

根据中共权威新闻宣传机构新华社2017年10月25日正式发布的习近平简历,那个的时段习近平在中共在福建机构和军队任职升迁的时间线是:

1990-1993年 (中共)福建省福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中共)福州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1993-1995年 (中共)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中共)福州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1995-1996年 (中共)福建省委副书记,福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中共)福州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1996-1999年 (中共)福建省委副书记,福建省高炮预备役师第一政委;1999-2000年 (中共)福建省委副书记、代省长,南京军区国防动员委员会副主任,福建省国防动员委员会主任,(中共)福建省高炮预备役师第一政委。

从新华社发表的习近平履历来看,习近平当时在福建是中共党政军职务三轨并进升迁。这种情况导致以赖昌星为主角所谓的远华特大走私案案发后,中国国内外许多观察家、评论家发出质疑,尤其是现在习近平步步升迁、最终成为中共总书记、国家主席和中央军委主席之后,有更多的人提出了质疑。

观察家和评论家的质疑主要两点:赖昌星之所以能够如此大规模走私,主要是依赖在福建省政府系统、尤其是在福建的中国军队系统得到的保护,他甚至可以调遣军队船只为他的走私活动服务,习近平作为当时的中共福建大员、福建政府和驻军要人对此是否知情?是否进行过制止或抗拒?

截至目前,对中国国内为外观察家、评论家提出的上述质疑,习近平与习近平所掌控的宣传班子保持沉默。”

其实赖和习的关系, 哪有那么复杂?他们关系的关键字就两个:女人。20多年前福州的酒店业,谁不知道白猪和和黑猪哥俩,在大酒店有固定套房。黑猪赖昌星负责拉皮条,白猪虽为地方大员,但也不太顾及影响,因为那个时候, 过一天算一天, 谁会想到后来还要玩“中国梦”呢?所以黑猪必须引渡回国, 彻底封口,避免暴露习主席的风流史。

所以那张1995年的卡拉OK像片,就太有意思了。不过作为他生日的贺礼,业内知情人士太冒风险了。我们等着,也许更精彩的照片和故事还在后面。

全党全军全国人民迄今尚未能喊出“敬祝习主席万寿无疆”, 马仔,太监们,你们知道多让习和家人心急如焚啊!这其中的奥妙就是全党全军全国人民中间, 尤其是枪把子还未起带头作用。想想当年的老毛和现在的小金,走到哪里,不是首先被一群军装包围,崇拜和疯狂?文革一开始, 林彪就是专门干这事的,挥舞个小红本,口中念念有词,万寿无疆万万岁!

你要明白这个道理, 就知道为啥火箭军要被一锅端了?各大军种被抓被死的将军已经数不过来了。最近发生的是杨学军上将(山东武城人,中国计算机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原校长,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已经没多少人再关心了。不过,这是一个标志性事件。有人已经放风了,说他是第五纵队。

是不是又回到了毛时代? 随便沾点边, 都可立刻被说成是反革命。习要万寿无疆, 必须消灭一切杂音或有可能产生杂音的人:有文化的,有国外经历的,有专业的,有理性的,有人性的。。。从苏共,中共到柬共的历史, 反反复复。毛当年亲自传授给访华的波尔布特,而失败落魄的习仲勋也早以传给了习近平。

剩下的都是三德子和李莲英, 天天喊“敬祝习主席万寿无疆”,好不热闹!

====================================

考证“祝林副主席永远健康”出处             作者:胡庄子

“祝伟大领袖毛主席万寿无疆!万寿无疆!!万寿无疆!!!祝林副主席身体健康!永远健康!!永远健康!!!”这是文革中1967年至1969年间逢会必呼的颂辞。有人说:搞明白“万寿无疆”与“永远健康”的区别,中国的政治你就已通晓大半。

这里,说说“祝林副主席永远健康”这个专用颂语。

林彪在抗日战争前期受伤,影响了身体健康。建国后,身体一直不太好,怕风,怕光,怕水,总之是弱不禁风的样子。对于一个不太健康的领导人,祝愿他“身体健康,永远健康”,也算是针对性很强的。

刘亚洲的《广场精神》记述:一天,毛泽东、林彪等到人民大会堂观看文艺节目。台上台下响起一片激越的山呼:“祝伟大领袖毛主席万寿无疆!”毛泽东听了,用胳膊肘碰了碰林彪,笑着说:“下面该你啦。”果然,话音刚落,山呼又起:“敬祝林副主席身体健康!永远健康!!”(刘亚洲《广场——偶像的神坛》第224页)

中央文革小组成员关锋回忆说:1967年夏的一天晚上,毛泽东和林彪在人民大会堂小礼堂看革命样板戏。戏开演前,台上报幕员高喊:“祝毛主席万寿无疆!万寿无疆!”“祝林副主席身体健康!永远健康!”当喊“祝林副主席永远健康”的口号时,毛泽东转过头对林彪说:“你听,喊你呢!”林彪未说话,微微一笑。

上述两文讲述的同一个情节,应该发生在1967年6月16日。新华社在6月16日的一则报道中说:我们最最敬爱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和他的亲密战友林彪同志,今晚观看了上海京剧院演出的革命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演出开始时,一位报幕的演员走到台前,激动地高声颂道:“首先,敬祝我们心中最红最红的红太阳毛主席万寿无疆!万寿无疆!敬祝毛主席的亲密战友林彪副统帅身体健康!永远健康!”

林彪不同意“永远健康”这个祝辞。6月16日晚上看完演出,他给周恩来和中央文革小组写信,信中说:“近一个多月来,我看了三次演出,每次演出中,都有‘祝毛主席万寿无疆’和‘祝林副主席永远健康’这两个口号并提的情况。我认为‘祝毛主席万寿无疆’这个口号是完全正确的,非常必要的。为了在党内、国内、国外突出毛主席的伟大作用,树立毛主席的绝对威信,不宜提‘祝林副主席永远健康’的口号。只有突出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才符合于全国和全世界革命人民的需要和客观实际,不要把我和毛主席并提。盼总理和中央文革小组的同志们今后注意掌握这一点,并希望将我这封信转发到县团级,由他们传达到所有的基层组织和革命群众组织。”(《文化大革命研究资料》上册第494页,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党史党建政工教研室1988年10月编印)

王力回忆说:林的信,文革小组不同意发,毛主席也说不能发,林彪不听,一定要发。我对叶群说,最高指示怎么不执行?她说这是林彪职权范围内的事,不要请示主席(《王力反思录》第725页)。6月30日,中共中央转发了林彪的信。

1967年12月13日,林彪给军委各总部、各军、兵种、各军区写信(发至部队团以上单位、地方县以上单位),他要求:“一、不要在街上和刊物中宣传‘树立林副主席的崇高权威’的口号。二、不要出我的语录和文集。三、戏剧、电影、小说中不要有叙述我的革命历史和事迹。四、不要呼喊‘祝林副主席永远健康’的口号……五、最近各地开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会,要求我题词的很多。鉴于最近一次题词引起了个别地方两派的纠纷,因此,一概不再题词了。六、……”(《林副主席的一封信》,《湖南简讯》第55期,1968年1月3日,《湖南简讯》编辑组编)

林彪这两封信发向全国后,在更大范围传播了“祝林副主席永远健康”这一颂辞。随后,连偏僻的乡村小学都喊起了“永远健康”。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