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希堂

历史和现实;东方与西方;独立,自由的观察及思考。
三希堂博内文章多属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
个人资料
三希堂客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张大帅治国与党指挥枪

(2025-07-11 15:17:30) 下一个

——从张作霖到张又侠,百年不变的军权路径

“党指挥枪”,是中共政治家口中的定海神针;“枪保党”,却是历史里频繁上演的真实剧本。从北洋军阀的混战,到红色政权的建立,再到今日军委中将星闪烁——张又侠如一尊沉默的大理石雕像,横陈在现代中国军权的中轴线上。而这位“现代奉天张大帅”的登场,不只唤醒张作霖的影子,更勾连出一串军政干预的旧账——段祺瑞、林彪、乃至杨得志、刘华清,每一位都曾在“枪指党”这场戏码中饰演重要角色。

张又侠:沉默的军人,嘈杂的军政

据路透社、南华早报多次报道,张又侠在军委体系中握有关键职位,不但牵涉到军改后的人事布局,还常以“低调、高掌控力”在决策圈中发挥实质影响。他的父亲张宗逊——一位开国上将——生前曾在西北军区任职,与习仲勋亦有旧交,红二代的背景赋予他一种天然“军中继承”的合法性。

“党指挥枪”之下,张又侠并非如同许其亮那样的口号将军,而是实际调度兵力、影响战略的枢纽人物。

2016年,本博提出了习家军的慨念:一个自卑兼自大,性格扭曲,在西北乡下的家庭和环境里成长的习近平,加之小学教育的三观功底和宫廷权力争斗的耳熏目染,走上自己一切负责的习家军道路,并不让人感到意外。在我的慨念形成之前,已经观察了他四年之久。自家军必然失败的命运,早已注定,仅是溃败的时机和方式, 还留给人们无限的悬念。张又侠是习家军体制内走出的“最佳”人选, 没有之一。如同当年的袁家军出自大清王朝的新军。袁不能善终,据说很快被气死,这就是当年大小北洋军阀派生出来的源头。

2024年, 本博曾在讨论北京乱局的多篇文章里,多次预警内斗及一锅端后的“宪政”危机,老人干政能打破“一尊”的极权统治,但带来的影响或后果,或许是人们无法预料的。回顾大清覆灭,以及后来的分崩离析的历史,也许会留给人们更多的思考和教训。

历史回声:从北洋系到军委常委

段祺瑞:被称为“北洋之首”的他,曾以“以武立政”姿态,垄断北京政局。其“皖系”势力最终败于直系冯国璋,却开启了军人干政的先河。

张作霖:依靠奉军军力一度控制华北,其治国逻辑就是“枪杆子里出秩序”,甚至用“炮声”回应外交压制。最终死于皇姑屯爆炸,讽刺地标志着军人治国的终结阶段。

林彪:在毛时代,是“党指挥枪”的最强代言人,乃至成为接班人。但“九一三事件”之后,林奔赴蒙古机毁人亡,党与枪之间再次发生“脱轨”悲剧。

刘华清:被称为“海军之父”,提出“台海军演”,在“九六危机”中强硬应对美军航母,显示军方在外交上的独立姿态。

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中国政治中的军政干预,从来不是偶发现象,而是一种“制度缝隙中的惯性行为”。

逻辑剪影:治国护党的纠结

本博曾讽刺:“中共从未真正去除北洋式政治,而是以更精致的组织术将其包装。”确实,今日的军队虽穿着数字化迷彩、驾驶无人机、参与海外维和,但内里仍是一个“军人不得不懂政治,政治人物亦不得不懂兵法”的旧逻辑。

此种布局,不禁令人回望北洋时代——张作霖在其最后的权力高峰期,不是靠财政,不是靠民意,而是靠手中几十万奉军控制东北、左右北京政局。而张又侠,是否亦借军队之手,在中南海之外重新绘制了“枪指党的地图”?

张作霖的阴影,张又侠的写照?

本博常说:“中共政治,表面上看似现代化运作,实则骨子里仍深埋着北洋习气。”张作霖治国,讲究的是“以军驭民”,张又侠掌军,也同样精于“军人思维左右治国策略”。

两张之间,虽隔一百年,但若剥离意识形态包装,只剩下最本质的权力游戏——军人是否服从政治,还是反过来政治屈服于军权?

张又侠的作用,不在于军事技术,而在于“稳定性预期”——军队被塑造成中共体制的最终保险机制。这种布局,让“枪指党”与“党指枪”之间,不再是对立,而是一种角色融合。

张又侠之上无元帅,之下无人敢言。据传,其在军委中掌握实权,远超已死的前任副职许其亮,不少“将星”皆出自张家旧部,如同当年的“奉军系统”。而今之“张大帅”,虽无多大战绩于外,但其在中共军改后的体制布局中,俨然成为新一代“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象征。

党指挥枪,这句自毛泽东时代起便镌刻在中共党内骨髓的铁律,从未真正松动。

但当2022年中共二十大闭幕,张又侠带着一脸毫无表情的“军人气质”,再次出现于政治局常委周边时,一段“党指挥张”的新戏码似乎悄然开场。此张非彼张,却又仿佛历史翻版——1920年代的“奉天大帅”张作霖,在京津间来回调兵遣将,亦曾一度成为北洋军阀最高峰的代表。百年之后,张又侠这位“党内红二代将星”,似也在军事层面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治国姿态。

将张又侠与张作霖作类比,也许不是讽刺,而是一种悲观预警。当军权再次成为政权合法性的底座,说明民间信任已无法承载体制运作。政治再不靠民意,只靠军服,那便不是民主,也不是社会主义,而是“制服政治”。

中共建党初期,国内军阀山头林立,让苏日等看到了时机。建军队,抓军权,让共产国际这个外国势力统一军队,曾是国共两党心照不宣的策略。60年代的反帝反修本质还是军权。一段时间的官方宣传里,修比帝还“坏”还“恶”。因为只有摆脱苏联,毛才能将枪杆子完全捏在自己手中,让周刘等原国际派完全臣服,一统天下。

全球军政干预样本:张大帅不是孤例

中国的“党指挥枪”同样也非独立案例,世界上不少国家都曾陷入军政纠缠的泥淖。张又侠的沉默治军,与巴基斯坦军方的幕后操盘、缅甸军政府的赤裸政变,构成了一个跨国军权干政的三角样本。

巴基斯坦:军方是政坛的“造王者”

巴基斯坦军方自1947年建国以来,几乎从未真正退出政治舞台。即使在民主化浪潮中,军方仍通过控制外交、国防、核武器与情报系统,维持对文官政府的实质主导。

政变传统:从阿尤布汗到穆沙拉夫,巴军方多次发动政变,推翻民选政府。

军方操盘选举:2024年选举中,军方支持的政党败选后仍通过操控选票、打压反对派,试图维持影响力。

军方与政党共生:无论是民盟还是正义运动党,皆曾与军方合作上台,后又反目成仇,形成“军政共谋—反噬—再共谋”的循环。

核武控制权争议:甚至有传言称巴基斯坦核按钮由美方将领掌控,引发主权危机。

巴军方的角色,既是“国家稳定器”,也是“民主破坏者”。其对政权的掌控方式,比张又侠更为隐秘,却同样深刻。

缅甸:军人直接坐上总统宝座

缅甸军方的干政方式则更为粗暴。2021年政变,军方以“选举舞弊”为由,逮捕昂山素季,推翻民选政府,重新掌权。

政变合法化:军方宣布进入紧急状态,成立“国家管理委员会”,将军人敏昂莱直接推上国家元首位置。

镇压与空袭:政变后,军方对抗议民众进行血腥镇压,空袭村庄,造成数千人死亡。

选举变戏法:军方多次宣布将举行新选举,却不断延后,试图通过“合法化包装”延续军权。

国际孤立:联合国与东盟多次谴责缅军政权,但其依靠中国、俄罗斯等少数盟友维持生存。

缅甸的“枪指党”已不再是隐喻,而是现实。张又侠的沉默,在缅甸军人眼中,或许还不够“果断”。

逻辑闭环:军权干政的三种模式

国家

 军政干预模式

  特征描述

中国

 军权隐性主导

  红二代掌军,  党指挥枪的表象之下,军委实权集中

巴基斯坦

 军方幕后操盘

  军方控制外交、核武、情报,政党依赖军方上台

缅甸

 军人直接执政

  政变推翻民选政府,军人掌权,选举成摆设

三者之间的差异,构成了“军政干预的三重奏”:中国是“军人不说话但有话语权”,巴基斯坦是“军人不露面但掌控全局”,缅甸则是“军人直接上台不演了”。

张又侠2024年10月下旬对越南的正式访问,表面上是一次常规的军事外交活动,实则暗藏诸多政治信号,值得深度剖析。此行不仅涉及中越防务合作升级,更在中南海权力结构的微妙变动中投下了一枚石子。

高规格接待:越南为何“礼遇”张又侠?

张又侠此行受到越方近乎国家元首级的接待:红地毯、三军仪仗队、礼炮齐鸣。越共中央总书记苏林、国家主席梁强、总理范明政、国防部长潘文江悉数出面会晤。如此高规格,甚至超过此前李强总理访越时的待遇。

更耐人寻味的是,张在会谈中只字未提习近平,而越方领导人主动提及习时,张则避而不答。这在中共官场极为罕见,显示张此行不仅是军务交流,更可能是一次“军方代表”的外交试探。

中南海权力异动的侧影:

张此行发生在习近平赴俄罗斯参加金砖峰会期间。而党媒对张访越几乎零报道,新华社、人民日报、军网均未提及。这与越南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形成鲜明对比。

结合近期张又侠主持全军合成训练现场会、频繁出席军方活动,外界普遍猜测其已掌握实质军权。此次越南之行,或是其在外交领域“试水”,验证军方在对外事务中的独立性。

逻辑推演:张又侠的“军人外交”意涵,张此行释放出几个关键信号:

信号

   解读

高规格接待

   越南视张为实权人物,非仅军委副职

避谈习近平

   显示军方与党核心之间的微妙距离

签署防务协议

   军方主导区域安全合作,外交角色上升

党媒沉默

   中南海内部对张此行态度复杂,或有刻意压制

难道是“枪指挥党”的外交试探?

张又侠访越,不只是一次军方出访,更像是一次“军人治外”的预演。在党指挥枪的口号下,枪杆子却悄然走向前台,开始在国际舞台上发声。越南的敏感回应与高规格接待,说明其已洞察北京权力结构的异动,到底还是“同志加兄弟”呀!

这场访问,是一次外交上的“张大帅式亮相”,也是一次对“党指挥枪”神话的现实挑战。张又侠的军人外交:从越南到莫斯科,再到喜马拉雅。

2024年10月,张又侠在北京八一大楼会见俄罗斯防长别洛乌索夫,双方承诺深化两军合作,携手维护全球战略平衡。这场会谈发生在中共围台军演的同一周,党媒对张的活动低调处理,却在俄方媒体中高调报道。这场会谈不仅是军事合作,更像是一次“军人绕过文官”的外交试探。张的发言中几乎未提习近平,显示军方在中俄关系中拥有独立话语权。

2024年10月,中印达成边境协议,恢复至2020年冲突前的状态。虽然协议由外交部宣布,但据多方分析,张又侠在军方谈判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这场协议不仅缓解了中印紧张,也为张的“军人外交”增添一笔。在边境问题上,军方的主导地位再次超越传统外交系统。

可以推论:张大帅出关,外交不再是文官专属。张又侠的外交活动,已不再是军方陪衬,而是实质主导。党指挥枪的神话,在国际舞台上逐渐被“枪指外交”所取代。

下一步,是否还会出现“张大帅出访欧洲”、“军人主导台海谈判”?我们不妨继续观察。

历史反思:军阀治国还是体制改革? 大一统是许多中国人的骄傲所在,生存动力。。。和所谓的流在骨子里的血液。军阀可以维护统一,也可能诱发内战延绵。许多人穷尽一生,也没能想清楚究竟在追求何物或何理想?或许大一统的面子真是某些人生的护身符?  

优秀的军人当然可以理政。人们能举出许多这样的例子,如陈炯明治粤和段其瑞治京,各有精彩的故事,但已经超出本文的议题。

毛泽东死后,邓小平用一句“军队不能干政”试图限制军权,但到了习近平时代,这句话几乎彻底退场。张又侠的出现,不是偶然,而是某种必然——当地方与社会对“党的绝对领导”已经无法支撑体制信心时,军队则成了最后一道钢铁保障。张又侠的军委布局,正是对这种信心缺失的一次回应,亦可能是对未来某种不确定性的提前布局。

 

百年一张,枪睡党旁,

岁月流失,人事已非,

毛病未改,习气依旧,

文庙武殿,孔孟彷徨,

封建体制,马列加持,

文化积弊,帝王意识,

厉害中华,谁主沉浮?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