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老子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

(2013-09-08 17:03:43) 下一个

老子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

老几

《道德经》 第三十七章,讲的是老子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原文是:“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將自化。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將无欲。不欲以靜,天下將自定。”

译成白话就是:“ 道,通常看起來无所作为,而实际上沒有一件事物不是它成就的。 王侯若能坚持守道,万物将会自动(顺应道的原则)变化。事物变化就会有人想自作主张,(因而背离道),我认为可以避免的办法就是用那无以名状的本原“朴”來保持淡定。在这无以名状的本原“朴”的状态里面,人们的欲望将会化于无形。人无欲则心靜,天下便自然随之安定。(这最后一句也包含这样的意思:“不欲把“安静”强加于(天下),则天下将会按照事物自己的发展规律安静下来。”)

《道德经》明显是对着统治者讲的。那么是不是所有的话都是只对官家才适用的哪?绝对不是!试想一下,如果你对着当官的不停地讲,你要这样这样不能那样那样如何如何,最后结果如何?必然会被赶出去。所以理智的交流过程,必然是先讲普遍适用的道理,然后才会是具体到应用。人类社会也是大自然的产物,也必然遵守大自然的规律。因而老子要讲大自然的形成变化之理,讲自己是如何体悟的,并“一以贯之”,由自然之道推广到社会之道。这样下来,才讲到真正的主题,怎么样治理国家,这才是一个人说话的自然逻辑,老子写《道德经》当然也不能例外。

这第三十七章,就是专门对君主讲述人类社会运作的原理,当然也适合普通人。人是自己行为的君王,统治者是社会行为的君王,都是相对的。它的前提是“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结论是:“不欲以靜,天下将自定。”换句话也就是说,人类社会有其自然规律,不应过多干涉;天下的乱,大都是君主折腾的结果。所以要君主“常无为”。

无为而治,是老子最基本的治国理念。这个概念看起来十分的简单,好像简直都没有什么好说的。然而随便碰到一个问题,怎么样算是无为,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解释。至于实践中如何使用更是莫衷一是,不得要领。以至于有不少人认为“无为而治”只是个理想状态,实际中不可能实现。归根结底,都是自己的看法,不是老子的看法。“道常无为而无不为”。道生万物,总是顺应事物的本性而运作;所以道不为而自为,无为而无不为。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有几个人能懂能信?

越是简单的东西越是容易弄错,问题都在于先入为主。自己有了成见,老子的道就成了自己的道。所以要理解老子的话,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回到老子的话里。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將自化”。君王为政如果能顺应万物的本性,万物依道而行,自然化生,何须强为?所以“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就是要君王顺从民意,不要自以为是,不要刻意搞什么主义,不要刻意搞什么“政绩”,不要刻意搞什么“普世”,不要刻意搞什么运动,不要刻意搞什么理想,不要刻意搞什么道德。换句话说,民众烧火做饭,你就不要插入什么三忠于四热爱;农民种地过日子,你就不要搞什么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

所以老子的”无为“不是”不为“,是”为当为“。是顺”道“而为。那么”道“是什么?道生万物,是宇宙万物的根源。那么认识”道“的方法是什么?很简单,老子说了,”道法自然“,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道。大道至简,还能有什么不清楚的吗?!举个例子来说,中国老百姓上访,领导人认为破坏了他们的稳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搞维稳。结果越维越不稳。为什么?就是没有针对上访的根源(就是这里的道)。你扒了人家的房,占了人家的地,不解决这些根源上的问题,只是不让人家上告,以为压制一下就稳了,是一厢情愿。所以老子说i无为就是告诉君主不要搞自我为是的那一套。

“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无名之朴”。这里“化”是变化, “欲作”字面意思是“想要做”。注意“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里面有“将”和“镇”,看起来是“有为”,“强为”,其实不然。此“我将”不是说“我就”怎么样,是说“我有”,即我有“无名之朴”在压镇着“化而欲作”,此“镇”是“无名之朴”的作用。也就是说“侯王若能守着“无名之朴”,就可以压镇“化而欲作”。“镇” 是“不镇”,是无欲之镇,是镇自己,是“自胜者强”;不是镇压别人。

“无名之朴,夫亦將无欲”。“无名之朴”之“朴”,原意是没有雕琢过的木头,比喻本原的起始无诱惑状态。老子说:“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即是这个“朴”,这个“孔德之容”。有了“朴”这个“孔德之容”,就可以实现“惟道是从”,从而“不欲以靜,天下將自定”,“无为而无不为”。“夫将不欲”即是“化而不作”,即达到“万物将自化”的目的。“不欲”,是老子的一个重要主张,是“不欲”他人;是“欲不欲”,欲自己之不欲,克服自己的欲念。因为有“欲”,就失去了“孔容之德”,就不能“惟道是从”。

事物一旦起了变化,就会有机会给人施展。而人往往喜欢自以为是,以私欲背离道,所以老子认为避免的办法就是用那无以名状的本原“朴”來保持淡定。本原“朴”,就是“孔德之容”,就能“惟道是从”,就能看到事物变化的根源,就自然会平静下来,知道如何应对,不会妄为。

这里老子主张对欲望的压制,看起来至少有两方面的作用,一个方面是“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將自化”,肯定个体立自主。对个体来说,用今天的流行语,就是不追求改变世界,只求改变自己,回归到那个“天大地大道大人也大”的那个独立自由的自我;而改变了自己,也就改变了社会。这方面已故苹果公司乔布斯的一生,就是最好的例子。乔布斯从一个自感被人和上帝抛弃的叛逆,经过习禅得见自我,从而得“道”,在自己能力范围内改变了世界。

当然因为君主位高权重,一念之差,万劫不复,更需要“镇之以无名之朴”。比如小布什以911 之“化”而对无关的伊拉克“欲作”,搞得人家国家血流成河,自己国家濒于破产。若果能够“夫將无欲”,何至于如此?中国领导面对发展经济的“化“而“欲作”GDP,搞得山河破碎,环境恶化。楼房空置,空气污浊,所为何来?都是“欲作”的结果。

所以老子在肯定个体的独立自主的同时,另一个方面特别强调对欲望的压制;强调对个体的约束,特别是对君王的约束。如我们谈论过的第二十二章里说:“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 七十二章里说:“是以聖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故去彼取此。”

“不欲以靜,天下將自定”,这里的欲是指人的私欲。人无欲则心靜,天下便自然随之安定。为什么不能有私欲?这是违背老子关于自然的原理的。老子认为“天大地大道也大”,而人将其合而为一。人的私欲,将使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世界,就不能“合而为一 ”。用功利一点的话说,就是人的行为不能损害他人利益,要符合人类共同的利益,而不仅仅是以自我的利益为中心。不仅如此,“人法地”,人受地的制约,所以人也不能以损害地球来获取利益;“地法天”,人和地球受天制约,人在地球上的活动也不能损害其它宇宙万物的利益。同样,“天法道,道法自然”,与前面一样,都是强调人要符合天大万物 作为“一”个整体的共同“道”理。当人不以私欲从事,宇宙万物会按照自然法则而自行演化,天下自然就会安定。当然这里也应该包含这样一层意思:“不欲把“安静”强加于(天下),则天下将会按照事物自己的发展规律安静下来。”

老子主张的“无X”,无欲, 无身、无事、无知等等,都是“无为”理念內涵的一部分。这里“欲”为一切“有为”的根源。欲是因,为是果,所以无为,必得无欲。

看今日,朗朗乾坤,物欲横流。不是资本垄断,贪得无厌;就是权力垄断,腐朽不堪。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方面使人类对地球这个母亲更加肆意蹂躏;另一方面越来越成为少数人实施控制人类的工具,包括实施同类相害的工具。难道老子说得抑制人类欲望为管理人类社会之要务有任何问题吗?!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思考为了未来 回复 悄悄话 '无知无为'兄弟:依老弟看来,老子费劲写了五千多字的如何治理天下是一时神经错乱了:-)。
无知无为 回复 悄悄话 老子的哲学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越往复杂里思考越不懂
无知无为 回复 悄悄话 老几老兄,老子说无为就意味着无为,什么也不做,当然他不是指吃喝拉撒,他特指道德、对别人的作为。无为而治的真实意思就是“无为不治”。老子以身作则,出世隐退,应该够说明问题了吧?

无为不治必须配合以小国寡民,不然就是差不多无政府主义全球化的今天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