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海哲:“小国寡民”思想的纠结

(2013-11-25 16:10:48) 下一个

[老几:未来社这期针对道家治国无用论进行讨论,目前壁垒森严,针锋相对。此处将陆续转载各种高论,诚邀高人雅士参加讨论,形式不限。]

 

近来,华博网讨论《道德经》若干思想,尤其是“小国寡民”的问题,大家各抒己见,群起争鸣,气氛热烈,精彩纷呈。俺耐不住寂寞,也来凑个热闹。

话说《道德经-八十章》曰: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 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至治之极。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这段经文,众所周知,耳熟能详,文字昭然,明白晓畅,不费海哲注解。

海哲论事,总喜欢先还原其历史背景,社会环境,然后再夹叙夹议,发表看法。武王伐纣,取代殷商。周公论功行赏,分封天下为1200国,而这1200国主要在黄河流域。可见这些封地大都是小国寡民。之后的数百年间,各诸侯国相互倾扎、攻伐、融合。到老子时期还剩下大小不等的数十国。老子大约生活在春秋末年的公元前6世纪,去周公时代不远。他厌恶征伐,怀念西周初年的安定岁月,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他开出的药方却天真幼稚,脱离实际。舍器皿而用徒手,弃舟车而走徒步,废兵甲而弱武功,弃文字而复结绳,远工商而不来往,困民众而绝交通…老子这样的理想国家图景,若是在周初天下安定,相安无事的大环境中,尚可苟延残喘,若是在春秋战国那样动乱的年代,转眼就将倾覆。

与一切唯心主义者一样,老子所持的是一种向后看的历史观。主张复辟倒退是他们的共同特点。老子的“小国寡民”与孔子的“克己复礼”有异曲同工之妙。差别在于,孔子中庸,不反对文化科技进步,又主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其眼界格局明显大于老子。

然而,老子毕竟是伟大的思想家,他的思想虽有受时代局限的一面,但也有超越时空的一面。小国寡民的思想在当今国家层面是一剂毒药,但是在基层社会管理层面未必没有借鉴价值。例如,尊重基层的自治权有利于民生与民主的落实。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经济发展参差,风俗习惯迥异。中央政府很难制定一个适合所有地区的政策。尊重地方自治权,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发展生产,解决民生。民主只能在小范围才能实现,否则,难免被代表的弊端。

整理国故,弘扬传统,贵在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一定要立足原典,实事求是,切忌高推圣境,隐讳穿越。海哲不揣浅陋,谨以此短文就教于大方之家。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