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深刻源自简单:关于“存在”的问题

(2013-07-15 19:48:57) 下一个
深刻源自简单:关于“存在”的问题

老几

 
因为A=B, B=C,所以A=C
 
以上是我们为经常用到的形式逻辑,没有人会怀疑它有什么问题吧?如果老几说它有问题,那么一定有人老几的子出了问题。可是有人说这里就是有问题,而且是大问题。

现代科学哲学的奠基者笛卡尔有句名言:“我思故我在”;并由此建立了严密的科学体系。在海德格尔看来,笛卡尔太浅薄。你“在”都没有弄清楚,怎么知道“在”还是“不在”?正所谓“不知有汉,遑论魏晋”?所以海德格尔说,“我思故我在”问题,而且是个要命的问题(当然科学技术就更有问题,此处不论)。
 
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和同是德国人的维特根斯坦一起,被认为是二十世最有影响的哲学家,我不能不这样的好奇:海德格到底在想什么?
 
依海德格尔的思考方式,我会:面前台我认为我看到的电脑是否真的存在?我的头脑我身体的一部分是否真的存在?我认为我正在使用的网是否真的存在?对些在一般人看来不是问题的“常识”的审察,就是海德格思想的起点:那就是当我们说什么西“存在”与否,究竟意味着什么?
 
回到开始的问题 那就是你怎么知道A,B,C是真实存在着? 假如ABC都不真实,那么你哪些所谓逻辑有什么意深刻恰由简单而起,就是海德格问题:一个“存在”究竟是什么的问题,一个根本的问题。
 
明存在的概念,海德格尔的存在被经常用英文大小写开来表示,即“Being”(Sein),中文翻译为存在,在,有等和beings (entities),中文翻译为存在物,此有,此在,定在等。 存在(Being)和存在物(beings)是现象学(Phenomenology的基本概念;海德格尔称其为本体论上最划分。
 
通常的说法是,存在(Being)的意义在于使得存在物(beings)的意义变得清楚明白;不论存在(Being)的因素是什么,它似乎不能被简单于存在物(being)一类(The question of the meaning of Being is concerned with what it is that makes beings intelligible asbeings, and whatever that factor (Being) is, it is seemingly not itself simply another being among beings.)
 
对崇尚物质世界的西方人来说,理解大写的‘Being’这个存在是很不容易的;它常常被误一个形而上学( metaphysical )的玄虚概念。而实际存在Being是不能离开存在物而独立存在的(Being is always the Being of some entity, Being itself is not some kind of higher-order being waiting to be discovered. )这如果你懂得易经道德懂得阴阳理论知道阴阳互为其根,就不难理解两者之间的区
 
按照海德格尔说法,西方哲学从柏拉开始就“习惯于”忽略“存在”Being在实体和本体上的区别(ontologic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ontical and the ontological);前者关注于客观实体的存在,后者则关注它存在的意义。用海德格尔的话说, 没有本体上的观念,关于一个实体的知识不能对自身有任何说明“an ontic knowledge can never alone direct itself ‘to’ the objects, because without the ontological… it can have no possible Whereto”. 比如一个桌子,离开“桌子”本身的概念,去谈论它的颜色,大小高低是没有意义的。所以海德格尔就是要重新找回这种“存在”区别的意义,更确切地说“存在人”的意义。
 
另外,这种的差异还有第二层意思,那就是局部本体和基本本体(regional ontology and fundamental ontology, where the former is concerned with the ontologies of particular domains, say biology or banking, and the latter is concerned with the a priori, transcendental conditions that make possible particular modes of Being (i.e., particular regional ontologies) 的差异。
 
可以看出,范例哲学的创始人兔子网友采用的潜在,在,存在,定在,就是对海德格尔这一系列“存在”范畴的重新认识。只不过兔子由于中文文字的把握能力欠缺,很多表述上显得逻辑混乱;更由于他藐视传统文化(经过笔者教育“谩骂”,已有很大改进),很多理解不够通透。
 
老几曾经用传统文化里面的无极,太极,和阴阳来说明这些“在”的意义。这种诠释虽然得到“权威”肯定,其实当然是近似地。原因是
 
第一,笔者扩展了传统文化里面的无极,太极的概念,使之更为清晰明了,更加合理和普遍适用(见相关博文)。这种有根本性改变的解释,不仅避免了无极太极不分所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如宋朝的朱熹理学),而且更接近老子《道德经》潜在的本意和《道德经》《易经》思想的来源。有一种意见认为,无极的概念只能取自《道德经》才算严格,这种看似“严密”的逻辑,忘了“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的基本事实。
 
第二,海德格尔研究“存在”的意义,多少是带有功利性质的,是为了揭示科学技术对人类潜在的威胁。这一点虽然非常了不起,却也可能因此局限了他叙述问题的角度。因此海德格尔对本体的阐述,可能是有界定,不如无极太极阴阳来得普遍。是否可以说海德格尔的“存在”系列更为精密?而《道德经》《易经》的思想更为根本?有待高人指点。
 
第三,海德格尔的名著《存在与时间》据说并没有包括计划中的全部内容,后期思想也有所改变;加上海德格尔的写作风格隐晦难懂,他到底吸收了老子多少思想,实难判定。
 
在回到基本本体(fundamental ontology)上,海德格尔用“此在”(Daseinthere-being)来说明“存在”背后的意义。而对Dasein一词的不同解释,又构成了“海学”的各种学派,这中间各有各的道理。就如同众人解说《道德经》,人人不同。
 
“盲人摸象”?逻辑?语言?东西方人类就是这样被逻辑语言引导着不停地划着类似的自我为是的怪圈。

附后:
对海德格尔思想的介绍,可参考下面网站:
http://plato.stanford.edu/entries/heidegger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