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我为英国高兴了差不多整整一星期。自2007年到现在,这么多年一直守候这个国家,不离不弃,从来没有过海归的念头。如今就好像长期不孕的夫妻,有了喜一样:今年第一季度,英国GDP增长0.3%,暂时避开了第三次衰退的处境。
这0.003的增幅好比中国高考的0.5分之差一样,决定了你去北大清华,还是其他学校。现在,财相奥斯本可以松一口气,首相卡梅伦立马有了吹嘘的资本,暂时可以抚慰一下民调长期被工党压制的郁闷之情,也可以继续鼓励自己保守党目前的经济政策是有效的。
本周四英国地方选举开局,一般来说,地方选举是检查未来大学的火力点和薄弱环节。此次经济微幅增长,给保守党带来一丝曙光,但是也难以掩盖此次地方选举的颓势。所以找个台阶给自己,让这0.003加分到未来大选中去,不在地方选举中浪费这个题材。保守党的政治哲学大脑诺曼议员(Jesse Norman)已经对下次大选吹风,宣称如果你只选我们一次,就别投了。走出经济衰退是需要两届时间。
英国悄悄地流行的GDP的痴迷症,也许人不在英国是很难体会的。鉴于国内目前流行的GDP洁癖症,有朋友以为英国人是耻于谈及此物。其实不然,但凡英国国家统计署要公布季度GDP,或者商业机构发布相关经济指数,BBC总有一种把胃口吊足,评论做够的手法在其中。这也与我个人的阅读欲望基本一致。在这个0.003发布之前,BBC特地发条新闻说数据还在最后筹备中,这让我在足足挂念了一夜。
经济危机以来,英国人对GDP数字,几乎是锱铢必较,整个社会情绪都会在相关数据发布之后,在媒体上表现出有所波动和折射。与此相对应的是,就是某个地区工厂倒闭、某项投资的确定之类的新闻,时刻暗示着这些开与关、小数点之后若干位的数字里,有着多少户家庭的生计与未来。相比于中国GDP遭受到的某种道德谴责,我不禁想起(潜伏)里谢若林的两根金条高尚论。
最近回国一趟,阳光明媚,已经有了夏天酷热的架势,满眼所见是高楼与堵车的道路。我却常常在倒时差的迷糊中,想到这些高楼不能封顶,公路畅通之时某种可怖的阴影。在五天的行程里,我尝试了飞机、高铁、汽车,途径沿海与内陆,农村与城市。中国经济如同巨量的水库,需要梯田式的疏导与传递,任何极端的否定,都可能是暴虐地破坏。对于GDP,也不能够轻易否定。
这种GDP崇拜或者热情,常让自己想起那些在中国生活久了的英国人,有一种发福的气息,失去了北大西洋的冷风与乡村田园的雕琢和刻划,他们的神情失去了冷峻,坐姿变得的懒散,与他们的殖民者先辈高傲眼色相比,却在脸上流露出对金钱的谦卑与顺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