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其上任以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就以鲜明的“改革派”面貌出现在中国政坛上。李克强的口号是要让改革重新启动,重新回到市场的轨道上。围绕这个主题,他积极地推行了一系列的重大方案,被外媒略带尊敬的称为李克强经济学,似乎是个什么中兴之主。然而在本文看来,这个名头吓人的李克强经济学,非但不能拯救中国 资本主义经济,而只能要让其加速的破产。 何以见得?我们先来看看李克强此人的来历和成长背景。李克强是文革后的大学毕业生,在80年代这个自由主义满天飞的时候接受了基本的思维训练和知识结构,是一个改革开放的忠实信徒。在其早期的写作里面,他已经勾勒出了他对于社会改革方向的认识,那就是要市场化一条路走到黑。在其20年前合著的《走向繁荣的战略选择》一书的结束语中,就有这样直白的话: “尽管我国在改革过程中会遇到困难,并且已经遇到了困难,但是,不管遇到什么困难,这些困难都不可能成为制止经济改革事业前进的障碍。改革是不可逆转的。” 这样的改革,当然就是在过去30年大行其道的市场化、私有化的新自由主义改革了。如果说那时他还年轻不懂事,我们知道,过了20年,李克强面对着新自由主义改革造成的诸多严重的社会问题,在全世界引发的无数灾难,还在说着类似的话,这就不能怪别人了。他从80年代的原教旨市场主义走过来,这么多年,到现在当了总理,还是这样的认识,实在是个活化石般的宝贝。 那么这位总理的葫芦里贩卖的什么玩意呢?具体的有我们非常熟悉(并且痛骂)的铁路改制、自贸区、新型城镇化等。总的纲领自然还是市场化、私有化,用这位先生自己的话说,那就是“我们已经并将进一步通过简政放权,推进结构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市场能做的交给市场,社会能办的分给社会,政府该管的管好。” 建立上海自贸区,这是要方便所谓民间资本和国际资本的流入流出。李克强明显不满足于此,他搞铁路改制,直接在战略部门向中外资产阶级敞开欢迎的大门。更绝的 是,不知道他是装傻还是真傻,居然也开始说起了政府债务问题,据说还专门搞了详细调查。要知道,中国的地方和中央的政府债务水平,相对于其巨大的经济规模来说,并不算什么了不起的程度。西方最右翼的政客特别喜欢攻击政府债务,要求砍预算,搞紧缩政策,尤其是砍掉各种社会福利,砍掉工人阶级的工作。李克强明显是拾了他们的牙髓,把政府债务说的吓死人,也要在中国搞紧缩了,这紧缩,自然不会有其他的对象,只有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具体的方面多得很,比如让 我们推迟拿退休金之类)。 风雨欲来的这种紧缩,加上李克强对国有企业的明显不感冒,对于反通胀的热情,对于市场的无限信任,就很可能要产生一个后果,那就是在中国资本主义的经济运行当中,政府和各种公共投资占资本积累的比例要进一步降低,李克强自然是希望政府大幅度退出,让私人资本和国际资本来占据,废除掉什么“玻璃门,旋转门”等投资的管制。 这样的愿景自然是“美好”的,我们也相信李克强、王克强们会给资本家们准备好吃的好喝的,就等人家上门。但是现实会这样的发展吗?中国之所以过去三十年里,能有高度稳定的资本主义发展,一方面是毛主席时期提供了雄厚的人力物力基础,另一方面则是中国一直保持了对市场的一定管制和干预,没有完全落入到新自由主义的陷阱里去。事实上,有大批发展中国家,都在很早就打开大门,消除管制,让私人资本和国际资本掌控一切,结果如何?资本来的时候风风光光,有了事情,资本就跑,这些国家经过资本外逃,经济一落千丈。 现在,习近平李克强政府也要走这条老路了,也就是要把宝都押在资本,尤其是国际资本的“投资热情“或者”冲动“上。这就是自毁长城,抛弃掉了过去几十年里中国统治阶级有效调控资本主义经济的法宝。 在世界经济走势不明、资本主义根本无法走出困境的时候,中国资产阶级最正确的自保方案就是尽可能减少跟世界资本主义的联系,以我为主,自搞一套,这样说不定还能稍微延缓点资本主义危机的爆发。但是,就在这个时候,随着美欧经济可能有限度的恢复,全世界都在担心资本外逃,跑到发达国家的市场上去,习李政府却是要把热脸贴人家屁股上,使劲把中国绑在世界资本主义这套破车上,这不就是自取灭亡吗?真是自作孽,不可活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