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意尽停笔 兴尽而归

(2019-07-07 11:04:08) 下一个

原创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小狼读书】  

1   

    唐朝开元年间祖咏参加科举,当时不象明清只考朱注四书,而是以诗赋取士。按《唐诗纪事》,要求以《终南望余雪》为题作律体六韵十二句。祖咏只写了首五绝“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就交卷了。别人问起,说“意尽”[1]。据《唐才子传》记载,最终祖咏还是中了进士[2],但我未能考证出是否本次考试中的弟,如是,说明唐王朝的确很开明,不拘泥。世说新语记载早几百年东晋王之第五个儿子王徽之(字子猷)夜雪访戴[3],“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一个意尽停笔,一个兴尽而归,非常的潇洒。

    

    学生时代写作文,如果要写八百字,老师总是希望尽量多写一些。写论文亦然,看着厚厚一本,里面密密的表格数据,至少代表工作量——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学术版。字数多少自然不能决定思想创新文笔精妙,但天才总不常有,普通人恐怕循规蹈矩一些,成功概率或许高一点。现在的物理博士生有多少敢只提交百把页的毕业论文——象德布罗意[4]一样

 

 

2

    主张神韵的王渔洋将其列为咏雪最佳诗作之一[5],与其从侧面而非正面着手描写终南山的高寒有关[6]。难理解的是中间两句,既然指明了“霁色”,雪的确停了,“确是积雪,而非飞雪”。但不太理解为什么说以霁色为喻,遥望雪后南山,如开霁色”,主体与喻体指向不清楚。现在查得到的各种译文也未充分体现这一比喻。因为从城中望山,只能看到山林高处,而雪后放晴,原来晦暗不清的山林与近空交界处变得清楚起来。这样不用提到积雪映照也进得通。而“积雪浮云端”,“浮”字与积雪联系更紧还是形容云端,联系后者更紧,似乎两者均可。这里不用飘浮意而用高出平面意。这首诗大至可理解为:终南山北,岭色秀美。积雪峰顶,高浮云端。雪停初晴,林表转明。天晚日暮,城中增寒。诗人以总叹终南山秀起笔,目光从高入浮云的积雪切题,再向下移到因雪后初晴的山林,再想到日暮雪停城更冷,回到起点,寒意似乎有形地动态地从高山不可阻挡地流向长安。的确意尽,再写总有画蛇之感;估计兴头也没了,不妨归去。

 

 

   在西安住过两年多,终南山离办公园区不远。但一年到头,空气质量差,少有晴天,一眼望去不见山的时候居多。以至于我们都将看清南山的程度当成度量空气质量的指标,比PM2.5来得更直观些。虽说全球气温变暖,西安还是下雪的。北方城市都有暖气空调,冬天其实并不难熬。这首诗描绘的图景从未真实地出现在我的视野中,非常遗憾——工业化总是破坏田园牧歌时代感受。但我还是大赞暖气空调的好,作为南方人,太难忘记冬春雨雪摧残时在南方体验的“暮寒”:穿得再多抵不住,屋里还比屋外冷,被子总是湿乎乎,入睡起床两折磨。大冷天的,与其冻得哆嗦念唐诗,何妨短衫火锅把歌唱。

 

 

3

注:

[1]《唐诗纪事·卷二十》“有司试《终南山望馀雪诗》,咏赋云:「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四句即纳于有司。或诘之,咏曰:‘意尽’。”

[2]《唐才子传·卷一》“咏,洛阳人。开元十二年杜绾榜进士。有文名,殷璠评其诗:「翦刻省静,用思尤苦,气虽不高,调颇凌俗,足称为才子也。」少与王维为吟侣,维在济州,寓官舍,赠祖三诗,有云:「结交二十载,不得一日展。贫病子既深,契阔馀不浅。」盖亦流落不偶,极可伤也。后移家归汝坟间别业,以渔樵自终。有诗一卷,传于世”。“契阔”出自《诗经·邶风·击鼓》:“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古汉语常用字字典》释:“离合”、“久别”;《词源》:“聚散”、“死生相约”。[1.1]释为“约定归期”。个人认为根据对仗,离合或聚散就很好。王维诗中大致与是与贫病相对,只不过贫病正对,契阔反对。大意为“您已经很贫困,身体也很不好;但无论(死生)聚散,我与您的友情都不会浅”

[1.1]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21707

[3]《世说新语·任诞》“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4]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966991-1067765.html

[5]《渔洋诗话·卷上》“余论古今雪诗,惟羊孚一赞及陶渊明‘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及祖咏终南隂岭秀一篇,右丞‘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韦左司‘门对寒流雪满山’句最佳。”[5.1]羊孚的“资清以化,乘气以霏;值象能鲜,即洁成辉”,陶渊明的“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王维的“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祖咏的“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韦应物的“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5.1] http://www.cssn.cn/wx/wx_wyx/201310/t20131026_596855.shtml 

[6]《诗境浅说续编》:“咏高山积雪,若从正面着笔,不过言山之高,雪之色,及空翠与皓素相映发耳。此诗从侧面着想,言遥望雪后南山,如开霁色,而长安万户,便觉生寒,则终南之高寒可想。用流水对句,弥见诗心灵活。且以霁色为喻,确是积雪,而非飞雪,取譬殊工。”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