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应该是一九六八年的夏天,或者是初秋。我正在家里偷读妈妈借来的世界名著,忽听外面敲锣打鼓,好不热闹。我放下书,出门看个究竟。只见几辆红旗招展的解放牌大汽车停在我家附近的小车站前,车上站着穿着绿军装的青年男女。再看看红旗上的字,知道了他们是黑龙江农业大学的大学生,那天他们要登上火车,上山下乡了。
那列客车好象是为他们开的专列,因为我不记得看见其他不穿绿军装的旅客。学生们神情严肃地走进车站,送他们的家属已等在站台上。然后就是忙忙碌碌的搬行车上车,学生们上了车,放下行李,就把身子伸出车窗外,拉住他们亲人的手,车上车下一片抽泣之声。那是一个明媚晴朗的日子,绿色的车厢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在这样一个美丽的日子里,小小的火车站却在上演一出人间悲剧。下面发生的场面让我终生难忘。火车启动了,车箱里的学生们突然嚎啕大哭起来,他们的胳膊伸得直直的,死死拉住下面人的手不放,好像下面人的手是他们的救命稻草。下面的人跟着火车小跑,同样的大声哭号。那场面如同生离死别,惊心动魄。火车司机似乎不忍扯开他们紧握的手,很久没有加速。集体的放声大哭淹没了送行的锣鼓声,震撼了我这个刚从世界名著中走出来的小女孩。最后,车站挥小旗的那个人大声喊叫,让送行的人往后站,火车才加速离开了站台。火车渐渐走远,但我依旧能看见伸出车外的胳膊,听到那撕心裂肺的哭叫。火车走远了,站台上的人,或抱头痛哭,或蹲在地上抽搐,或捶胸顿足,或仰天长啸。我向来有感于火车站站台上的眼泪和凄凉,但这种集体哭号却是我从未见过的,我一时不知作何感想。
那个场面我一直记忆尤新,但从未认真想过为什么会发生集体哭号。我看过几部描写知青生活的电影或电视剧,里面从来没有我看见的那个场面。
如今我有大把的时间,而且我已不是那个在站台边看热闹的小女孩儿了,我试着分析一下那个集体哭号的现象。
这些人都是大学生,家庭背景、文化修养、智商高度基本相同,对现实的认知也大同小异。他们与那些上山下乡的高中生不一样。那时候,没有重点校,一个班毕业的学生像白天和黑夜般不一样,好的可以去哈佛、清华,糟的是日后的刀枪炮,还有一些迷顽不灵的人。人不喜欢在与自己不同的人面前流露真实感情。在那个年代,别人不哭,你却哭了,你就会别看作是软弱,革命意志不坚强,甚或是对上山下乡有抵触。而这些智商比高中生高的大学生似乎在潜意识里已经意识到等待他们的是什么样的命运,虽然心照不宣,但在与城市的纽带最后被扯断的那一刻,他们还是集体大放悲声。我并不认为那是一群头脑清醒的年轻人,在那之前,我已听说,黑龙江农业大学的学生们搞文化大革命搞得挺热烈,甚至发生了武斗事件。但在火车启动的那一刻,他们似乎清醒了。
如果那是1968年,这些大学生应该20岁了。20岁的人总比18岁的人聪明一些,是不是?
如果那是专列,车上车下的人没有被旁人观望的担忧,他们可以毫无顾忌地表达他们的痛苦与无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