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在健身房做桑拿时,一位老美问起“气”是什么。其实这也是很多华人患者想知道的问题。要想解释“”,就离不开“血”和“经络”。之前介绍过针灸与经络,今天再展开介绍一下气血与经络。简言之:
气血是能量和物质,是维持生命活动的根本。
经络是通道和网络,是运行气血、联系全身的路径。
两者关系:气血是在经络中运行的物质,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没有气血,经络就是空的;没有经络,气血就无法输布到全身。
下面分别进行详细解释。
一、 气与血(Qi and Blood)
1. 气(Qi):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本、流动着的精微物质,它更像是一种“能量”或“功能”。
气的功能:
气的分类:
元气:最根本的气,源于肾,决定人的根本活力。
宗气:积于胸中,与呼吸和心脏搏动强弱有关。
营气:行于脉中,具有营养作用,是血液的组成部分。
卫气:行于脉外,温养肌肤、防御外邪、控制汗孔开合。
2. 血(Blood): 血即血液,但中医“血”的概念比现代医学更广,它是在脉中运行的红色液态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血的功能:
3. 气与血的关系
气与血密不可分,中医用“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来概括。
气为血之帅:
血为气之母:
二、 经络(Meridians and Collaterals)
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
经络的组成:
经脉:是主干,纵行于人体较深的部位,有固定的路径。主要包括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
十二正经:如手太阴肺经、足阳明胃经等,与五脏六腑直接相连,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
奇经八脉:如督脉、任脉、冲脉等,有统率、联络和调节十二经脉的作用。
络脉:是分支,从经脉分出,遍布全身,深浅皆有,网络交错。
因为篇幅,读者可以百度搜索“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
经络的功能:
传导感应,调整虚实:针灸、按摩等方法通过刺激经络上的穴位,可以传导感应,调节气血阴阳,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三、 气血与经络在临床中的应用
这个概念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的基础。
诊断:通过观察身体特定部位(如面色、舌象)和循经按压,可以判断气血的盛衰和经络的通畅情况。例如,肝经气血不畅可能导致胁肋胀痛。
治疗:
针灸、推拿:直接刺激经络上的穴位,来调节气血的运行,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目的。例如,针刺合谷穴可以调动气血来治疗头面部的疾病。
中药:许多药物都作用于特定的经络(即“归经”)。例如,补气药(如黄芪)可以增强气的推动和固摄功能;活血化瘀药(如丹参)可以疏通经络中的血瘀。
导引术(如气功、太极拳):通过特定的动作和呼吸,来引导和促进体内气血的循行,强身健体。
总结
气血是人体生命的能量和物质基础,经络是输送这些能量和物质的网络系统。二者相辅相成,共同维持着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气血充盈,经络通畅” 是中医所追求的健康状态。任何一方的失调(如气虚、血瘀、经络堵塞)都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因此,中医的养生和治疗原则,无论是食疗、运动还是针灸用药,其核心思想大多围绕着 “补益气血” 和 “疏通经络” 这两大主题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