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成长经历对人的一生至关重要,它塑造人的个性,影响人格成长、人际关系、管理情绪的能力,以及对人与人之间情绪互动的了解。原生家庭的成长经历是指每个人在长大成人组成自己家庭之前与父母居住在家庭的环境,它包括父母各自的情绪和彼此的关系,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以及家庭中每个子女之间的关系等等家庭立里面的一些情况。但是它并仅仅局限于在家庭内部,它还包括成长过程中在外经历的人和事,有时候可能是某个亲戚,朋友,邻居,老师等等的一些行为都可能对我们造成重大的影响。
举个例子来说,我们所熟知的旷世奇才的女作家张爱玲。 1920年出生于上海名门望族,从小就熟读诗书,极具文学天分和艺术细胞,7岁就开始写小说,学习英文、绘画和钢琴。在小学期间就发表短篇小说《不幸的她》、散文《迟暮》、《秋雨》等。
但这么一个天才女性,她的童年、少年生活却并不如意,极其缺少家庭的温暖和爱。
童年时张爱玲的父母因为性格合常常吵闹,兼之父亲吸鸦片、逛青楼,母亲一气之下撇下一双儿女离家出走。在张爱玲10岁的时候,父母协议离婚。从此在张爱玲一生凄苦的生命里,母爱从此就被丢失。
父亲后来娶了继母孙用蕃后,家庭关系更加微妙。父亲也不爱多管张爱玲,总给她暴力、监禁和伤害,还说用手枪打死她;继母又总是添油加醋,制造家庭是非,长期与她水火不容,冲突不断。
张爱玲在幼小的心灵里,她成了心理上的弃儿,很无助地长大。尽管后来拥有熠熠生辉的旷世不华,但张爱玲潜意识里总是蒙上沉重的儿时阴影,在成长的路上一直显得孤高气傲,冷眼看人。这一性格影响了她一生,也造成了她无比凄苦和凄凉一生!
而另外一位台湾知名作家三毛,则是因为童年时在学校里发生的一件老师对她做过极为羞辱的事情, 这个事件对她造成极大的心灵上的伤害以至于后来休学在家。虽然三毛的父母对她无比的接纳和包容,但成年后的三毛所回忆的自己当年休学在家的情形:
“父母眼见孩子自暴自弃,前途全毁,骂是舍不得骂,那两颗心,可是碎成片片……那一阵,母亲的泪没干过,父亲下班回来,见了我就长叹,我自己呢,觉得成了家庭的耻辱,社会的罪人,几度硬闯天堂,要先进去坐在上帝的右手。少年的我,是这样的倔强刚烈,自己不好受不说,整个家庭都因为这个出轨的孩子,弄得愁云惨雾。“
为逃避自己不喜欢的学校教育,三毛退缩在家,不料在家的日子,却形成另一种心理重压,让她一生无法释怀。
三毛的心结,印证了童年创伤会影响人的一生。无论母亲如何疼她,无论父亲怎样爱她,都消除不掉她觉得自己不被欣赏的心理阴影。其实,这阴影除去在校时老师在行为上对于三毛的羞辱,父母的愁苦的面容也造成了三毛心理上的巨大压力。
张爱玲,三毛两位近代非常有影响力的华人女作家,为世人留下了无数缠绵悱恻和文字。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和一曲对应的橄榄树曾经激起了不计其数少男少女们一颗渴望自由不羁渴望流浪的心。然而就是这么两位如此有才华的女作家,她们原生家庭成长经历的造成他们的苍凉凄美令人唏嘘不已的一生。
从每个名人的生平故事中都可以找寻到原生家庭对他们影响的踪迹,对于我们每个普通人来说又何尝不是呢。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比如:没有安全感、莫名地焦虑、不自信,又说不出为什么会这样;在人际互动中,经常不自觉地仿照自己在原生家庭里学到的一些行为。
虽然原生家庭的却对每个人都影响深远,但是并不意味着我们有理由把所有的问题都归咎于原生家庭。原生家庭虽然可能传递了一些不好的影响给我们但同时原生家庭也同样传递了很多好的影响给到每个人。通过自我挖掘探索学习了解原生家庭的影响和创伤,是一种觉醒似的自我疗愈。在这个过程中也同样挖掘出原生家庭传递给我们的好的品质,唤醒我们改变自己的能力,以一颗感恩的心去重新塑造更为健全的人格,这才是我们追寻更高生命品质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