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世界杯,巴西队的弱势锋线和“功利”打法不但被球迷们诟病,连一些足坛元老也看不下去了。比如克鲁伊夫,最近就发表了打得漂亮比胜负重要的言论。巴西半决赛的对手德国队也提到这届巴西队没有多少巴西的风格。这一转变,难道是巴西队故意放弃传统吗?
说起来,这都是老马马拉多纳惹的祸哈。
(90年世界杯,阿根廷队防守反击淘汰巴西)
众所周知,桑巴足球以艺术性见长,90年代以前尤其如此。突出的个人技巧,精妙的短传配合,水银泻地般的进攻,防守上则多少有些漫不经心。那时的巴西奉行以攻代守。其风格开始发生转变,90年世界杯可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此前82、86、90三届世界杯,巴西队都是传统的艺术风格,踢得非常好看,可是成绩与水平却十分不相称,90年甚至跌出8强。再看世界足坛,从80年代开始,防守中的对抗便越来越激烈;到了90年世界杯,保守主义更是达到极致,有几个历史记录为证:
(1)平均单场进球数最少
(2)红牌最多(16张)
(3)冠亚军都是靠点球才进入决赛,这是世界杯历史上第一次。决赛德国队取胜,也是因为裁判判给他们一粒点球。
同是这届杯赛,巴西人的老对手阿根廷队却凭借防守反击愣是打进了决赛。这里面包括1/8决赛中整场被巴西压着打却依靠反击1:0小胜,以及1/4和半决赛中两场点球胜。不计点球大战,阿根廷7场比赛仅攻入5球,总成绩两胜三和两负,净胜球只有1个,赛前绝对没有人想到这样的成绩竟然可以差点夺冠。如果说巴西人对82、86年的失利还不大在乎的话,90年老马给他们的教训则是刻骨铭心的,让巴西人不得不反思绿茵场上到底是桑巴舞蹈重要还是冠军奖杯重要。
显然,对任何一支球队来说,后者更重要。于是从94年美国世界杯开始,巴西队的主帅都转变为“胜负师”的思维,强调防守稳固,进攻上则强调成功率而不是场面好看。应该说,从很大程度上这是顺应历史潮流,或曰我们这个功利社会的潮流——不这样做巴西就不可能成为“五星巴西”。
所幸从94年到10年,巴西队一直有罗马里奥+贝贝托、3R、卡卡等强力攻击组合,所以球迷们还是能欣赏到高度对抗中桑巴足球艺术的一面;即使这届“历史最差”的巴西队,去年在“联欢会”上依然可以3:0大胜2012年的欧洲冠军西班牙队。倒霉的是,到了今年本来就不太强大的攻击线状态不佳,于是大家更多看到的便是对抗,而不是艺术了,骂声也随之而起。其实呢,这里面也有巴西在主场输不起的因素,更加使得他们把球赛当作战斗而不是表演了。
在一个日趋功利的社会,体育竞技在观赏性和胜负之间何去何从呢?也想起80年代围棋界最具艺术性和观赏性的“宇宙流”,武宫正树大气磅礴的布局,精彩的中盘攻杀,令棋迷们倾倒。可惜这种下法对大局观和计算能力要求太高,胜率却相对不高,以至于现在没有人去效仿了。当前流行的,是“暴力围棋”,不讲“布局”、“境界”,讲求实际,找到机会上来就砍,直到屠龙或被屠为止。尽管起初一些老前辈们觉得这样的棋缺乏“妙味”,现在他们则对此越来越认可了。聂卫平去年就承认,现在围棋的对抗程度远远超过80年代,棋手的棋力进步了一段还不止。可见高度对抗是竞技体育的发展趋势,而且对抗并未降低其水平、观赏性和刺激性,反而是提高了。足球其实也是这样吧——贝利时代的巴西队,到了现在未必能进8强。
那么大家心仪的桑巴足球何时能再现呢?
对本届比赛而言,觉得需要巴西队彻底放开。尽情率性的发挥,是艺术足球的先决条件。其实半决赛也许能看到一些“艺术”片段,这场他们没有内马尔可以依赖,必须放手一搏;而且也已经没有了压力:输了也不丢人嘛。当然就整场而言,变成“桑巴”的可能性比较小,毕竟实力略有不足。
对于整个足坛的风格而言,感觉这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等大家找到了在对抗中获得更多自由的路数,自然比赛就会有更多的艺术性;而此时防守派就又会找到更多的方法附加“边界条件”,这样“矛”“盾”互长的过程,会不断推动足球的发展。退一万步说,实在不行还可以修改规则鼓励进攻嘛,大家大可不必过于担心。比如小组赛赢球积3分、守门员不得用手接回传球这两个规则就是针对90年世界杯后的情况制定的。只要还有球迷在,足球的艺术性就不会消失。
放心看球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