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文章分类
正文

华人技术移民工伤一族

(2016-04-27 16:58:49) 下一个

最近我到医院为一位受伤的大卡车司机任翻译。这位司机原为国内工程师,40来岁,一米八几的高挑个,浓眉虎眼,长得似电影明星,只是呆坐不动面带愁容。外科医生一阵风似的开门进来,先核对姓名生日等问题,“验明正身”后,医生让他撩起裤腿:整个小腿外侧呈褐色,体无完肤,满是褶皱,恰似一大块风干了的肉。几十年前我在煤矿采煤时,见过类似的伤腿:一天,运煤缆车的钢丝绳突然崩裂,旁边一位工友被弹起的钢丝绳击中小腿,小腿肌肉瞬间被钢丝绳抽成破棉絮般,鲜血渗出,伤愈后健美的小腿变成了难看的风干肉。

遭伤残 技术移民罹苦难

作为兼职译员,我接触过不少因公受伤的华人技术移民,以上仅是沧海一粟而已。

有位男同胞原在中国任工业会计,抵加后在仓库打杂。一天,叉车司机移动货柜顶层的废纸包,不小心移动了旁边的废纸包。这位同胞正低头打扫地上垃圾,重达800斤的废纸包一下砸在他身上,他右腿胫骨腓骨骨折。幸好没有砸到腰上,否则会半身瘫痪,砸到头上更会全身瘫痪。

还有一个香港同胞工厂打工。一天,他拧螺丝,不小心螺丝掉到下面的漏斗,情急之中他伸手去抓,不料被漏斗下面的刀片齐刷刷削去中指和无名指各一截,鲜血如注,他被急速送到医院急诊室。医生一见,忙叫赶快把削掉的手指头找回来。工厂老板马上到事故现场寻找,还好找到了那两个血淋淋的半截手指头,风驰电掣送到急诊室。岂料医生看了叹口气说,接不了(后来,据多伦多西区医院的外科医生讲,当时是可以断肢再植的,只是急诊室囿于条件和技术无法手术而已)。

一个受伤的女同胞原在中国任中学历史教师,抵加后在西人面包厂打工。一天,生产线上掉了个牛角包,她急了,伸手去抓,谁知慌忙之中手一下伸进了生产线上两个不停转动的滚筒之间,右手中指骨折,手被碾破,十指连心,当时她就晕了过去,醒来发现睡在医院病床上,手缠绷带。

再有一位男同胞成天开车东奔西跑,为多伦多罗渣士通讯集团安装电话电视。一天,他正拎着工具扛着梯子为客户安装线路,一脚踩进客户家门口草地的一个坑里,左脚踝关节处骨折。有一位台湾同胞在工作时右脚5个趾头齐刷刷被切断。还有一位男同胞工作时一个巨大的轮胎充气过足突然爆炸,他身受重伤。更有一位男同胞被车间飞来一块金属击中头部,昏迷5天不醒,经全力抢救好歹捡回一命。

拼康复 工伤人士苦上苦

在我所在的安大略省,工人都有工伤保险。因公受伤后,每月大约可享受一千加币左右的劳保。但是,劳保金毕竟少于工伤前工资,因此工伤人士生活备显窘迫。

更糟糕的是工伤带来的肉体痛苦。首先,由于工厂工作性质的关系,工伤往往伤及手脚,十指/趾连心疼痛难忍。其次是康复时的痛苦。康复锻炼虽然可以帮助恢复部分功能,但康复锻炼对患者来说是个痛苦的过程。康复病人要咬着牙忍着痛进行康复锻炼。别的不说,光是为恢复手指神经,工伤患者要用刚长出嫩肉的手,一把一把地抓起放下各种大小不一的豆类,那嫩肉接触物体时实在难受得钻心。另外,把手指用绷带缠上,伸到热蜡池里浸泡,那滋味也极不好受。

肉体痛苦是一方面,工伤还给患者带来生活的不便。上面提到那位右手中指和无名指被刀片削去一截的男同胞,他工伤后不能用右手握筷子,一开始改用左手,但不习惯,只好改用调羹吃饭。他以前写一手漂亮的柳体楷书,工伤后虽勉强能用右手执笔写字,但写出来的字歪歪斜斜,连小学生都不如。我去医院康复中心翻译,看到许多华人因工伤失去手指或脚趾,甚至失去胳膊,有年轻人失去右臂,更有年轻人失去双腿,只能靠轮椅活动,对经常生龙活虎活跃在足球场上的他来说,现实难以面对。然而更悲惨的是那些因工丧生我永远见不到的工友们。

除了肉体痛苦,工伤还带来心理痛苦。那位手被滚筒碾破的女同胞是个爱美知性女性。对单身的她来说,弯曲的手指和疤痕累累的手肯定只会给外表形象减分。她大热天出门时也不忘带着手套,遮住疤痕。更糟糕的是,母亲思女心切,总催她回国探亲。这位女同胞怕母亲见到宝贝女儿的手伤心,一直找借口推迟回国行期,同时在物理治疗师指导下忍痛从事康复锻炼,计划彻底康复后回国去探望久违的母亲,岂不知即使功能可能恢复,但伤疤终身难愈。

溯根源  技术移民就业难

90年代以来,华人技术移民大量涌入加拿大,其中大多数为在国内事业有成年富力强的精英。加拿大移民局为外国人申请技术移民,专门公布技术移民所需专业,榜上有名的专业往往为技术移民申请人加分不少。然而,公布的技术移民所需专业给人错觉,以为只要是所需专业的技术人才,移民加拿大就能找到专业工作。

首先,其中有些专业根本不需要人才。例如,我当时申请技术移民的专业是翻译,翻译的分很高。到了加拿大,我才发现,作为广纳世界各国人才的传统移民国家,加拿大最不缺的就是翻译。约克大学教授告诉我,加拿大最不缺的就是翻译人才。在多伦多,蒙特利尔,温哥华这样的大城市里,来自世界各国的族裔很多,随便找一个人都能操英语或法语以及自己的母语,几乎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在这些大城市里都不缺翻译人才。

其次,有些技术专业即使业界需要也不等于能找到该专业工作,这其中包括各种各样的工程专业。工程师的移民分数很高,而技术移民申请人登陆加拿大后,却发现找到专业工作难上加难。首先,华人技术移民的原专业资格必须经加拿大有关部门重新认证,尽管国内的大多数专业与加拿大的专业类似,华人技术移民的资质还是常常得不到有关部门承认。另外,即使好不容易获得专业认证,很多技术移民仍然缺乏所谓的加拿大经验,找不到对口的专业工作,为谋生计,许多人不得不从事几无技术含量的体力工作,诚如一位工伤人士指出的那样,他们以前从事脑力劳动,现在从事体力劳动,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加上年龄也比较大,重新学起来没那么灵活,体力不支,免不了发生工伤事故,身残甚至死亡。我问他,难道厂方平时没有进行安全教育?他说,道理大家都懂,只是当时情急之中怕螺丝掉下去酿成大事故,而且自认为伸手一抓螺丝就能抓得到,结果血溅工厂,留下个终身残疾。

平心而论,加拿大对工伤人士的善后还是负责的。以我们定居的安大略省为例,一般工伤人士在治疗康复期间可领到原工资的百分之八十五。并且,工伤劳保部门会积极提供帮助,使工伤人士尽快恢复正常生活恢复工作。例如,工伤劳保部门会让康复了的工伤人士参加各种形式的英语培训,包括在专门为工伤人士开办的英语学习班学习。与此同时,工伤劳保部门还积极安排他们到各种工厂或单位实习。对那些已经无法回到原单位从事原工作的工伤人士,工伤劳保部门会设法让他们回原单位从事较轻的力所能及的工作。如果原单位实在没有合适的工作,工伤劳保部门则会在其他雇主那儿为工伤人士安排合适的工作。一位工伤人士感激地对我说:“原来总是抱怨加拿大纳税太多,工伤后享受到这些福利待遇,这才知道我们平时纳的税去了哪儿。”

可是,如若加拿大政府重视发挥技术移民的才能,助其找到专业工作,或帮助他们转型,成为加拿大急需的技工甚至高级技工,他们也不至于落到今天的地步。首先,政府虽启动专门帮助技术移民重新找到专业工作的项目,我朋友现任怀雅逊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并负责类似项目,他认为规模太小。我朋友夫妇在国内均为医生,原为医学博士的太太苦学后通过了医生考试,迄今找不到医生工作,丈夫苦学后屈就当上医院技师。

诚然,正如一位工伤人士对我所言,在工厂打工总是难免发生工伤事故。机器利刃无情,死伤者不分族裔,不幸不落在华人技术移民身上,也会落到其他人身上。只是加拿大政府给予各种专业很高的移民分数,吸引无数技术移民来到加拿大,却无视他们的存在,不去真正帮助他们就业以人尽其用,这对一个国家来说岂不是莫大的人才浪费?

当年华工参与建设加拿大太平洋铁路,为加拿大带来了狂飙式发展,但那是以伤残甚至生命为代价的。今天,历史在重演:华人技术移民在非技术工作岗位上,用汗水鲜血甚至生命无声无息地为加拿大的经济发展铺路。

求改善 选票用作话语权

技术移民来加拿大在大材小用的情形由来已久。前加拿大财政部长费拉逖及加拿大移民部长康尼都知道技术移民中“博士沦为出租车司机”的实情。康尼听到很多令人伤心的故事。他在阿尔伯特省遇到一对来自哥伦比亚的夫妻,两人都是牙医,分别在加拿大做大厦门卫及管理员工作,也有不少出租车司机移民前是工程师或医生。康尼坦言:技术移民感到“压抑及耻辱”。 费拉逖也声称要改变博士开出租的不合理现象。

然政府在解决技术移民就业问题上始终没什么实质作为。究其原因,恐怕还是因为技术移民声音太弱,不足以影响政府的决策。众所周知,政府的官员都是政客,他们的所作所为当然为选民服务,但更重要的是为选票服务。技术移民在原居国从事与用脑有关的技术工作,到了加拿大成天在工厂或仓库从事体力半体力工作,下班后精疲力竭,还要忙着操持家务,照看孩子,哪有精力去投票站投票,即使有精力也可能因为语言问题不知道投票站设在哪里,或者无车代步前往,更何况没入籍则没有选举权。另外从传统上讲,我们华人更是对民主制度投票制不熟悉,认识不到手中的选票的重量和价值,不知道或者不善于利用选票为自己争取权益。

要改变自己大材小用的境遇,海外华人技术移民不要光在华人论坛上发牢骚,一定要联合其他族裔的技术移民拿起选票做武器,让政客们听到咱们的声音,改变自己的命运。

[ 打印 ]
阅读 ()评论 (5)
评论
icebear 回复 悄悄话 实话实说,主要是语言不好,不熟悉当地工作规定造成的!
Smileymoon 回复 悄悄话 "华人技术移民在非技术工作岗位上,用鲜血甚至生命为加拿大的经济发展铺路。" -- 这些工伤基本上与操作不规范有关。怎么说成了经济发展的牺牲品?
needtime 回复 悄悄话 里面仅仅说到了华人, LD工作地方,也有洋人遇到类似情景。 都是稍不注意,或者那几天因为家庭等原因引起身体很劳累,一时疏忽留下了肌肤伤痕。

很多时候, 都是当事人没有遵守操作规定引起的。由于当事人的误操作,赔偿就更加少。
零不是数 回复 悄悄话 "西人“? 这是哪里的方言?
rocky66 回复 悄悄话 很多移民来加后把加拿大吹捧的像个天堂似的,特别是阿省前几年石油红火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