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154)
2015 (47)
2016 (67)
2017 (115)
2018 (85)
2019 (93)
2020 (173)
2021 (141)
2022 (166)
2023 (174)
2024 (219)
前段时间博文爬到文学城榜首,这抑制了我贴新博文的热情,应该缓一缓,当然也感谢文学城编辑们的欣赏。
同济美国牛人:“还是要提 同济美国牛人 才会吸引(更多)眼球,至少会得到文青女编的青睐[Tongue]”
我的回复:“那到不是。记住这点,引用你的留言是对你的尊重。你小子也有文学城帐号,但是写出的都是些无人读的呼口号文章。清华的家伙们认为我靠批清华出名,我对他们说:“你们太把清华当回事了,我写遍天下事!””
同济美国牛人:“再讲个笑话:在美国某偏远州的一所大学有一群中国留学生,大家在一起聊天,开始时相互介绍来自国内什么地方。有个人说他来自上海。一下子吸引到一个老克勤的亲热,说:“侬好啊!侬是上海啥个区的?“结果这个“上海人“一时答不出,改口说我是上海附近的南京人。这下一个南京人高兴地站起来跟他握手,说:“那你家是在鼓楼附近吗?“ 结果这个“南京人“一下鼓蒙了头脑、答不上来。改口说他是南京附近的苏北人。结果一个苏北老乡激动了,说;“这里大都是城里人,我终于有个乡里人同胞了!“[Grin]”
同济美国牛人接着补充:“不过那个苏北老乡还真没高兴几天,因为他想问那个“苏北老乡“是哪个县的,那个老乡又答不上了。不久,那个人在那个大学还不见了踪影,有人说是系里停了他的资助。不过,在博士屯的人说见过这么一位来自偏远州的“上海人“,还办了一个什么“诗社“。最令我惊异的是,这个“上海人“在2000年我回中国时又被我在大连碰到,原来他早回国了,说是在大连开了一个公司,次年春节我还在中央电视台的一个晚会节目上看到他是海归创业的优秀代表。”
根据与同济美国牛人的私人交流,这个笑话是真实的存在。那个满嘴谎言的家伙现在是国内的超级习粉,与他相比,同济美国牛人还是我们美国的爱国人士。
其实做个乡里人蛮好的,讲笑话可以,发言多也可以宽容,但是大家使用文字时注意点。我也当其他群的群主,那里只有一条群规,畅所欲言,但是不能作人身攻击。当然这里是同济海外校友会的官群,也必须使用实名、海外留学经历和班级名称。
希望同济也有耶鲁那样的风采:“Yale is at once a tradition, a community of scholars, and a society of friends" (我翻译的耶鲁历史学家名言,几乎是耶鲁校训:“耶鲁曾经是弥珍的传统,学者们交流的社区,更是友谊的源泉”)”
同济海外校友会主席:“Very well stated. 同济医学院校训是:同舟共济;- a society of friends 校风是:严谨、求实、团结、创新;- a community of scholars 以这为基础,一起营造和谐宽松的氛围,联谊分享,交流,共同进步,交流应该用爱心说诚实的话,对事不对人,自我约束。建立好的传统。”
谢谢同济校友会主席女士!耶鲁老爸和美国工程教授认为:“不是“曾经“,而是“同时”[呲牙]”,他是正确的。“at once”确实是“同时,一起“;“立刻,马上”或者“既。。又。”
那么改成这样的翻译:“耶鲁既有弥足珍贵的传统,也是学者云集的社区,更是终身友谊的源泉”。
耶鲁传统无处不在,我曾经调侃在斯坦福的毕业典礼上,他们找不到耶鲁校长在毕业典礼前的那张几百年的书桌。耶鲁当然是顶尖学者云集的地方,不然不会出现今年的两位诺奖得主。耶鲁更是终身友谊发源的地方,这方面克林顿总统夫妇和万斯副总统夫妇的理解会更深。
同济美国牛人闯入校友总群,目的是打假,他先打大的波士顿CEO,再关注可能没有留学经历的国内医生校友。他真是一根筋的家伙,有些校友在国内医学院毕业做过6年临床医生后才留美,人家在英文简历上写国内经历是临床Fellowship, 同济美国牛人都认为是作假。他认为Fellowship是很神圣的东西,真是give me a break!
我便写下这些文字调侃他:“我提Assistant Professor后,北大青年才俊和华大博士后说:“你终于在华大混到了一个P(rofessor)”,这家伙逃离学术界去公司发展了。我女儿读华大后,她说“爸爸你不教书,你肯定是个fake professor”。我室友和现在Tulane病理主任说,我们考board是把中国的医学学位变成一个D, 这家伙当时已经在美国有个Permanent head damage(PhD)学位。泰迪妈妈考了board,她有那个D,我沒有。所以我的MD和Professor 都是“Faked”的,你打不完假的”。
必须说明的是,我不会利用中美信息差或翻译时的不对等谋利,我也没什么利可以从国内谋,完全是凭自己的本事挣每分每厘。
我还是很约束自己的,只在美国使用中国的MD谋生,感谢同济使我不需要在美国混个什么Permanent head damage (PhD)的学位才能在美国发展。但是我决不会出口转内销在国内说自己是医学博士,虽然很多人这样做。
自己也不会接受国内的教授职位,我本身就是美国一流大学的教授,还要那么多教授头衔干什么?其实我一直在同济校友会群体呼吁,校友会理事以上的领导都不应该兼职同济教授,因为很容易产生利益冲突。
同济美国牛人的澄清:“其实事情的起因是最近牛人看到英国戈登爵士逝世,想起他与这位诺奖得主的一段交往,回忆之间保持绅士风度的科学辩论,披露牛人甚至于提议他自己出钱安排戈登去中国给他母校师生讲学。刘实把这个帖子和一个作家写的介绍刘实科学发现经历的文章丢进了一些他还在的不同同济校友群,包括《大波士顿地区同济海外校友群》(简称“博士屯群“或“波群“),虽然这些帖子在其它群没引起什么反响,但在“博士屯群“却引起轩然大波,在原博主没有执行踢牛出群的预定任务后,一个叫“李欢成“的成为了群主并将牛人毫不犹豫地踢出了群。但是他这一踢引起了牛粉的愤怒,举报李欢成的信息立刻飞来。鉴于被举报的内容还是刊发在校友会的刊物上,刘实首先向校友会董事长向惠云报告了情况,又按他的指示报告给了理事会主席陆芸,刘实要求校友会调查核实,如果属实应该撤掉宣传李欢成的那篇报道,并向校友公布这些情况。然而,校友会没有采取任何(我可看见的)行动。于此同时,通常先得到牛人信息的某波把不同意牛人质疑的信息发到了《同济海外校友总会群》(简称“官群“),而且在那里提出牛人应向李欢成道歉。李欢成也表现除对牛人的十分友好和敬佩、还说要为牛人建一个专群学习牛人思想。在这种情况下,刘实才觉得有必要进“管群“。但进去之后并未直接开始打假,直到不打假还不行的时候才开始打假。所以,把牛人说成为打假才进群是不符合事实的。但是,牛人现在要郑重宣告:为了正义,牛人要开始打假了!而且谁跳出来就打谁的假!”
新博文迅速爬上文学城今日热点榜首,告慰在天之灵的李文亮:在牢笼之外的自由世界,他仍然被人想起。
美国宾大沃顿家长:“如果能照顾李文亮的遗腹子,真是大善!”;“你的每篇文章我都读,这一篇我一定要点赞。[ThumbsUp]如果他的儿子能有机会来美国读书,以他的情况学校或什么foundation应该会愿意提供相应的资助吧。如果仍有经济上的困难,我们可以发起全美华人的募捐行动,帮助他完成学业。希望吴大教授能促成这件事(不过还要至少十年吧,现在应该只有五岁),也希望李文亮医生的太太能让孩子走出国门求学。到时候我们可以帮忙[Shake]。可以发起募捐活动,找一个非营利组织出头, 账目弄清楚。我想李文亮的同学,有在美国的话,应该也会愿意出头的吧”
我的回复:“谢谢鼓励。我只是个做咨询的,会对他孩子的留美提供免费咨询。自己不懂募捐,那需要专业人士操作[Worship][Worship][Salute]。替他先谢谢,特别是那个遗腹子。[Worship][Worship]”
哈佛家长:“当年一个专业人员群里,就有几个大律师愿意在美国法律允许的框架下,邀请并资助李医生的妻儿来美生活。后来大家都知道,李医生不是造谣者,可是,不知道什么原因,专业群想转给李医生妻儿的善款都转不过去,其他的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