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关于湾区华裔女孩骗进耶鲁的故事续篇,我终于读到记者的原始调查文章。我的唯一批评意见是,不应该将耶鲁ID放在哈佛校门前拍照,当然这是合成的。
耶鲁女孩Katherina Lynn骗进耶鲁还费了不少周折,她是拥有gap year的学生。从加州申请本身就难,这次被Katherina的实验证实了,原因是她在毕业班那年以加州地址申请过一所藤校。那时她也将她的种族改成了白人和使用了Katherina Lynn这个名字,她的其他背景信息也有编造,但是具体内容不清楚。她在应届申请时遭遇了那所藤校的拒绝信,具体是哪所藤校,记者采访时没有说。肯定不是耶鲁,不然容易被识破。

初战的失败并没有使Katherina Lynn气馁,她是越战越勇。她要玩大票,次年直接申请耶鲁。她在第二年申请成功时,将地址改成了Tioga, North Dakota。那是座位于北达科达的西北角的小镇,人口只有2,202,主要是个石油镇。Tioga显然是印第安人的地名,与蒙太拿接壤,离美国和加拿大边境已经不远,所以媒体说是中西部小镇不准确,应该更是美国的西部。
同济美国牛人读完我的博文后留言:“这个高中生怎么这么能干啊?不会是有什么老师辅导的吧?[Grin][Tongue]。弯曲的人生导师敢走弯道超车的邪路。难怪牛女(凭成绩)拼不过他们,在那些可以忽悠的项目上太诚实!不会编故事!”。
我的回复:“我也有湾区学生,但是从来不做这种事。他们湾区几乎每人都有咨询师[Chuckle]”。
现在通读了记者的原始文章后,我们比较肯定,她沒有请外面的咨询师,但是她拒绝回答这两个问题:父母是否知情,其次她申请时是否获得了耶鲁的财政资助。在美国长大的孩子,即使扯了这个弥天大谎,我们还是应该相信她说的一些话。
反向的推论是她父母可能帮助了她,湾区人士玩计算机熟,使用adobe伪造成绩单不难,虽然她说为了伪造成绩单伤了她的很多脑筋。她是否拿到过耶鲁奖学金?这个我们不是十分肯定。因为那会加上另一层的FAFSA和CSS Profile的审核,但是她确实说自己完成了财政资料的准备与申请。
更有人说她是七月份抵达耶鲁的,所以可能是通过Questbridge (QB)申请的,需要早点到学校熟悉环境,QB又需要突破另一层的审核。这似乎与记者说Katherina Lynn的姓名只在耶鲁使用了一个月矛盾。还有一个问题,她肯定也完全编造了父母的identity, 名字和毕业学校全是假的。
美国的调查记者确实了不起,她们的工作做得精细,我们的公民社会特别需要他们。记者Clara Molot找到Katherina Lynn的经历也充满传奇,似乎耶鲁招生办将她的申请信息透露给了记者。
Katherina Lynn留在普通申请表的地址是真有其址,但是个旅店的地址,Clara Molot打电话过去,旅店雇员说:“除非她在油田工作,否则她不会在这里”。记者又打电话去当地的高中,他们查无此人,又问当地是否还有其他的高中,答案是否定的。
记者打了Katherina Lynn留在耶鲁申请表的区号为701的电话,那是北达科他州的区号。但是迅速出现了诈骗警告,提示这可能是垃圾电话发送者经常使用的。正当记者觉得这是一个死胡同时,Katherina Lynn还真接了记者的电话,这便有了采访所获得的信息。
Katherina Lynn在湾区的高中仍然使用的包括中文姓氏的真实姓名,她沒有出席高中毕业典礼,还请求校方不要念出她的名字,但是记者仍然从录音中听到了她的原始姓名。我们不知道她具体在什么时候改的姓名,但是她在应届那所藤校和申请耶鲁时都是使用的Katherina Lynn。
有点值得我们欣赏的是,记者从来没有透露Katherina Lynn的原始姓名,我想这信息未来肯定会从旧金山湾区被透露出来。
Katherina Lynn终于收到了她梦寐以求的耶鲁录取信件,那必然是个很厚的信封。应该是寄到了Tioga, North Dakota的旅店地址,她是怎么得到那个信件的,我们不清楚。但是在她被耶鲁录取后,游戏规则就会反转,因为耶鲁会拚尽全力争取学生入读,这样可以提高Yield。
耶鲁招生官会在录取材料上手写争取的美言,Katherina Lynn说:“said that my application was his favorite, and that I did a really good job of appealing to the admissions office."(“他说我的申请是他最喜欢的,并且我在打动招生办公室方面做得非常出色。”)
我是否应该认为那位分管美国西北部的招生主管的职位危险?很难说,以前还出现骗进耶鲁的当事人死亡的案例。耶鲁太有名了,围绕它的狗血剧真不少。
Katherina Lynn在采访中说,如果小心些她不会那么容易被揭发,她的曝露细节可以看我前面的博文。
现在Katherina Lynn己经回到湾区父母的家中,她做错了一件事,主导了一个富有创造性的实验性闹剧,但是她还可以重新开始。Sara Bashker是她的犹太室友,从照片看也不是一个善茬儿。
记者Clara Molot的文章写得很好,读到最后我都笑起来了,记者Clara Molot告诉了我们Katherina Lynn在下一步将会怎么做:
“Looking back at the incident, Bashker says she's "actually kind of impressed" with Lynn's faking her way into Yale. "At the end of the day, you have to recognize game.".
When I ask Lynn, who is back home living with her parents, what she plans to do next, she doesn't hesitate: "Change my name and start over."
"I'm a little mad," she adds, "because I really liked that name." ”
(“回顾这起事件时,巴什克尔说,她“其实有点佩服”琳恩假冒身份混进耶鲁的本事。“归根结底,你得承认这是本事。”
当我问琳恩——如今她已经回到家中与父母同住——接下来打算做什么时,她毫不犹豫地回答:“改名字,重新开始。”
她补充道:“我还是有点生气,因为我真的很喜欢那个名字。””
同济美国牛人:“成绩单不是由学校直接发给学生要申请的大学? 还有什么QB 的门道,真把我这个散养孩子的父亲搞懵了!前些时有位校友问我女儿申请大学、入读霍普金斯BME专业有什么经验,我说她申请全过程都没有我们父母参与、全由她自己瞎掰。不过,我也立即推荐我的一个好友给他,如果他女儿需要升学导师的话。”
我的回复:“你理解对了,成绩单确实是学校辅导员直接提供给大学的,学生唯一需要的是在commonapp 表中提供辅导员的邮箱。因为她所有东西都是编造的,猜测她也编了学校辅导员的身份,然后提供给普通申请表一个她能控制的邮箱地址。至于Questbridge 是一个机构,专门负责向美国大学推荐低收入家庭的学生,必须家庭收入低于6万5千美元。你们这些年薪百万的医生家庭不够格,这也公平,美国是给人上升的通道的。我帮助这样申请QB的学生,好多名校让QB去为学生做ranking, 申请到学费全免,但是不能参加ED申请。咨询也没有什么不好,我们孩子都沒有用过,但是咨询会让学生和家长少走很多弯路,一条意见就可以改变人生,这就是我的价值体现。[偷笑][强]"
同济美国牛人:“昨天(周一)中午喂儿子饭时,儿子的妹妹从她就读的医学院打来电话,说她got bored。 我问她为什么? 她说这个周末休息三天。我说周一是什么假日吗?她说不是,但这天是前段时间考试有不及格的学生重考的日子,她没事可干,想做科研了。她与我讨论了她一生希望达到的目标,那就是给世界留下什么。我说这跟我是一样的,那就好办了。如果你亲眼看见的,就要相信、不管别人怎么说、教科书是怎么写。但是你要钻进去,了解为什么会是那样,这就是真正的科学研究。当然,你的发现可能被抵制或笑话,所以你还得在职业选择时考虑到你想留给世界的东西一时还被人挡住不能留下,所以你还得选一个有大众需求和社会地位的职业,保证自己有饭吃、还可以有家庭的生活。至于别人更早成名、头衔什么的不要在意,而且选工作时最好选自己不太费力就可胜任的位置,这样你才会开心地工作而不因工作压力郁闷。科学发现的贡献是一个马拉松,只有能活到主流可以接受你颠覆性发现的年龄你才算成功????。而科学(教科书)最终记录的是发现的本身、不是发现者的名字(除非是很伟大的科学家)、更不是发现者当年拥有的地位和冠名。我还用我自己的人生经历举例,并说你看爸爸为什么每天都能高高兴兴,因为他有了真正伟大的发现,而又有一个稳定的工作,而且即使不用全力也可胜任这个工作。我说父亲希望你未来是这样的一种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