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雅美之途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Nature文章:年老的男性最容易死于新冠感染

(2020-09-13 16:33:42) 下一个


国际知名科学杂志Nature最近发表评述文章,公布了对新冠感染的人口流行病学研究。图表是Nature根据瑞士、英国和西班牙的独立研究综合起来绘制的。让我以通俗的方式解读这些研究结果:如果你是老男人,对不起了,你死于新冠的机率要显著高于任何其他人群。辛苦养家的男人命苦,根据这里显示的曲线,在80岁以上的西班牙人群里,男性死亡率是女性的2.5倍(11.6% 对4.6%)。
 
男性和女性的死亡率不同是存在没有被完全发现的免疫学基础的。现在科学界发现免疫识别受体TLR7存在于X染色体上,女性拥有二条而男性只有一条X染色体,这可能贡献出这些差异。不仅是女性格外小心以避免感染,女性体内的病毒特异性淋巴细胞也与男性不同。
 
以年龄的分布看,这些研究揭示,如果是1000人的样本,50岁以下的没有人死于新冠;50-60岁或60岁出头,会有5人死于新冠;如果年龄进一步升到75岁以上,每千人会骤增到116人死亡,可见年龄这一单个因素的效应。
 
当然这些研究也有他们的局限性,因为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儿童感染的病例和死亡率也在增加,他们还会出现数种罕见的自身免疫疾病。
 
从年龄分布的图表看,瑞士、英国和西班牙的曲线非常相似,只是瑞士设立了50-64岁的年龄组比较容易混淆,其实三国的资料差不多。但是我们要问了,为什么发达的英国做的比瑞士和西班牙差这么多?我的估计是因为英国的少数族群明显高所造成的。
 
可从我以前的这篇文章的段落了解背景知识:
 
疫苗反应男女有别;雅美之途2019-11-16 22:16:38
 
“华大全校性的免疫学讲座最近请来霍普金斯的副教授Sabra Klein(克莱恩),报告相当精彩。现就她的演讲题目做点说明,具体句子可见我文后的照片。因为找不到对应准确的汉字,大家只好将就读英文了,不懂可查字典。演讲教授认为Sex为生物学概念,通过性器官和染色体决定;Gender则是社会学概念,存在心理或社会层次的自我选择与认同。我们需要适应自由左倾的美国大学环境,做科学也涉及到政治正确,不然工作都可能不保。
 
虽然克莱恩对现象背后的机理深究不够,但是她是位颇具天赋的演讲人,十分会说,长得漂亮的程度也堪比好莱坞影星。我将她的照片放科学群后也博得好评,我便说与我们家的Teddy相似,长得好看就占不少优势。
 
以往的研究表明女性远较男性具有更强的疫苗抗体反应,女性对乙肝、流感、疱疹、狂犬病和天花疫苗的免疫反应都比男性好。从克莱恩总结的资料看,女性在孩童和成人阶段,对各种疫苗的免疫应答能力都远超男性,没有可比性。
 
克莱恩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了可能的机理。他们使用流感病毒的灭活疫苗免疫实验老鼠,发现雌鼠能产生更多抗体和诱导更强的淋巴细胞反应,雌鼠产生高质量抗体亚型(IgG2c)的能力是雄鼠的几倍。疫苗在雌鼠体内诱导的强免疫反应具有保护性效应,因为接受疫苗的雌鼠在重新受到病毒攻击时,体内病毒的数量远低于同样接受过疫苗的雄鼠。涉及到生物机理,克莱恩研究组意外将X染色体的免疫识别分子TLR7与抗体反应联系起来,女性拥有二条而男性只有一条X染色体。他们发现疫苗能够诱导雌鼠的B细胞表达更高的TLR7, 而这个变化直接与B细胞产生更多的抗体相关,他们试图以此解释为什么女性能产生更有效的抗体。”


 
最后推荐MIT关于新冠的课程,为著名科学家Richard Young主持的,我们见怪不怪如此享誉全球的人物给MIT的本科生讲课。他是Indiana本科和耶鲁博士。每周二美国东部时间11:30,点击下面的连接就行。
 
首位讲员哈佛教授Bruce Walker的课程非常精彩。他给了关于为什么艾滋病那么难做出疫苗而新冠疫苗在望的根本原因,他自己身处波士顿和南非从事了一辈子的艾滋病毒研究。他说HIV突变率之高可以使波士顿病株和南非的病株存在高达40%的序列差异,虽然新冠病毒的基因组也有突变,但是与HIV相比要低得多。
 
邮件来自MIT校友的华大教授,MIT能够汇集现在世界上做病毒免疫学的最聪明的大脑也不容易,包括华大前病理系主任Skip Virgin。
 
欢迎参加,不存在听众容量的问题。
 
Hi All,
 
Here is a link to a Live Stream MIT course on covid19 with guest lectures A. Fauci (9/22), D. Baltimore(9/15), Skip Virgin(12/1), Eric Lander (12//8) and others.    It is open to the public.  Tuesdays 10:30 am CT Sept 1-Dec 8. 
 
https://biology.mit.edu/undergraduate/current-students/subject-offerings/covid-19-sars-cov-2-and-the-pandemic/
 
7.00 COVID-19, SARS-CoV-2 and the Pandemic
 
Tuesdays 11:30-12:30 Units: 1-0-1 Grade: P/D/F
 
Course description: Lectures by leading experts on the fundamentals of coronavirus and host cell biology, immunology, epidemiology, clinical disease, and vaccine and therapeutic development. This is an exploratory subject, open to undergraduate and graduate students.
 
Faculty: Richard Young, Facundo Batista and guest faculty, including Drs. David Baltimore, Victoria Clark, Kizzmekia Corbett, Anthony Fauci, Britt Glaunsinger, Akiko Iwasaki, Eric Lander, Michael Mina, Michel Nussenzweig, Shiv Pillai, Arlene Sharp, Skip Virgin, and Bruce Walker.
 
Teaching Assistant: Lena Afeyan
 
September
1 COVID-19 and the pandemic 8 Coronavirus biology
15 Virology and lessons from the AIDS pandemic  
22 Insights from the COVID-19 pandemic
29 Viral immunology
 
October
6 Target cells and the innate response  
13 No lecture
20 The patient
27 Epidemiology
 
November
3 Immunology: T cells 10 Vaccines
17 Immunology: antibodies  
24 No lecture: Thanksgiving
 
December
1 Therapeutics discovery
8 Rapid Research Response in a Pandemic
Bruce Walker, Ragon, MIT, MGH Britt Glaunsinger, HHMI, UC Berkeley David Baltimore, MIT/Caltech Anthony Fauci, NIAID Michel Nussenzweig, Rockefeller
Shiv Pillai, Ragon, MGH
Victoria Clark, Whitehead/MGH Michael Mina, Harvard
Arlene Sharpe, HMS, Brigham Kizzmekia Corbett, NIH Akiko Iwasaki, Yale
Skip Virgin, Vir Eric Lander, Broad Institute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HenryCharles 回复 悄悄话 果然好狗!麻烦回家后帮俺夸一夸他。
雅美之途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HenryCharles' 的评论 : 这里有Teddy的照片: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61002/201907/16400.html
HenryCharles 回复 悄悄话 求Teddy图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