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雅美之途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耶鲁博士中国文学巨擘夏志清逝世

(2013-12-31 15:51:43) 下一个


雅美之雅按:中国现代文学评论大师夏志清于20131229日在纽约逝世,享年93年。夏志清早年毕业于沪江大学英文系,依靠留美奖学金在耶鲁大学获得英国文学的硕士和博士。奠定他在文学评论界地位的中国现代小说史也是由母校的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该论著率先重点向西方文学界介绍了钱锺书,沈从文和张爱玲,但是夏志清也因没有随中国评伦界起舞去给予鲁迅崇高的地位而引起争议。夏志清的该书随后成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著作和教课书。夏志清退休前长期担任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的中文教授。

下面材料为来自新华网和世界日报的报道:

新华网http://tiny.cc/dsdz8w

纽约时间1229日,著名中国文学评论家夏志清去世,享年93岁。

  夏志清的夫人王洞先生昨天在电话里证实了先生故去的消息,“现在还是假期,原来想着等新年过了再公布这个消息,”王洞说,“夏先生是昨天(29日)在纽约当地的疗养院因为心脏问题过世的,能够安慰的是,先生的离世没有痛苦。”

  “他年纪大了,我也知道迟早会有这么一天,但没有想到会来得那么快。”据王洞介绍,近些年,夏志清先生的心脏一直不好,去年心脏又出了大问题,此后出院。“出院后,他应该好好休息,可是他是爱热闹的人,对国内外的拜访都不会拒绝。而且又有很多关于张爱玲的书出版,他变得更忙。其实,每次只能接待客人半小时的他,常常会跟大家聊2个小时,他太累了。”

  至于夏先生的后事,王洞先生昨天对早报记者说,现在还是假期,认识的朋友和学生们都不在,“我也不知道怎么去办这些事情,但我想着要好好办。这些年王德威(哈佛大学讲座教授)对我们很照顾,但是他在台北,我会等他回来操办后面的事情。”

  201110月,在位于纽约曼哈顿西113街的夏志清寓所,早报记者曾拜访过夏志清王洞夫妇。这所公寓离哥伦比亚大学不远,夏志清在这栋有百多年历史的公寓里居住近半个世纪。胡适曾在公寓不远处的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博士,夏志清则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教;胡适出任北大校长时,夏志清正好从上海沪江大学毕业赴北大任职。

  这所百年公寓里,每个房间堆满了书,餐桌被挤到了房间过道上的一角,放一副碗筷都有些困难。当时,公寓客厅的墙上挂着马英九赠送的字幅,上书四个大字: 绩学雅范。不过,夏先生开玩笑说,他不知道什么意思。在四个大字之上,还有一行小字:志清院士九秩嵩庆。

  夏志清1921218日生于上海浦东,1942年沪江大学英文系毕业。1946年随长兄夏济安至北大担任助教,撰写了一篇研究英国诗人布雷克(William Blake)的论文,并脱颖而出。1947年赴美,1951年在耶鲁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先后执教美国密歇根大学、纽约州立大学、匹兹堡大学等校。1961年,夏志清在美国用英文出版了使他一举成名的《中国现代小说史》。1961年任教哥伦比亚大学东方语言文化系,1969年为该校中文教授,1991年荣休后为该校中文名誉教授。直到2006年,夏志清才当选台湾“中研院”院士,也是“中研院”成立以来当选时最年长的一位。

  1961年出版的《中国现代小说史》,是英语世界第一本严肃、全面论述中国现代文学的著作。这部著作与正统的文学史观有着较大差异,对以前被忽略和屏蔽的作家钱锺书、沈从文、张爱玲等人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张爱玲的《金锁记》被称为“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钱锺书被推崇为吴敬梓之后最有力的讽刺小说家,张天翼是“这十年当中最富才华的短篇小说家”。有评论称,《中国现代小说史》是中国现代小说批评的拓荒巨著,不亚于一次文学革命。此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才进入西方高等院校。

  夏志清当年在《中国现代小说史》里推崇的张爱玲、沈从文等作家至今依然流行。对于自己的慧眼识珠,夏志清先生曾对早报记者说:“我真是聪明”,“我真是伟大!”这也是自信的夏志清的口头禅。

  夏志清以“敢说”出名,在他的评价标准里,只有好人与坏人、好小说与坏小说等清晰判断。用他的话说,不想做老好人,得罪人没有什么。也正因此,大陆和台湾很长时间都不喜欢夏志清。他大体上对上世纪左翼文学评价不高,可是又非常推崇左翼文学旗手之一的张天翼,与张爱玲、钱锺书、沈从文等同视之。另外,他对鲁迅的偏见从始至终,无论是对其文学还是为人。而对鲁迅的弟弟周作人,夏志清却推崇之至。夏志清说,他的判断标准一向是文学标准,没有意识形态、政治立场方面的原因。

  《中国现代小说史》着重评论了四人:张爱玲、沈从文、钱锺书、张天翼。“前面三个人的书,大家现在都还在看,可是对张天翼大家都忽略了,这是大家的损失啊,怎么能不关注呢?鲁迅妒忌张天翼,因为张天翼的讽刺能力比鲁迅还厉害。鲁迅是一直在变的,有些方面懂的不多。可能是张天翼的左翼作家身份让大家现在对他不感兴趣了,他虽然是左翼作家,但他是同时代作家里短篇写得最好的,尤其是写人的阴暗心理以及喜剧。”夏志清当时曾如此告诉早报记者。

  对于张爱玲,夏志清评价是:“我认为,中国从来没有像张爱玲这样的作家,我看了《金锁记》感动得一塌糊涂。我是为了写《中国现代小说史》才开始看张爱玲的,因为以前不读中文书,到了美国读书和工作,为了写书才看中文小说,之前只看一点点周作人、沈从文,一些鲁迅,其他不太看的。我说张爱玲好,果然是好,你看大家到现在都还在看。在我看来,《金锁记》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好的小说,但是人家不敢讲这样的话。中国人就是喜欢客气,什么都要讲之一,好就好,有什么之一!”

  2009年,夏志清经历一场中风后卧床许久。直到2011年,夏志清身体才慢慢恢复,甚至到一些影展观看电影,因电影看得太多又小病一场。

  在201110月与早报记者一个多小时的会面中,夏先生需要吸氧休息。临走前,夏先生说:“要寄圣诞卡片来!记得要写书!”

世界日报http://tiny.cc/pjdz8w

世界日报推出杰出华人系列专访,被誉为「中国文学评论巨擘」的哥伦比亚大学退休教授夏志清,也是系列专访的人选之一。有鉴于高龄93岁的夏志清因心律不整,近年多次进出医院,世界日报的专访计画几经周折,最后敲定在1030日进行。没想到这是他最后一次接受媒体采访。

当天专访进行了两小时,夏志清戴着氧气接受访问,虽然他非常健谈,此前看过本报提交的采访大纲,也表示「很欣赏」,但就当天访谈来看,他的思维已不大清晰,答问未能连贯。有赖他的老伴王洞在旁协助,访问才得以完成。但夏志清仍显露一贯的自信,充分肯定自己在挖掘作家方面的「慧眼」,认为自己非常「了不起」。

当天专访问答摘要原本要再请夏志清夫妇过目。没想到两天后(111)他因流鼻血不止送医,之后数度进出医院和安老院之间,直至29日安详辞世。

夏志清在中国现代文学评论的历史定位,外界早有定论。天下杂志创办人殷允芃当年旅美期间,遍访美国各界华人杰出菁英,1971年出版的「中国人的光辉及其他—当代名人访问录」,夏志清与他所力荐的小说家张爱玲、外交家顾维钧,名建筑师贝聿铭等留美19名人同时受访,现代文学批评论点广受外界瞩目。事隔42年,一代文学评论巨擘夏志清再度接受世报「杰出华人系列专访」,传承历史,意味深长。以下是访谈摘要:

问:王德威先生在「中国现代小说史的史与学」一书中,提到重读《金锁记》、《秧歌》和《赤地之恋》,新读《小团圆》、《易经》和《雷锋塔》,「我们看见中国文学评论巨擘夏志清的慧眼」,他推崇您是中国文学研究界最重量级的学者之一,并认为任何有志中国现代文学文化研究的学者及学生,「夏志清的小说史,都是不可或缺的参考」,他号召大家要向您致敬,您对此有什么想法?

答:我觉得自己的确很了不起!当时我推介的几位作家,都是由于我的小说史出来后,才引起大家注意的,尤其对于那个时代来说,都是我自己的研究发现。我真是聪明、伟大(这也是自信的夏志清经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

问:王德威先生推崇,在欧美汉学界里,以涉猎广博,影响深远,而又在批评方法上能自成一家之言者,「夏志清是第一人」。您觉得在您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上最大的意义是什么?

答:王德威说我开创了西方学院内现代中国文学研究的基础,并说我的思想学说、研究方法、问题讨论,影响了东西方汉学界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方法,事实的确如此,这点我认为我是当之无愧的,他(王德威)不愧了解我。

问:20067月,您以85岁高龄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是所有院士中年龄最高者,而所有院士都认为:这是您迟到30年的荣耀。您也如此认为吗?当时您说有「做新娘子的感觉」,为什么这样说?

答:我认为这份荣誉是实至名归。有谁可以在1960年年代,就独具慧眼提出那样的文学观点和看法。我不在乎他们是否给我院士,但也的确是「迟来的荣耀」。

问:您评断作家作品的好坏是否根据其文学价值,有没有也根据政治来定性。

答:我对作品只看好坏,对政治不感兴趣,但他们都把我列入右倾分子。我的判断标准一向是文学标准,没有意识形态、政治立场方面的原因。在我的评价标准里,只有好人与坏人、好小说与坏小说。我不想做老好人,得罪人没有什么大不了啦。我知道我两边不讨好,大陆和台湾都不喜欢我夏志清。

问:您的「小说史」一出,整个改写了对现代文学史的认识,被誉为「夏氏范式」。现在回过头来看,您对小说史有什么评价?

答:我觉得我的伟大在于,整个改写了西方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认识,当初有谁敢做这件事啊。

问:您说作为文学史家,要让活埋历史的作家重见天日,对优美作品的发现与批评,永远是您的首要工作。您现在是否仍坚持这一点?

答:当然啦!我一辈子都在做这件事。

问:您是张爱玲的「伯乐」,是您把她写入文学史的,但有人认为张爱玲对您的赏识不近人情?您对此有何看法?您为什么认为张爱玲的《金锁记》,是「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您对张爱玲的文学写作肯定有加,有人认为您她过分溢美甚至吹捧,对此您如何看?

答:我看了《金锁记》,感动得一塌糊涂。在我看来,《金锁记》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好的小说,但是人家不敢讲这样的话。中国人就是喜欢客气,好就是好,还要讲什么之一。我是为了写《中国现代小说史》才开始看张爱玲的,因为以前不读中文书,到了美国读书和工作,为了写书才看中文小说,之前只看一点点。我说张爱玲好,果然是好,你看大家到现在都还认同我的讲法了。

问:张爱玲经常在信里托您帮忙,最多的是求推荐。大家都知道您不善求人,却硬着头皮都帮她做了?您是基于什么原因愿意这样帮助她?是否喜欢过她?

答:我觉得她文章写得好,但不善人际关系,总的来说觉得她很可怜。我喜欢过别人,如Lucy(作家陈若曦),但对张爱玲主要是基于同情。

问:您最近出版了张爱玲给您的信, 其中提到了您年轻时心仪的女子,也提到您的婚外情,是不是有些八卦?

答:我喜欢过的女人,从来没有否认,我伤害过我的太太,但我现在真的爱我的太太(他搂着王洞,当着记者的面,用英文连说了三个「我爱你」,真的是少年夫妻老来伴)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雅美之途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czhz' 的评论 : 科班的人士是这样说的:bbs.wenxuecity.com/culture/495557.html
雅美之途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czhz' 的评论 :
你知道的典故很多,那你如何看待沈从文的悲催命运,弃笔几十年研究服装为生。没有夏志淸或瑞典汉学家的发现,沈从文应该没有今天的地位吧?诺贝尔决定授予沈从文之前,诺贝尔奖委员会去问中国大使馆沈从文是否还活着,中国使馆连这一简单的问题都不能回答。后来诺贝尔委员会发现沈从文已去世,才放弃授予他诺贝尔文学奖的初衷。没人在这里抬谁贬谁,鲁迅启蒙中国功劳有目共睹,但张爱玲去国,沈从文和钱钟书在创作黄金期搁笔,不是再好不过说明了一切?
czhz 回复 悄悄话 钱钟书,沈从文和张爱玲早在30-40年代就名满天下,哪里轮得到夏志清到1961年来挖掘。最早提携沈从文的是徐志摩,后来有胡适,让没有文凭的沈从文成为西南联大和北京大学的教授; 钱钟书在读书时就深得吴宓的欣赏,即使因为误会而感受辱,还不遗余力推荐钱钟书,他的小说围城,猫等,在40年代就影响很大; 张爱玲诺是无名,胡兰成也不可能找上她。最早极力赞誉张爱玲的金锁记的是傅雷,批评她的赤地之恋的也是傅雷。这些事实,夏志清是非常了解的,但为了抬高自己的书,就对此决口不提。好比是写论文不引用已有的研究成果。49年以后,钱不在从事创作,连写了一半的百合心也放弃了,沈也停止创作,改攻文物,并且被丁玲落井下石了一把。而张爱玲则出走香港。这样三人才慢慢消失。80年代,改革开放后,沈从文因为瑞典的一两个有诺贝尔投票权的汉学家而重新进入人们视野,而张和钱因为滚滚红尘和围城两部影视剧,在民间声誉日隆。夏志清便把这些都归功于他1961年的书,实可谓欺世盗名。
czhz 回复 悄悄话 说鲁迅嫉妒张天翼,那是一派胡言。没有鲁迅的提携,张天翼根本不可能冒出来。鲁迅还向日本文学界推荐张天翼的作品。夏志清对作品有一定的审美眼光,且不随大流。除了现代小说史里的作家外,他还推崇过姜贵这一类据理反共(而不是为反共而反共)的作家,但他本人在文字写作方面却能力平平。读他的成名作“中国现代小说史“ 的中文版,其文字极为平庸。虽然第一次辟专章介绍了钱钟书和张爱玲,但只不过是平铺直叙的内容简介和梗概,根本没有勾勒出作者的写作和语言特点,而人物分析则连苍白都谈不上。该书的作用只能是为不熟悉中国现在文学的西方人提供了一本有用的目录而已。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