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lou

随心随意随性偶得
正文

打工妹,我曾经的同事(纪实)

(2014-02-18 09:49:28) 下一个
  • 五湖四海
  • 奋斗成长
  • 多才多艺
  • 渴望爱情
  • 童工生涯
  • 自甘堕落
  • 友谊长存

                

  最近频现在各式媒体东莞二字,勾起我一段往昔的回忆,也让我记起了我那曾经的同事----打工妹们。

   提起东莞,人们常常想起的是中国性都,男人的天堂。别忘了,东莞也是世界加工厂,作为这个加工厂,最底层的打工仔,但更多的是打工妹们,托起支撑着东莞。

这幅称作苹果女孩的照片,走红世界。
                     

   白色的防静电帽,防静电工作衣,乳胶指套,照片里没有显示出来,在她们的手腕上,应还系有接地的蓝色的防静电腕带,这就是电子工厂里,打工妹们的标准工作服装。

   当第一次进入那家外企的生产间,走在偌大整洁干净的车间里,确实有点不自在。同一楼面上,几百个年青女孩,坐在生产线上,能感觉到四周不断投来的打量目光,这里唯一的男性就是我。后来,这些打工妹们成为了我的同事,也成为了我的朋友,我也对她们的酸甜苦辣,有了一个比较深的了解。

              五湖四海

 说起是来自五湖四海,其实打工妹主要来自中部的贫穷省份,如湖南,江西,河南,安徽,湖北,四川,少部分来自东北和粤北地区。一些大的企业,很少零散招人,都会根据各自企业的发展规划,和各地相关劳动服务公司联系,在当地劳动力市场招人,再由劳动服务公司专车送到各企业。春节前夕,有些劳动服务公司,也会安排专车,来各企业,把那些能够回去的打工妹们,接回老家。

   大部分打工妹都是抱着打几年工,攒一点嫁妆钱后,回老家,嫁作他人妇。要在南方打一辈子工想法的,那时并不多见。我在的那家外企,条件还算不错,根据生产任务的紧重,普通的打工妹基本能有七八百到一千元。这是九十年代中期,参照内地的工资标准,不能算低了。如果能够升职,工资待遇都会有相应的提高。做到公司中层生产管理的话,工资待遇比许多的工程师的都要高。

   每年的春节返乡,和父母家人团聚,是她们攒了一年的期盼。在家这段时间,也是她们相亲找对象的日子。但不是每个打工妹都那么幸运,许多外企针对的是国际客户,春节不会全面停工,许多打工妹们就得在生产线上过春节。那年除夕下午,三四点时,按故乡习惯,已是开始年夜饭的时候。生产线没有停止运转,一些打工妹一边干活,一边开始抹起了眼泪。她们真的很小,也许十六七,也许十七八,也许还是别人撒娇的年龄。我心里很酸,告诉当班负责,差不多就停线吧,实在没有勇气再站在那里。这么多年,稚嫩脸庞上的泪水,如一特写镜头,一直凝固在我的记忆里。十几岁来,二十几岁走,最美好的青春几年都留给了生产线,这就是打工妹的花样人生。

                    奋斗成长

 普通打工妹要想升职,手脚要麻利是首要必须的,这样才有可能从一众人中脱颖而出。提升挂职后,能走多远,就要看各人的能力造化了。

  认识这么一位打工妹,小学毕业,但手脚麻利,心细认真,泼辣精明。从最初很青涩的打工妹,同一家企业,六七年之后,已成为中层管理者,一个相当于车间主任的角色,她的工资在同级中,应是最高一位。虽说只有小学毕业,差不多十年的打工生涯,多年磨练,早已脱胎换骨。她的工作报告,技术分析报告,都看过,行文简洁流畅。就说那手钢笔字,比许多本硕博都要老到流利。熟悉每道工序要求,以及不同产品的参数指标。背地里都说,在这个车间,没有人能骗过她。笑容不多的脸,动辄就厉声训斥,不仅线上的员工,也让低一层的管理者都惧怕她,其实如果不这样的话,也管不住有些天不怕,地不怕的打工妹。

  在她休产假期间,曾有位能力不错的大学生,代理她的工作,差距还是比较明显。大学生,优势就不多说了,但欠缺的是对每个细节的熟悉掌控,以及必不可少的泼辣。我离开时,公司的执行经理让我作为一个局外人,谈谈一些人事看法,就这个车间,我毫不犹豫地推荐那位打工妹。

  由于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的限制,能走到她这一步,算是凤毛麟角,只有极少数的幸运者,后来听说她又升任到分厂的厂长,这其中也和外方的管理人员欣赏信任分不开。她,我所认识的一个成功的打工妹。

                                   

                多才多艺

   公司联欢活动时,总有一位打工妹独舞,不论是翻腾跳跃,还是长袖舒卷,虽是外行,也能看出专业训练的功底。接触后知道,从小少年宫舞蹈训练,还加入地区舞蹈团,舞蹈团解散后,成为了一名打工妹。个人觉得,一米六的个头,也限制了她的发展。

   认识一位长胳膊长腿的女孩,好几届深圳外企运动会的女子羽毛球单打冠军。好奇闲聊,这才发现,这个女孩曾是某省少年女子羽球冠军。可惜中国是羽球强国,不是极品中的极品,很难能发展出头。

   还认识一位,用报纸,画报裁减成各式服饰,在一次联欢会上,组织了一帮打工妹,来了个惊艳服装秀。虽说是业余水准,但绝对可以感觉到天资的灵气。可惜,没有更好的机会,也没有合适的舞台来展露她的才  华。

   这样的例子,见识很多。曾和一位非常聪敏的打工妹闲聊,为什么不把学业完成,给自己一个比较高的起步台阶。她告诉我,她的父亲觉得女孩反正都是人家的人,读书简直就是一种浪费,把在某省一所省重点读高中的她,硬生生地领回家,出外打工,补贴家用,好让弟弟完成高等教育。一个让我有点唏嘘的故事,女孩自己倒很看得开,嘿嘿地笑着对我说,要是当初也完成学业,进入大学,现在说不定坐在我的办公桌上。后来女孩嫁给了一本公司的大专生,说句实话,远比她丈夫聪明能干,待人接物方面也要强不少。

            渴望爱情

  深圳,东莞,都是女七,男三的比例,这在中国真的不可思议。严重的男女比例失调,却是这些地区事实。就拿我在的那家公司来说,两千多人,除了管理层和技术人员外,也就仓库能有十来个男工。所以对那些男工来说,没有对象,简直不可能。换对象比换衣服还容易,就这样还是粥多,僧少。

   青春岁月,豆蔻年华,谁不渴望爱情。对打工妹来说,有时的曾经拥有,比天长地久更为重要。公司一位打字员,有着土家,侗,汉血统,面容俊俏。二十二岁的那年,终于迎来了机会,和一个刚进公司的十八岁男孩谈起了恋爱。确实有些好奇,总觉得不是那么很合适。有次就问她,有没有想过以后,有没有想过男孩的父母能否接纳她。她的回答,倒很直接了当:大哥,我都二十二了,知道什么是干柴烈火吗?不用多说了,一切都在"干柴烈火"四个字当中。

   都说男追女,隔座山;女追男,隔层纱。山,打工妹面前的就是山。一位生产线的巡检员,喜欢上一个男孩。在一次聚餐后,酒精的作用下,说出了心里话,对男孩表白。也许是男孩不想伤害女孩,没有直接拒绝,但局外人可以看出男孩的回避。女孩倒也没有紧追不舍,女孩的沉默和消瘦都看在眼里。后来一次聚会时,女孩主动说起此事,伤心地抽泣起来。想劝说劝说,可又无从说起,就这么看着女孩趴在桌上,耸动着双肩,有半个小时之久,心中的痛楚,何人能解,何人能知。

   向外发展,结识一些社会上的人。年青,对爱的渴望,让她们迷失自己,成了别人的包养对象。认识那么一位打工妹,结识了一位已婚男子,几次来往后,就被保养。她也明确地知道,那位男人不会为她离婚,小姐妹们也都劝过,但她还是义无反顾地和那位男子在一起,因为太需要爱情了,一点点的爱的表达,就能让她们飞蛾扑火。她为那男子堕过胎,据说后来实在是没有办法再过下去后,三十岁的时候,回到自己来的地方,没挑没捡,说得过去,把自己给嫁了。

   水中月,镜中花,爱情对打工妹来说,有些奢侈。但大多打工妹,还是守住自己的寂寞,守住自己的情思,回家相亲,找一可靠人家。

                   童工生涯

  记得富士康的童工事件,纷纷扬扬。童工,尽管许多公司都很刻意注意,但还是回避不了。只有了解这些企业的运作,了解童工背后的深层原因,也许就会有自己别样想法。说句实话,我反对雇用童工,但也不赞成一刀切。

  许多企业,并不自己在劳动力市场直接招人,前面已提过,会根据自身的发展,委托一些劳动服务公司代理招聘。人事部核对的只是几百个贴着照片和身份证复印件的表格,在中国,十八岁是拥有身份证的法定年龄。什么是童工,十六以下肯定算是。一些打工妹在不到法定年龄,借着别人的身份证进入各个公司的,自愿地当起了童工。所以常常会有一些打工妹,忽然有天要求更该注册名字,因为拿到了属于自己的身份证。看完下面的叙述,会对背后的原因,有个较深的理解。

  有一次,我从生产线借位女工,帮我做点事。女孩看着非常年轻,也是闲着无事,很女孩聊起来,问她在公司做了几年。她的回答,让我吃惊,"四年"。

"你才多大?",

"十八"。

我明白了,一位十四岁就缀学,进工厂打工的童工。她来自河南南阳,小学毕业。我问她:四年里,回家看过吗?

"没有"

"为什么"

"连续多年的干旱,家里太穷,也没吃的,在这里起码有饭吃,还能吃饱"

   都九十年代中期了,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吃饭,吃饱饭,人类最低的生理需求,催生出童工!这让我想起在公司食堂里,当我坐在高级职员的小餐厅里,抱怨饭菜不合口时,一些吃着最便宜的饭菜的打工妹  们,她们把节余下大部分的工资,邮寄回家,在自己能吃饱饭的同时,也让她们的家人能够吃饱饭。

   有点想说的是,有时,富人真的不知穷人的痛,站着说话不腰痛。十四岁,确实童工,但起码公司不错的工作环境,平等的工资,能让她吃饱饭,也让她们的家人有着吃饱饭的机会。听过好多打工妹说,自进公司打工以后,胖了不少。

        

                自甘堕落

  近期,和风头浪尖的东莞相连的是小姐二字,小姐不是天生的,普通邻家女孩到小姐的转变,后天的环境和自身的内在因素缺一不可。没有调查过,到底有多少属于被迫,但说句实话,自愿入行也确实存在。亲眼看着一个打工妹一步一步地走入风尘。

    这位打工妹属于手比较巧的那种,常常被安排来顶替因急事离岗的工人,没事时坐在线未,帮忙装箱。细长个,模样清秀,但喜欢说话,也喜欢抱怨。抱怨最多的是,上班不自由,工资不高,老是和老乡小姐妹说,她要去钓鱼。钓什么鱼,她也没说,别人也不了解。其实原本她是很有希望被提升的,但一天因工作期间说笑,被领班训斥一顿后,两天没来上班,也不请假,并从宿舍也搬了出去,说是要去钓鱼,没人知道她去哪钓鱼。后来被人们发现,在某个足浴城当洗脚妹。她偶尔回来找找老乡时,见过她,依然是比较清纯的模样,没怎么化妆。很长时间没有消息后,偶尔一天街上碰见了她,冲我笑时,还可辨别出一点她的从前。再后来,再也没见过,听她老乡说起,她已正式入行当小姐了。是这么猜测她的钓鱼,去当洗脚妹,大概是想找一个包养她的人。钓的过程中,早就有了心理准备,为快速生钱,索性直接下海捕鱼。

   记得一次,陪一位朋友在深圳的城中村租房。看见一处感觉不错的房子,给房东打电话,对方脱口而出的是问付港币吗,后来明白了,这就是所谓的香港二奶楼,多少打工妹成了其中的金丝鸟。人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力,二奶也好,小姐又好,她们在用自己的青春,肉体来换取自己的追求,对错与否,我们没有资格评判,因为我们不见得比她们高尚。 

               友谊长存

   从内地的研究所,来到南方后,最先的感觉,就是自己的身份的变化。在研究所,我的同事是和我父辈一样的年龄,永远都是小什么的。到了南方,则变成了大哥。我读大学的时,那些打工妹们应还在吃奶,或还没出生,多多少少有点江湖味的大哥,成为了我的称呼。离开公司的前,出乎我意料,这些打工妹要请我吃饭。怎好意思让你们请,还是你们请客我付账,但她们坚决没让我付。谈不上什么美酒佳肴,但我品出这普普通通中所包含的情谊。吃完后,请她们一起卡拉OK。坐在这群年青的女孩中间,忘记了自己是位大叔,和她们一起唱,一起笑,随着歌声,一起忘记尘世的一切。

   时间真快,一晃十几年过去了,当初的小丫头们也应人到中年。你们都好吗?真心的祝福你们,祝福你们幸福!祝福你们富裕!你们,打工妹,我曾经的同事,我曾经的朋友!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颐和园 回复 悄悄话 好文!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