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转帖:从甲午战争,到抗美援朝,他用一生见证了国家兴亡

(2018-08-23 04:50:47) 下一个

 今年是抗美援朝胜利65周年,我只想讲一个老将军的故事。

3dc49181ly1fuiamlrul9j20gz0cg0uz.jpg

 

    他生于清末,长于北洋,逝于1952年,他一生亲历或耳闻目睹过甲午战争、庚子国难、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一直到抗美援朝,堪称一部真人版的中国近代史。

  1951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在第三次战役之后力挫美军,杀进汉城,这时候在遥远的中国福州,一位93岁的老人喜极而泣,泪流满面,写了一首诗:

  五十七载犹如梦,

  举国沦亡缘汉城,

  龙游浅水勿自弃,

  终有扬眉吐气天。

  翻成白话就是,57年了,巍巍华夏,终于能够克敌于国门之外,一雪前耻了。57年前,甲午战争正是从日军攻占汉城开始的,并一步一步把战火烧到了中国境内,如今,中国的军队打回汉城了!

  当时的彭大将军说了另外一句话,叫做:“帝国主义在东方架起几门大炮就可以征服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彭大将军和他心爱的士兵们和地球第一武装力量打了个旗鼓相当,把“联合国军”从鸭绿江推回了三八线,甚至还攻入了汉城,这是比抗战还威武、还扬眉吐气的立国之战。

  那位写诗的93岁老人也是一位军人,他是中国第一代的海军将领萨镇冰,曾经满清的广东水师提督、北洋海军统制、北洋时期民国海军总长,还曾代理过北洋政府的国务总理。

  他曾经眼睁睁看着中法马尾海战惨败,福建水师土崩瓦解,他也曾眼睁睁看着甲午战争中黄海海战北洋水师惨败,他更是亲身经历了威海卫保卫战,死守孤岛,最终眼睁睁看着丁汝昌殉国,威海卫陷落,大清帝国的骄傲——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他还知道,在平壤,他的清军同袍门也是溃不成军,死伤狼藉,一路被日军追杀到国内,之后,还有惨绝人寰的旅顺大屠杀。国耻国难还没有停止,甲午之后还有庚子,劫难一次接着一次。

  萨镇冰无力阻挡三千年之巨变,只能眼睁睁看着豆剥瓜分,灭亡之祸,迫在眉睫,他只能把自己的精力,投入到海军建设中去。宣统元年,萨镇冰被委为筹备海军大臣和海军提督,他上任后合并了过去分裂的南北水师,建立起统一的指挥系统,下分巡洋、长江两舰队,还统一了官制、旗式、军服、号令,这是中国近代海军第一次实行的科学管理。

  然而宣统三年,武昌起义爆发,萨镇冰被清廷派往武昌镇压革命军,舰队已经到了武汉江面上,但他海军学堂的弟子黎元洪写信劝他举义,信中写道“吾师抱救国之卓见,熟察现势,必知专制政体之必亡。”但萨镇冰既不愿背叛自己效忠的朝廷,也不愿做阻碍共和的千古罪人,于是他只身离开舰队,默许部下起义。

  袁世凯组阁之后,任命萨镇冰为海军部长,但萨镇冰避不就职,1916年,黎元洪继任大总统之后,他才再度出山,历任海军总司令、海军总长、粤闽巡阅使。1917年任海军总长、海疆巡阅使。但民国来了,共和到了,也未能实现国家的富强,萨镇冰一年一年看着军阀混战,民不聊生,而卧榻之侧的日本依旧虎视眈眈。

  1922年,北洋政府任命他为福建省长,在大革命其间,国民革命军进入福建,萨镇冰卸去省长之职,专注于救灾施善。九一八事变之后,抗日烽火遍地,萨镇冰对蒋介石畏日如虎的不抵抗政策极为不满。1933年,福建事变爆发,李济深打出了“反蒋抗日”的旗号,萨镇冰对此表示全力支持,这位老人和十九路军站到了一起,担任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延建省省长。抗战期间,他历经四川、贵州、湖南、云南、广西、陕西、甘肃等地,宣传抗日救国。1949年解放前夕,萨镇冰已经是一位91岁的老人了,蒋介石政府力劝这位三朝元老随去台湾,但他以病为由坚决推辞,并发文拥护中共。

  直到1951年,他看着雄赳赳气昂昂的人民志愿军,硬碰硬正面击败了历史上最强大的人类武装力量,杀入汉城,百年的屈辱,都在此刻洗刷干净了,我们不是东亚病夫,不是睡不醒的狮子,一样的血,一样的人,黄海上饮恨,北京城中受辱,如今我们也可以扬威域外,震惊世界。

  抗美援朝的意义,写十本书都说不完。

  毛主席说:“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新生的中国就是那么自信,喊出了:“他们要打多久,就打多久,一直打到完全胜利!”

3dc49181ly1fuiamjll6dj20iu0iagmg.jpg

  这一仗打完,中国的对外形象才立了起来,世界列强下次再想整什么幺蛾子,心里首先要掂量掂量,要不要惹这个睁开眼的东方大国,要不要再听一遍“勿谓言之不预也!”

  那场战争,让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几年前还是美军眼里拖后腿的二战弱旅,一交手居然能够反推联合国军,居然能打败陆战一师,居然能靠两条腿夜袭机械化部队,居然能靠土工作业死死把对手钉在山地战中。

  那场战争,让新中国和新中国的军人赢得了极大的荣耀和尊重,美第八军军长范佛里特(那个著名的“范弗里特弹药量”)说:“以个人而论,中国士兵是一个顽强的敌人。他们没有防弹背心,没有钢盔。他们只穿上军服,戴上军帽,踏着一双帆布鞋。他们携着步枪,腰上皮带配有二百粒子弹。他们所携带的数枚制造粗劣的手榴弹,爆炸力不如美军的一半。粮食是用米和杂粮磨成粉状而成的,装在一条长管形布袋里,必要时可维持十几天。中国军队医疗设备简陋,万不能和我们的医疗队,前线救护站,以及完善的后方医院相比拟。但是,他们永远是向前作战,奋不顾身的,有时甚至渗透到我们防线后方,令我们束手无策”。

  当代许多不学无术的人,总是污蔑中国志愿军采用了“人海战术”,然而老对手美国人却不是这么认为。

  中国人的原则是不提倡与美国人硬拼硬打,那样他们定输无疑。尽管有许多关于中国人采取“人海战术”,用“大批军队”猛攻美军阵地的说法,但使人望而生畏的不是中国人的集中进攻,而是他们的佯攻、奇袭或夜间的悄悄渗透。中国人确实采用成排成连的人海战术,以优势兵力占领精心挑选的战术阵地,以便进行决定性的穿插,但这些通常是为了牵制敌人防御部队,与此同时,其他中国部队从侧翼发动进攻,并在敌后设置路障。官方的美国海军陆战队战史中引用了一位陆战队队员戏谑的评论:“天知道一个中国排中到底会有多少群士兵?”

  ——[美]贝文-亚历山大:《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

  后来在越南战争期间,中国政府警告美国,不得越过北纬17度线。美国总统约翰逊说他相信中国说的话,始终不敢命令美国地面部队越过北纬17度线,这正是汲取了朝鲜战争的教训。当时的李奇微对美国国内一些人扩大战争的鼓噪很担心。他说:“当我听到有影响的人物向我们担保中国‘不敢’采取这种或那种行动时,我感到不安。我相信,我们军界的决策人再也不会由于错误地判断中国的意图而产生麻痹情绪了”。

  你要作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在世界上立足,首先要证明你是个有本事、有决心、有主见的国家,而不是任何人的附庸,你要战,就作战,既然作战,就要达到战略目标,始于鸭绿江,终于三八线,让全球第一武装力量退缩,让“联合国军”伤亡惨重。这就是中国拿得出手的本事、决心和主见,这让全世界都见识到了新中国的能力、智慧、勇气和执行力,从开战到停战,五次战役,新中国决策者的脑子都是清醒的。

  这样一个国家,哪怕是对手、是威胁,也是靠谱的、值得尊重的,靠谱的对手才有资格坐下来谈,所有才有板门店的停战协定,才有之后的北纬17度线上的“不敢越雷池一步”“一个厕所都不能炸”。打赢了抗美援朝战争,苏联才会把中国真正当作可以依赖、可以利用的“社会主义兄弟”,才会援助全套工业体系,我们靠着这些,才走出了工业化的第一步。

  而在和新中国交手之后,美国也认识到了这群东方人的力量,所以,在中苏交恶之后,美利坚才会迅速反应,赶紧拉拢中国,中美建交。

  因为他们知道,不管是敌是友,新中国是一个靠谱的、有能力的国家,没有人会和战五渣建交的,也没有人愿意去拉拢一个无能之辈的,新中国之所以能够在风云激荡的冷战时代左右逢源,如鱼得水,度过各种危机,是因为世界两级都不愿彻底和这个国家闹翻结仇,他们见识过新中国的能力和决心,所以就必须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这个世界是个黑暗森林,软弱的外交并不能给国家带来安全和尊重,对于哪些习惯弱肉强食的臭流氓,你只有狠狠揍他一顿,打疼了才会形成记忆,他才会好好穿上礼服,充满绅士风度地到你家来,按照你家的规矩客客气气谈事情。

  美国人对这场战争印象深刻,华盛顿有一块朝鲜战争老兵纪念碑,上面刻着那些阵亡美军的人数,一共是54246人,而“联合国军”的阵亡人数,则高达628833人。1956年美联社公布的数据是:美军伤亡失踪被俘总计14万2千(142091人),美军和联合国军共计伤亡148万人。

  朝鲜战争,成了美国历史上的一块伤痕,在漫长的岁月里,他们都不愿意提及此事。只余下大理石碑上那些冰冷的数字,和那些表情迷茫、彷徨无措的朝鲜战争老兵雕像。

  美军司令克拉克是这么说的:“我成了历史上第一位在没有胜利的停战条约上签字美国陆军司令官。”

  1952年4月10日,萨镇冰于福州病逝,享寿94岁。他在遗言中写道:

  “国疆昔小而今大,民治虽分终必联,

  人类求安原有道,俗情狃旧尚无边,

  忘怀富贵心常乐,从事勤劳志益坚,

  所望群公齐努力,相扶世运顺乎天。”

  将来我等地下能够再遇萨公,一定要告诉他:“山河无恙,海军还在发展,我们有两艘航母,我们有055万吨大驱了!”



  分割线,另一个故事——————————————————————

  萨公是幸运的,在他临走之前,他能看到国家从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状态,一路艰苦奋斗,走到可以和地球第一的美利坚掰手腕的地步,百年憋屈郁塞之气一扫而光,一生无憾。

  在遥远的俄罗斯,另有一名伟大的将领就没那么幸运了,他和萨公相反,眼睁睁看着自己心爱的祖国从地球上第二强盛的超级大国,正在土崩瓦解走向毁灭,眼睁睁看着自己在卫国战争中誓死捍卫的一切,都将走向终结,他一生追求的事业变成了梦幻泡影,这是令人何其悲愤的事情。

  1991年8月24日 68岁的苏军元帅、苏联英雄谢尔盖·阿赫罗梅耶夫在克里姆林宫1号楼的办公室里自杀了。

  此前,叶利钦和他的支持者们正在阴谋分裂苏联,戈尔巴乔夫无动于衷,各种努力都告失败,窗外一片喧嚣,世间一片混乱。国家正走向分裂,当年苏联军民以2700万人牺牲所捍卫的社会主义大厦即将崩塌;当年希特勒几千万大军未能达到的意图,今天却被实现,硕鼠和窃贼们肢解了这个伟大的国家,站在她的尸体上狂欢。

  阿赫罗梅耶夫在遗言中写道:“当祖国即将灭亡,我生命的全部意义遭到毁灭时,我无法再活下去,我的年龄和所走过的生命历程给我权利去死,我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了。国家正陷入一场灾难之中,国家分裂,经济崩溃,社会道德沦丧,这就是事实。然而没有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我想,这一点对你们来说也是显而易见的。尽管大家都明白做些什么,我还是要强调一下,迟早要有人对苏联的分裂负责。这并非什么叛乱的逻辑,这是严酷的必然代价。”

  这位苏联元帅死后,只有几个胸前挂着旧日勋章的老人为他举行了葬礼。合棺之前,元帅的妻子在丈夫冰冷的额头上印下最后一吻,讲道:“他从18岁起便参加了同德国法西斯的战斗,可是如今我们的国家被民主派法西斯分子从内部攻克了。”

  几天后,他在莫斯科的公墓简陋的墓地也遭到了亵渎。混乱中的年轻人仅仅为了能卖几个钱,就挖开棺材,取出了死者的元帅制服和勋章,因此不得不进行第二次葬礼。

  对照起来看,萨公真是幸福多了。

3dc49181ly1fuiamf6b66j20gb0luaef.jpg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